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朱元璋看看他们的衣服鞋子:处斩

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朱元璋看看他们的衣服鞋子: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44 更新时间:2024/1/17 17:26:49

明朝第一位太子师。

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浙江金华),专门拜会了宋濂。后来,朱元璋又邀请宋濂到应天府,不但让其参与机密决策,起草重要文件,还交给他一份责任重大的任务——

教导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读书。

明朝建立后,

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

赞许

宋濂为

“当今文章第一”

可见宋濂在明初影响力之大。

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名震文坛的贤者,朱元璋也不想放过。

公元1381年,已经72岁的宋濂被朱元璋流放夔州(四川奉节),宋濂因年迈多病,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朱元璋十分疼爱太子朱标,却为何如此对待太子师宋濂呢?

一、宋濂与胡惟庸

从爱护太子朱标的角度讲,朱元璋没有必要除掉德高望重的宋濂。

一般认为,宋濂被朱元璋厌弃,完全是因为他被自己的孙子

宋慎

牵连

进了

胡惟庸案

之中。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左丞相,他权势熏天,专权跋扈,以相权挑战皇权,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而朱元璋则借题发挥,对日益嚣张的明初功臣勋贵集团实施打压,其中被株连者多达3万余人。

但实话实说,其中许多人是无辜的,最起码罪不至死。宋濂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早在公元1377年,宋濂就已经告老还乡了,朱元璋还特意叮嘱其孙宋慎小心侍奉他回归家乡。

但没想到4年以后,朱元璋就派人将宋濂捉到了京师,准备明正典刑。

按理说,宋濂是一介文人,且已经年过七旬,根本不会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什么威胁。而且,他远在浙江老家,对自己孙子宋慎的所作所为,也未必知情。

说宋濂与胡惟庸案有牵扯,实在是过于牵强。

那么,朱元璋的杀心到底是因何而起呢?

让我们从太子朱标搭救宋濂的故事说起。

二、

朱标为救宋濂落水

宋濂做了多年的太子师,他出事了,朱标当然会出面为其说情。

明朝人徐贞卿写的《翦胜野闻》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朱标找到朱元璋,为宋濂求情。朱元璋大怒说:“等你以后做了皇帝,再宽恕他吧。”朱标听了这话,更加诚惶诚恐,急得去跳水自尽,幸亏被左右侍从救起,才保住了性命。

朱元璋心疼儿子,又喜又气:“痴儿,与你何干!”

训斥过儿子,没想到朱元璋又开始拿刚才跳水救朱标的侍从们算账,他下旨:

凡是没有脱鞋脱衣就直接跳水救人的,连升三级;脱了衣服或鞋再跳水救人的,直接处斩。

这件事过后,朱元璋虽然赦了宋濂的死罪,但是他活罪难逃:宋濂以70多岁高龄被流放四川。结果在颠沛流离的流放路上,宋濂就病困交加,与世长辞。

这则故事充分体现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而他要杀宋濂的真实动机,我们也许能从中窥见一斑。

三、

朱元璋为何杀宋濂?

太子朱标落水,侍从纷纷下水去救,但是,救人者并不是通通被奖,其中有的还因积极履责而被杀。

在这个故事中,

朱元璋按照自己的一套逻辑,将其中貌似爱惜衣服甚于太子者全部处斩。

他这么做,完全是即兴而起、即兴发挥,基本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也没有说得过去的过硬理由。

这正印证了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宋濂之死,同样也映射着这种帝王心术和毫无逻辑的任性。

宋濂虽然年老体衰,但他的名声还在,影响力还很巨大。朱元璋把他立为“开国文臣之首”,天下读书人奉其为精神领袖。

文人们的一支笔,有时是要比刀剑还要可怕。

宋濂在文坛的地位,怎能不招来朱元璋的嫉妒?

而且,宋濂现在是太子师,将来朱标即位后,他就是帝王师。即便宋濂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

但他的子孙、门生、旧部会不会也形成一股强劲的势力,尾大不掉呢?

所以,朱元璋要除掉宋濂,完全不需要说得过去的理由。跟那些救太子的侍卫一样,没脱鞋子和衣服,就算是理由了!

更多文章

  • 在庙号大都稀奇古怪的宋朝,赵构的庙号为何却十分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构庙号之争,赵构的庙号有哪些,赵构为什么是高宗庙号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后世对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他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南方延续了宋朝的统治,抵御了挟灭两国之威来袭的金国,有再造乾坤之功。另一方面,他对敌国卑躬屈膝,没有太过强烈的收复中原的愿望,李清照还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他。基

  • 大明风华:擒获明朝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被俘虏的朱祁镇,朱祁镇瓦剌公主,明朝正统皇帝朱祁镇结局如何

    这样一场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变”,对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以及后世统治可谓是如同定调一般。此后的大明王朝对蒙古诸部也转为防御姿态,缺少了武人制衡的朝堂之上,文人集团也逐渐在权利分配上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这场土木堡之变的始作俑者瓦剌,后来结局如何呢?瓦剌,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惕,也称卫拉特。它并不是单一

  • 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深夜批奏折,朱元璋怎么处置叛国的人,古代谋逆大罪

    洪武三十年,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朝廷传至民间。开国功臣郭英锒铛入狱,罪名是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人,且有五人因私刑致死。这个消息举国哗然,倒不是因为郭英是洪武三年时受封的武定侯,因为当时的34位功臣不是被杀就自杀,唯有郭英一根独苗,而是郭英刚刚作为耿炳文的副将平定了陕西的匪患,实在是劳苦功高。然而,朱元璋就

  • 太监都目不识丁?当然不是,明朝秉笔太监,都是学霸学神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太监实力排名,明朝最正直的太监

    当然普通低级宦官出身贫寒,因家里供养不起,迫不得已被早早送进皇宫当太监,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但如果把皇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当作目不识丁,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出卖身体的庸庸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不仅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且极有可能是饱读诗书,受过最优质教育的人,其学识、才华、头脑随

  • 大明王朝:张三丰血经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血经一出,严党必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三丰血经是真的假的,嘉靖接受张三丰血经,血经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齐大柱这个人设是多余的,是暴露狂,这条支线对主题没啥作用,其实不然。严党为什么非要置齐大柱于死地,主要原因并不是真的恨齐大柱,而是要维持震慑力。即使杀掉齐大柱,对严党并无直接的好处,真正的作用在于对其他人的震慑,就像当初周云逸的死。但是,严党最后的努力还是破灭了,要是究其原因的话,就在于一

  • 大宋唯一得善终的战神, 领兵打仗40年百战百胜, 还被敌人视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中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英勇善战的大英雄们,他们英勇杀敌,抵抗那些欺负百姓的恶势力。他们的事迹都可以在历史的史册中被一一查询到。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不仅仅带兵打胜仗,而且深受被占领土地中的百姓们喜爱。既是一名征战四方的大英雄还是一位深受百姓们爱戴与尊敬的将军。宋太宗当皇帝的时候,情况有点悲

  •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为何聪明的嘉靖会成为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是昏君还是明主,嘉靖为什么叫嘉靖,嘉靖真是昏君吗

    嘉靖确实是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原本皇位和他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由于正德无子,他就以外藩的身份入主。嘉靖继位都是比较仓促的事情,当时明朝的政局相当复杂,杨廷和负责国内的政务,他的权势相当大,有着拥立皇帝的能力,还得到了外廷官员的支持。唯一能和他对抗的武将力量,也经过杨廷和的打击,彻底失去了权力。嘉靖一

  • 大臣衣服有破洞,朱元璋:是个清官,刘伯温: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户部尚书掌握财权,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在亮明自己的身份后,朱元璋也对他高看一眼,能当上户部尚书说明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于是朱元璋就动了挖墙脚的心思,他想把张昶给策反,让他投入自己的阵营。朱元璋这时候最缺的就是人才,一个熟悉财权的人如果能投入他麾下,能给他省去不少力气。张昶起初没有同意,朱元璋便将他留

  •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处死百官,朱元璋对大臣有多残忍,朱元璋手下大臣是怎么被处死的

    “蓝玉案”的成因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蓝玉案”与燕王朱棣不无关系。我们都知道,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这层亲密的关系,加上蓝玉以显赫的战功被朱元璋器重,必然会对燕王朱棣构成威胁。燕王表面上伪装成忠厚老实的人,实际上其内心中早就觊觎皇位了。朱元璋剧照太子在世时,朱元璋为儿子组建了当时超一流的辅佐班子,那

  • 大明风华:使者想见皇帝,朱瞻基装扮试探,使者一走,朱棣: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和朱瞻基谈话,大明风华朱瞻基与朱棣温情时刻,大明风华朱瞻基让朱棣暂避锋芒

    朱棣这个情节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这位使者的原型确实非常厉害,他叫也先,咱们知道大明朝最丢人的一个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在这场战役中,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连皇帝都被抓了,幸好于谦力挽狂澜,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最终大明才没有被灭。这个差点干掉大明的人能不厉害吗,下面咱们就回顾下他的生平。、也先是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