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氏族人时,为何曹操老部下无动于衷?

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氏族人时,为何曹操老部下无动于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3:51:13

司马懿,字仲达,曹魏三朝元老,两次托孤重臣,曹魏后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元249年,七十岁的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铲除把持朝政近十年的大权臣曹爽,还屠杀曹氏宗族数千人。那么,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无动于衷,制止司马懿的暴行,坐看曹操后人被屠。下面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简要分析,得出三个原因。

其一,曹操的老部下大多作古。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病逝于公元220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在公元249年,距离曹操过世已经29年了。曹操病逝时65岁,他的老部下岁数和他相仿,在曹操病逝后不久,相继去世。如夏侯惇于220年病逝、曹仁于223年病逝、张辽222年病逝、于禁221年病逝等。

严格来说,司马懿比曹操低一辈,和魏文帝曹丕年龄相仿。古代大多寿命短,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公元249年,司马懿也七十多岁高龄了,曹操时代人物自然作古了。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自然不可能有曹操老部下来救驾了。

其二,曹爽和司马懿八斤八两,也是一个阴谋家。曹爽,字昭伯,他并不是曹操的嫡系子孙。他的父亲曹真,本名秦真,字子丹,是曹操三个养子之一。据《三国志》记载:当年曹操发檄文号召十八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的父亲秦邵为曹操招兵买马,被豫州牧黄琬杀害,曹真成为孤儿。由于秦邵因公牺牲,曹操可怜孩子,便将其收养。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记载与之略有不同。《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不管历史如何记载的,曹真与曹操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曹姓血脉。因此,曹真之子曹爽与曹氏宗亲并没有血缘关系,他和司马懿一样,也是一个“外人”。司马懿可以篡权,曹爽同样也是可以的。曹爽和司马懿接受曹叡托孤辅政时,他将司马懿架空,又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任用自己兄弟为官,结党营私,不将小皇帝曹芳放在眼里。照这个情形发展下去,曹爽很有可能夺权,自立为帝的。

因此,当时魏国朝堂高柔、王观、蒋济、王凌、郭淮等重臣、老臣认为曹爽是大奸臣,司马懿是大忠臣,拯救曹魏于水火之中。因此,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这些老臣站在了司马懿这边,支持废掉飞扬跋扈的曹爽。《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蒋济)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其三,曹丕打压曹魏宗亲重臣及曹操旧部,使其势力大大减弱。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登基为帝时,很多曹魏宗亲故旧仗着有大功于社稷,看不上年轻晚辈曹丕。曹丕为了掌握大权,大肆打压这些重臣,如曹洪差点被曹丕所杀。同时,曹丕破格提拔司马懿等与自己亲近之人,来取代、对抗曹魏宗亲势力。曹丕曾对司马懿道:“我日理万机国家大事,没有一丝一毫的休息时间。现在重用你司马懿,不是让你享福,而是要你为我分忧。”《晋书·宣帝纪》中相关记载如下:

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在曹丕、曹叡两代皇帝的打击下,曹操老部下已经远离朝政中枢,到公元249年,大部分已经去世,就连他们的第二代,也是少有掌权的。此时,在司马懿的精准打击,魏国朝堂上还掌权的大都是士族力量,忠于曹魏的曹操老部下已经很少了。

总结:由于相距曹操年代久远,他的老部下多半已经作古,至于下一代,在曹丕和曹叡两代皇帝的打压下,不复往日辉煌。还有一点,曹爽独自把持朝政,隐隐有夺权迹象,犯了众怒。因此,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魏国朝堂之上没有老臣站出来反对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华佗曾提出给曹操开颅,若是曹操同意会怎样?专家:当场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佗给曹操做开颅手术真的么,华佗曹操开颅故事真假,华佗给曹操开颅能不能活

    他就是名医华佗,华佗的有着“外科圣手”的的名号,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华佗的外科手术已经有了基本的“手术论”。而曹操当时一直都有偏头痛,每次发作就痛不欲生,为了治疗头痛,曹操就找来了华佗,华佗诊治之后,他认为曹操

  • 让东西两汉皇帝头痛的“匈奴”,今天是哪个民族,你可能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令人头痛的匈奴,历史上的匈奴是哪一个民族,从古至今匈奴为什么这么厉害

    华夏族跟匈奴族为同源,在《史记·匈奴列传》当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在《山海经》又讲: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匈奴也是华夏子孙。匈奴是一支游牧民族,由于常年生活在荒漠上,天性勇猛强悍,从西周开始匈奴就已经侵

  • 韩信临死前,大吼了哪“三个字”,如今却成了酒桌上拼酒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临死说了哪三个字,韩信死前三句话,韩信临死遗言说了什么

    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的这一群兄弟们,这群兄弟一个个都是能人,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但刘邦却能很神奇地将这群人捏到一起,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这就是一个人的本事。而韩信也是刘邦的大将之一,早年间韩信的经历,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回想起来都是泪。 他应该是六国遗民中的贵族,不然他又从哪里学来的兵法,

  • 霍去病并未击垮匈奴,真正让匈奴降服的,竟是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匈奴为啥打不过霍去病,霍去病击败匈奴最大的原因,匈奴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

    而西汉最闪耀将星之一霍去病,就是汉武帝手中堪比核武器的存在。霍去病和汉武帝的关系有点类似白起和秦昭襄王,名将与雄主的碰撞,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武功之盛。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个跑去了贝加尔湖畔的男人就像上天专门派来修理匈奴的,他一

  •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何从历史课本上移出,老师可不会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衡为什么发明地动仪,张衡发明地动仪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内容

    有人就提出了张衡的地动仪,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以前中学历史课本当中,还有关于地动仪的记载,但是现在张衡的地动仪却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张衡是东汉人,当时地震比较频繁,张衡经过长年的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侯风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含有龙珠的龙头,在龙的下方有一只蟾蜍对

  • 世界上有三国模仿中国发展,为何全都失败了?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三国演变,真实的三国发展史,世界最强的三国是哪3个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影响力极大,还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事实上,不仅是古代中国拥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即使到了现代,中国也依旧被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和模仿。众所周知,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成为世界重要

  • 韩馥手下有三大顶级谋臣,结局都十分凄凉,其中一人曹操求之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冀州韩馥手下文臣武将,韩馥之死,三国演义韩馥

    提起韩馥,可能很多读者都不太熟悉,或者觉得他是个无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事实上,作为汉末群雄之一,冀州牧韩馥其实有着很好的先天条件。从当时局势来看,冀州无论从人口、经济还是地理位置,都算得上当时一流。只可惜韩馥胸无大志,最终被部将麴义(又作鞠义)背叛,只好将地盘拱手让给渤海太守袁绍。至于韩馥费尽心血才搜

  • 曹操将7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大家都笑他蠢,知道真相却只剩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把谁的闺女嫁给汉献帝,曹操为什么把自己的女人嫁给废帝,曹操跟汉献帝有什么关系

    东汉末年,曹操就是这么一个广受诟病的枭雄,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考量,从不为外人理解。而曹操一生中做过一件可笑的事情,将自己的七个女儿全部嫁给了汉献帝,他的做法实在很让人费解?东汉末年,各路霸主隐隐待发东汉末年,因为董卓朝中大乱,在他把持朝政的时候,各路势力也在等一个时机。董卓的存在也给了其他人一个理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为何会如此备受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真的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出自三国志吗,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到底出自哪里

    郭嘉在三国时期是怎样一个角色?郭嘉,字奉孝,年少时就饱读诗书,可谓是才高八斗,而且他还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年少时便对时局有所预见,他认为天下大乱已在眼前。于是便隐居于山野之中,积极结交一些英雄名士,不仅可以潜心读书,还可以避免世俗杂务,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便可以一展身手,建功立业。郭嘉二十一岁时选择出

  • 曹操到底有多难演?一人过于正派、一人太奸佞,只有他演活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于曹操的个人评价,哪一版曹操演得最好,谁演的曹操更接近最真实的曹操

    在文学上,他兴盛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还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他的书法为“妙品”,不管是文学上,还是事业上,曹操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中,就出现了“捧刘贬曹”的情况,其次曹操更是被成为“汉贼”,但细观曹操一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