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提出了张衡的地动仪,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以前中学历史课本当中,还有关于地动仪的记载,但是现在张衡的地动仪却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衡是东汉人,当时地震比较频繁,张衡经过长年的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侯风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含有龙珠的龙头,在龙的下方有一只蟾蜍对应。
只要任何一方发生地震,龙头的龙珠就会吐出来,由此就可以检测出地震的方向,当时陇西地带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仪成功检验了出来,侯风地动仪名声大噪,而这个地动仪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这些就是大致关于地动仪的书本历史记载,但为什么没有后续的记载呢?其实关于张衡地动仪的记载仅仅只有《后汉书·张衡列传》的196年字,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一些基本内容,除此之外晋、西晋都根据这个编写了《后汉纪·顺帝纪》以及《续后汉书》,但都只有100多字,内容几乎一样。
至于我们书本当中学的地动仪,以及博物馆陈列的国宝级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考古学家根据《后汉书·张衡列传》的196字以及结合约翰·米尔恩的地震原理,设计并发明了张衡地动仪。
约翰·米尔恩是一个矿业工程师,1874年在埃及和阿拉伯进行地质考察,1875年到1894年在日本任职地质学教授,在日本地震十分频繁,于是他就建立了地震观测站,同时打造出了地震仪和发表关于地震的地震观测网。
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张衡的地动仪以及关于地动仪所衍生出来的故事,都是在1950年被“创造”出来的,至于真正的史书记载的张衡地动仪只有196字,而真正的地动仪早就遗失在历史的潮河当中。
张衡设计的地动仪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够测出地震依旧都是一个巨大的谜团,一些科学界专业人士也是提出质疑,他们设计的张衡地动仪没有一个能够检测出地震,仅仅就是“艺术品”,在各种议论下为了不再继续误导中学生,原本收录在中学历史的张衡地动仪就被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