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想办法,刘伯温说把一人斩首,就能下雨

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想办法,刘伯温说把一人斩首,就能下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1/19 13:19:06

这个人当然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不愿意迷信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他出生于1328年贫困的濠州地区,接连到来的旱灾、蝗灾、瘟疫,一下子就把他全家都击垮,都说这些大难是老天发怒,当时有不少人祭祀、敬神,但毫无用处,他匆匆把家人的尸体埋掉,然后就和兄弟各奔东西、自寻生路了。

1348年变成小和尚,后来顶着光头到处化缘,他又亲眼看到了白莲教、明教、弥勒教是怎么骗人的,这些教本是不同教派,后来聚在一起为起义专门忽悠信徒,他们身上固然有不少积极奋进的地方,是反压迫的一股不败力量,但在朱元璋眼中只是加深了他对所谓神仙的不信任感,不过朱元璋也是在这时感受到了它们的威力。

要问他第一次将封建迷信化为己用是什么时候,那还得是1953年,他虽不屑于莲教、明教、弥勒教组成的红巾军,但却成为红巾军的头目,并发展起来一支队伍准备南下滁州,滁州这一战起初打得有点艰难,士兵们逐渐泄气,这时候来了一个术士,说要给大家相看相看,朱元璋眼睛和脑瓜子一转,就让他给自己算算。

术士没什么真本事,但他会说,知道中文的奥秘,就给他一句:“您可以比老朽多活一天”,这句话很贼,反正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谁也不敢杀了他去验证真的假的,可朱元璋都打算利用他了,二话不说就要人杀了他,此时军心惶惶,但第二天朱元璋一点事都没有,众人就开始相信朱元璋是天降明,因此士气大涨,一举拿下了滁州。

这是一次十分经典的将封建迷信作为统治手段的案例,而朱元璋也拿它用来管理过自己的官员,那是1360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亲自把刘伯温请到了大明来效力,刘伯温其实仕途一直不顺,朱元璋之所以知道他,就是因为他神机妙算,能观天象的事情流传得比较广,国家就需要一个这样的“国师”。

1367年刘伯温证明过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当时朱元璋做了个梦要杀囚犯,刘伯温就告诉他不能杀,这不是不好的梦,而是疆土的吉象,结果3天后海宁归降;刘伯温为太史令时,天下大旱,众人愁眉不展,刘伯温就告诉朱元璋说那是因为冤案太多,朱元璋就让他平反,随后大雨真的从天而降。

可能正因为这样,刘伯温也知道总拿这种事来说服朱元璋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他却不知道朱元璋根本不信这个,主要前面那些话,朱元璋信不信也不耽误他杀或不杀,所以这里就来了一出经典的“黑吃黑”,1370年刘伯温在朝中的话语权还是高的,他又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不小心就惹到开国功臣,比如说李善长

刘伯温要处置贪污的李彬,但李善长不允许,因为到底是一个家族的人,刘伯温就直接告到朱元璋那里,当时刚好天下大旱,朱元璋问他办法,他就干脆说杀了李彬就会下雨,朱元璋本就有点烦他们争来夺去,想借着这个机会敲打敲打他们,又因为朱元璋知道这是一个借口,所以大概率没得雨下,就同意刘伯温在祈雨时杀了李彬。

事实也确实如此,十天之后不管怎样都没下雨,无数官员趁机弹劾刘伯温,朱元璋也趁机发了个不大不小的火,刘伯温本就小心翼翼,刚好自己的妻子死了,他就要求辞官归居,朱元璋总算不用面对他和李善长的你来我往了,在1971年赐还归乡,不过后来他又上了一段时间朝,直到1975年病逝。

可以说朱元璋一生中都在不停利用迷信,来达到一些自己的政治目的,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他在实践这方面做的是真好,不过由此也能看出,古代的群众如此迷信,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统治者让他们迷信,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上的禁锢,是思想上的危害,因此现代肯定是要破除迷信的。

朱元璋人生真的很传奇,像这种纯粹穷小子逆袭的故事,在中国皇帝中没有几个,重点是他还没怎么读过书,全都是上位之后临时学的,所以就更推荐大家读一读他的传记《朱元璋全传》,在里面你可以学习到很多与众不同的思想,也能生出无限的奋斗的渴望,朱元璋就是有这么个力量。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朱棣段位太高,出征前揭穿孙若微,给孙子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戳破孙若微身份,大明风华朱棣对孙若微说的话,大明风华孙若微替朱棣挡剑第几集

    影视剧自然有其杜撰的成分,但也恰恰说明了朱棣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皇帝,他也有温暖善良的一面,孙姑娘之前为他挡过箭,如果灭口显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放到外面,又怕再次联合建文帝,对自己不利,加上孙子很喜欢孙姑娘,所以也就默认这种把她引进宫的方式。但是朱瞻基明知道孙姑娘的身份,却迟迟不告诉爷爷,这让爷爷十分

  • 大明风华:朱瞻基历史原型,废后成人生污点,自称“年轻太冲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瞻基个人简介,大明风华朱瞻基当了几年皇帝,大明风华朱瞻基御驾亲征

    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自号长春真人。在历史上他是明朝继朱元璋、朱棣后鲜有作为的皇帝。因为他为大明朝贡献出了一个“仁宣之治”。何为仁宣之治呢?就是指在朱瞻基做皇帝这一代里,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边防比较稳固的时期。朱瞻基是朱棣的长孙,也是他最喜爱的孙子

  • 大宋宫词:刘娥一生最失败的事情,不是被皇帝误解,而是选错了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宋宫词谁救了刘娥,大宋宫词刘娥怀孕大肚子,大宋宫词刘娥后来怎样了

    只是没想到,刚成亲的郭清悟,却小肚鸡肠、横行霸道,动手打贵妃曹汝,让本就不喜欢她的皇帝更恼她。甚至,皇帝还一度动了废后的心思。这是热播中的历史古装剧《大宋宫词》最新剧情中的一个片段。该剧由李少红执导,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以刘娥(刘涛饰演)和赵恒(周渝民饰演)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咸平之治”与“仁宗

  • 太子跳水侍卫纷纷施救,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立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皇帝朱元璋,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标落水被救朱元璋却杀了侍卫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朱元璋在我国封建王朝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娃,最后逆袭成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这对比皇家制度子承父业,或者是兄终弟及来说,都是励志的存在。不过,在老朱身上,我们除了看到一个马上打天下拼出一个王朝的气概君主外,他的手段毒辣,

  • 四大汗国奉元朝为正朔,元朝灭亡时他们为何没有出兵救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元朝是我国一个统治时间,比较短的大一统王朝。在其统治末期,眼看农民起义越来越壮大,甚至已经成为推翻王朝的决定性力量。为何曾经本为一体的其他四大汗国,会见死不救而坐视元朝灭亡呢?这其中是真的没有能力,还是元朝这个宗主国没有威慑力?其实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得从汗国的历史传承脉络来说。自蒙古帝国成立,成

  • 地方官考核的两宋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官员考核制度图解,明宋选拔官员的方式,宋官职差遣制度

    5110字 | 阅读需11分钟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有宋一代,官职体系和考核制度均达到了中国古代史的高峰。但细密繁杂、应有尽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掩盖其弊端。宋人罗大经于其著《鹤林玉露》载奇事一件:名臣张咏曾在崇阳县(今湖北咸宁)做县令。一日

  • 在明朝当官或者做一个农民是什么体验?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开始,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了维护皇权的极致,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统治。任何伤害皇权甚至皇族的事情,朱明都是不允许的。明朝“官不聊生”朱元璋维护皇权第一步,就是取消宰相职位。你看清宫影视剧里面,皇帝每天五更天就早朝,这就是朱元璋造成的。本来这都是宰相的工作,但是朱元璋担心宰相权力太重篡夺了天下,就取消了

  • 大明风华:“好圣孙”朱瞻基去世后,朱祁镇为何不能续写仁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风华朱瞻基想立朱祁镇为太子,朱瞻基朱祁镇父子,朱瞻基仁宣之治

    可以说,明朝国运正是在他治下由盛转衰。但作为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即位时间不长,只有十年但就在这十年里,他继承明仁宗的仁政措施,开拓进取,终于造就了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实现了王朝的盛世。那么又是何种原因造成朱祁镇就不能续写仁宣之治的呢?好圣孙朱瞻基VS好儿子朱祁镇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因

  • 大明王朝,究竟有没有过“宦官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专权形成原因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下的伴随品。在中国 ,皇帝将自身的权利分一部分给自己的奴仆——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这样就会形成宦官专权。一般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现象,会有两个原因:第一,皇帝因为外朝中文官集团的威胁;第二,则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相权的权利发生拉锯战。但是,因为官宦身份特殊,

  • 在仁宗的治下,为何北宋还会接连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仁宗时期,北宋败亡的真实原因,宋仁宗在北宋什么地位

    "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他自己就是武将篡权,因此也自然的认为其他武将都有谋反之心。设立了严格的祖宗家法,并且一直提倡着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论是真宗还是仁宗,都是些守成之君。他们丝毫不敢忤逆祖宗的规矩,按照这个重文抑武的思路持续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