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汉最闪耀将星之一霍去病,就是汉武帝手中堪比核武器的存在。霍去病和汉武帝的关系有点类似白起和秦昭襄王,名将与雄主的碰撞,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武功之盛。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个跑去了贝加尔湖畔的男人就像上天专门派来修理匈奴的,他一生以灭匈奴为己任,却未能与匈奴进行长期对决,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决定歼灭匈奴单于主力,狠狠教不肯称臣的伊稚斜单于做人,但战争还没有发动霍去病便英年早逝,年仅24岁。
霍去病陨落,导致“汉久不北击胡”,另一方面汉武帝发动的战争也损耗了国力,于是匈奴得以在漠北休养生息,也就是说,霍去病其实并没来得及给匈奴带去真正毁灭性的打击,匈奴就像那离离原上草烧不尽,霍去病去世之后,他们仍然对漠北虎视眈眈。
李广利、赵破奴,水平和霍去病明显不是一个档次,远征匈奴连连失利。想也知道,就算是被霍去病狠狠教训了几回,农耕基础薄弱、靠掠夺资源为生的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因为怕了汉朝就不再南下——匈奴再次掌握漠北,对汉朝形成新的威胁。
但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在位时,匈奴却发生了“五单于并立”的内乱。自古内部闹分裂都不是什么好事,匈奴实力大大削弱,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汉朝军队击败杀死后,匈奴和汉朝之间60多年都没有战争。促成这一局面形成的人是谁?
这个人说起来与霍去病关系十分紧密。
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西汉最有名的权臣,霍光生于哪一年,汉朝史书并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父亲是霍仲孺,霍仲孺当年在平阳公主府工作时,与霍去病母亲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之后他离开,另娶妻子,又生下了霍光。
霍去病长大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便在出征匈奴时寻找父亲,和弟弟认了亲,在霍光10多岁时,他将弟弟带去长安,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他安排前程,霍去病英年早逝让汉武帝十分痛惜,因此汉武帝也愿意提携他的弟弟,霍光从郎官一步步做到了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
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之久的汉武帝去世,指定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4人共同辅佐不满10岁的少帝刘弗陵,霍光手段了得且有大司马大将军身份,稳坐辅政班子领导位置,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时很多事都被霍光辖制,刘弗陵应该也挺郁闷,年仅20岁便病逝了。
而霍光的权势在那之后达到顶峰,竟然废除了继位的刘贺,又在民间找到了汉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当皇帝,史称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所生太子刘据的孙儿,小时候因为巫蛊之祸坐牢,长大后在民间生活,除了流着皇家的血,其实和平民没多大的区别。
霍光选择刘询显然是为了更好掌控皇帝,而刘询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霍光去世前,刘询并没有像刘贺一样冲动明着要拔除霍光势力,相反,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依然交给霍光处理,对于这个比自己老练许多的权臣,刘询是有些害怕的。
但霍光的优点就是有能力,却没有谋反心思。汉武帝穷兵黩武耗损了国力,因此,汉昭帝即位到汉宣帝登基这段时间霍光除了斗政敌外还注意与民休养生息,公元前72年也就是汉宣帝即位第二年,在霍光支持下,汉宣帝发出了15万骑兵,去解救被匈奴威胁的亲汉乌孙国。
匈奴在汉朝、乌孙、丁零、乌桓的联合攻击之下被迫放弃西域,实力大减,内部更闹起了分裂,从此不敢再轻易窥汉朝江山。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甚至主动向汉朝称臣,还赶到长安觐见汉宣帝。那时候霍光早已经去世,霍家在他死后2年也因为谋反罪名被灭族。
霍光死后得到的评价比较两级,有人说他“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也有人认为他为稳定汉朝江山做出了极大贡献,汉宣帝虽然对霍光权势太大有些不满,但他也承认霍光的确有功,为此还在诏书中将霍光比作萧何。
无论如何,霍光算是没有辱没哥哥霍去病的名声,在对匈奴的行动上,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王朝尊严,使华夏文明迎来了一个辉煌高峰,“强汉”之名,霍氏出力不可忽视。
强汉、盛唐、刚明,汉为先。汉朝400多年共历了29位帝王,名臣名将更多如繁星,可以说,汉朝史是中国人今天文明自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想要了解汉朝历史的读者,如果嫌正史乏味,推荐从通俗的《汉朝那些事儿》开始!
读历史不是扎故纸堆,是为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文化尊严,用智慧充实我们的头脑。这套《汉朝那些事儿》用最直白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大汉帝国400年兴衰,从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朝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前朝风云、后宫心计、君臣斗法,尽在其中!线上8册活动仅需219,点击分享链接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