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00 更新时间:2024/2/8 13:16:20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

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于后者,有人就认为赵构能够得个高宗的庙号,有些名不副实。

(一)、任意为之,不遵照谥法解

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君王去世以后,进入太庙而享受的供奉之号。他起源于崇尚祭祀的商朝,曾经也因为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而被放弃。

在很长的一段一时间里,只有那些功勋卓著的帝王才配获得庙号。到了三国时期,礼崩乐坏,很多小诸侯也都拥有了庙号。因此,它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

1. 与众不同的宋朝庙号

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同时也会遵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不过进入唐宋以后,就没有那么考究了。

大部分君王,都有庙号,所以大都参照《谥法解》中来评定。不过宋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它不遵循此法,而是全凭继任君王和大臣们议定。

北宋的前两位皇帝庙号自然是太祖与太宗,这与汉唐没什么区别。接下来就是真仁英神哲徽钦而南宋则是高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端宗等。

这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较罕见的,诸如真、仁、光,还有以往谥法中未曾出现过的,就像神、哲、宁、理、端等等。

所以,后人才会觉得宋朝的庙号普遍都非常奇怪。而赵构虽然有些过错,但是对整个宋朝而言有不世之功,他的庙号十分常见,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显得不是特别出众。那么,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2. 庙号普通,并不意味着功绩磨灭

高宗这个庙号并不稀缺,比如唐高宗李治,还有清高宗乾隆。

用在此二人身上,显得有些德不配位。不过,毕竟是其继任君王评定的,也在总不能弄的太难看。高,在《谥法解》中意为"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所以,这个谥号并不是有意在贬低赵构,反而是在赞美他。也有人为赵构鸣不平,因为他毕竟是个中兴之主,在宋朝濒临灭亡之际,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认为重整山河的赵构应该和建立东汉的刘秀一样,至少也得获得个世祖的庙号。可他和刘秀有着很多的区别。

首先,刘秀是白手起家,虽然是汉朝宗室后裔,但早已经同汉平帝与汉哀帝等人出了五服,没有沾多少西汉光。

而高宗的父亲是徽宗,哥哥是钦宗,他是正儿八经的皇家子弟,能够重振大宋,这个名号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次,东汉是推翻了新朝以后建立的,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崭新的国家,只不过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延续了汉的这个叫法。

南宋则不一样,赵构没有推翻任何朝代,只是在南方召集大宋旧部,所以它可以说是继承得来。而且,赵构能得到高宗的庙号,也是经过孝宗和文武群臣们深思熟虑的结果。

(二)、争议不断,最终定"高"

宋朝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常见庙号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它是有意不与唐朝重复,就是不想和唐朝有着一样的境遇,所以只保留了太祖与太宗这两个既定的庙号。

其次,宋朝文官势力庞大,前任帝王的庙号必须由其评定,所以这些博闻强识之人,自然不愿意遵循守旧,一昧的引用谥法。

同时,庙号大量出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小国大都短命,宋朝不愿意自己诅咒自己,所以可以避免与当时的庙号有所重复。

1.选择众多,择不善者而弃之

宋高宗不同于其他君王,他的皇位不是钦宗禅让的,也不是徽宗指定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同时,他一生有很大的功绩,也做出了很多的错误决定。所以,自当是应该斟酌一番。当时的大臣们主要提出了这几个选择:世祖、圣宗、宗、艺宗、大宗、成宗、烈宗。

当时呼声最高的就是世祖,就像后来的爱新觉罗·福临因为是入关以后的第一任皇帝而得此庙号。

不过,当时的大臣们不像清朝那样愿意一昧的跪舔,他们觉得称祖有些溢美。祖有功,而宗有德,一般每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才能够称祖。

后来朱棣能够称祖,完全是因为嘉靖的大礼议之争,他本来的庙号就是太宗,关于他的史书也叫做《太宗实录》。

而清朝入关以后,不太遵循这些规矩。从清朝皇帝二三十个字的谥号中,就可以看出。还有,赵佶都只评了一个徽宗,若是父亲为宗。

而赵构为祖,那么难免有失昭穆之序,会引得天下人耻笑。因为庙号中带着一个祖字,第一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掉了。

2.相对中肯,择其善者而从之

南北两宋的文官地位都很高,所以他们不必为了讨好新君,刻意给上任君王美谥。就根据其生前的种种行为以及个人性格,看着来就可以了。

既然无法用祖,那么也得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圣宗,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平三藩,灭噶尔丹,收台湾的康熙皇帝,其庙号就是清圣祖。

赵构既然当不了祖,那么成为圣宗也还可以。"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很明显赵构在后者上做的并不好。

所以,圣宗还是不适合他。那么剩下的尧宗,为何不可以呢?这个尧,指的就是帝尧,意思是高宗的功绩可以比肩尧舜。

很显然,这非常不合适。当时开创盛世的仁宗,都不敢自比尧舜,高宗若是用了这个,难免会饱受诟病。所以,还是高比较适合他。

因为殷商的著名君王武丁,就是用的这个谥号。虽然有些溢美,但并不是特别的过分,世人还能接受。

(三)、君臣相投,大功告成

其实综合来看,高宗这个庙号之于赵构还算是比较中肯。他有再造乾坤之功,虽然不愿直面对抗金国,但是内政打理的也算井井有条,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兴之君。

如果没有他,想必宋朝就和后来的明朝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滥杀忠臣,那是他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

那么,高宗究竟是不是赵构最合适的庙号,既然不能用世祖以及圣宗和尧宗外为何不用其他的选择?

1. 其他皆不可,无须再争论

烈宗对赵构而言也是一个不可选择,"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不过这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英烈,而且历史上几乎也没有人用过。

所以,这并不是最佳选择。至于宋徽宗,倒是和大部分的宋朝君王的庙号一样,都很稀奇古怪,可是说起来不太好听。

他也不懂什么艺术,这个庙号还是更适合他那个以亡国为代价追求艺术品质的父亲赵佶。再者如大宗,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文学性,同时难免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

宋孝宗听闻这个以后,感觉大家就是在瞎胡闹。那么思来想去,还是礼官颜师鲁等人提出来的高宗最合适。

2. 有据可循,既有历史意义也符合人物特性

"本朝开基中兴,皆在商丘,国号大宋则今拟庙号独取乎商之高宗实为有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赵匡胤在商丘建立的宋朝。

而赵构称帝也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宋朝时名作南京应天府)。因此,宋朝和商丘有着冥冥之中注定的不解之缘。

而商丘曾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首都。宋国王室乃殷商后裔,后来投降了周朝。商朝的第二十三位君王名叫武丁,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励精图治,开创了一番盛世。

而恰好,他的庙号也是高。要知道,武丁这个庙号,含金量要比后世的称高者,高的多。所以,拟定高宗为赵构的庙号就是在往武丁身上靠拢。

之前有个宋国在商丘,宋国又有个祖先叫武丁,而宋朝又和商丘有着很深厚的缘分。如此一来既有了可以寻觅的历史踪迹,又能够言简意赅的概括赵构的这不平凡的一生。

后人认为赵构配不上这个庙号,就是因为他"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

如果基于宋孝宗的立场,这个庙号很适合自己的养父。这个庙号并不普通,只是在其他君王庙号都很稀奇的宋朝,显得格外出众。

当然,赵构的这个庙号也没有完全参照谥法。还是和其他君王一样的。

结语:

宋朝庙号奇怪,因为统治者特意的不想和魏晋南北朝的那些小国重复,也有意的避开唐朝。而赵构的庙号为高,其实饱含着后人对他的赞美。

而且,也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性。没有采纳其他选择,是因为世祖有些溢美,而其他的根本不合适。

参考文献:

《宋史》

文/林伯南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擒获明朝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被俘虏的朱祁镇,朱祁镇瓦剌公主,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结局如何

    这样一场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变”,对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后世统治可谓是如同定调一般。此后的大明王朝对蒙古诸部也转为防御姿态,缺少了武人制衡的朝堂之上,文人集团也逐渐在权利分配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这场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瓦剌,后来结局如何呢?瓦剌,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惕,也称卫拉特。它并不是单一

  • 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深夜批奏折,朱元璋怎么处置叛国的人,古代谋逆大罪

    洪武三十年,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朝廷传至民间。开国功臣郭英锒铛入狱,罪名是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人,且有五人因私刑致死。这个消息举国哗然,倒不是因为郭英是洪武三年时受封的武定侯,因为当时的34位功臣不是被杀就自杀,唯有郭英一根独苗,而是郭英刚刚作为耿炳文的副将平定了陕西的匪患,实在是劳苦功高。然而,朱元璋就

  • 太监都目不识丁?当然不是,明朝秉笔太监,都是学霸学神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太监实力排名,明朝最正直的太监

    当然普通低级宦官出身贫寒,因家里供养不起,迫不得已被早早送进皇宫当太监,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但如果把皇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当作目不识丁,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出卖身体的庸庸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不仅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且极有可能是饱读诗书,受过最优质教育的人,其学识、才华、头脑随

  • 大明王朝:张三丰血经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血经一出,严党必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三丰血经是真的假的,嘉靖接受张三丰血经,血经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齐大柱这个人设是多余的,是暴露狂,这条支线对主题没啥作用,其实不然。严党为什么非要置齐大柱于死地,主要原因并不是真的恨齐大柱,而是要维持震慑力。即使杀掉齐大柱,对严党并无直接的好处,真正的作用在于对其他人的震慑,就像当初周云逸的死。但是,严党最后的努力还是破灭了,要是究其原因的话,就在于一

  • 大宋唯一得善终的战神, 领兵打仗40年百战百胜, 还被敌人视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中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英勇善战的大英雄们,他们英勇杀敌,抵抗那些欺负百姓的恶势力。他们的事迹都可以在历史的史册中被一一查询到。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不仅仅带兵打胜仗,而且深受被占领土地中的百姓们喜爱。既是一名征战四方的大英雄还是一位深受百姓们爱戴与尊敬的将军。宋太宗当皇帝的时候,情况有点悲

  •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为何聪明的嘉靖会成为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是昏君还是明主,嘉靖为什么叫嘉靖,嘉靖真是昏君吗

    嘉靖确实是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原本皇位和他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由于正德无子,他就以外藩的身份入主。嘉靖继位都是比较仓促的事情,当时明朝的政局相当复杂,杨廷和负责国内的政务,他的权势相当大,有着拥立皇帝的能力,还得到了外廷官员的支持。唯一能和他对抗的武将力量,也经过杨廷和的打击,彻底失去了权力。嘉靖一

  • 大臣衣服有破洞,朱元璋:是个清官,刘伯温: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户部尚书掌握财权,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在亮明自己的身份后,朱元璋也对他高看一眼,能当上户部尚书说明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于是朱元璋就动了挖墙脚的心思,他想把张昶给策反,让他投入自己的阵营。朱元璋这时候最缺的就是人才,一个熟悉财权的人如果能投入他麾下,能给他省去不少力气。张昶起初没有同意,朱元璋便将他留

  •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处死百官,朱元璋对大臣有多残忍,朱元璋手下大臣是怎么被处死的

    “蓝玉案”的成因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蓝玉案”与燕王朱棣不无关系。我们都知道,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这层亲密的关系,加上蓝玉以显赫的战功被朱元璋器重,必然会对燕王朱棣构成威胁。燕王表面上伪装成忠厚老实的人,实际上其内心中早就觊觎皇位了。朱元璋剧照太子在世时,朱元璋为儿子组建了当时超一流的辅佐班子,那

  • 大明风华:使者想见皇帝,朱瞻基装扮试探,使者一走,朱棣: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和朱瞻基谈话,大明风华朱瞻基与朱棣温情时刻,大明风华朱瞻基让朱棣暂避锋芒

    朱棣这个情节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这位使者的原型确实非常厉害,他叫也先,咱们知道大明朝最丢人的一个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在这场战役中,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连皇帝都被抓了,幸好于谦力挽狂澜,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最终大明才没有被灭。这个差点干掉大明的人能不厉害吗,下面咱们就回顾下他的生平。、也先是简称,

  • 大明王朝:为何不能得罪“清流党”?来看看陈洪被坑得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杰出皇帝之一,然而他因多疑而宠信宦官,也为后世埋下了一个大隐患。权倾朝野的宦官正是极度中央集权的产物。明太祖开创宦官干政之先河,明英宗设司礼监允太监拟旨,明熹宗时期更是朝廷上下阉宦奉行之员。明朝有祸乱朝纲的宦官,也有正义凛然的清流。有大权独揽的王振就有两袖清风的于谦;有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