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为什么会被周朝轻而易举灭掉?

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为什么会被周朝轻而易举灭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10 更新时间:2024/4/7 19:39:49

商朝是一个极度重视祭祀的王朝,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多的大型商朝青铜器,无一例外,全部用于祭祀,甚至是小如酒杯用具,都是祭祀用品,而且所有发掘的商朝鼎,全部用于煮食祭品,这些祭品大部分是人。

商朝重祭祀,无论大小事务,首先就是祭祀问神,那么商朝的神权就很强大,有时候强大到了可以左右商王的意志,可以影响国家的决策。

既然有大型的祭祀,就一定会有祭司,夏、商、周每代都有自己的祭司,我们熟知的周王时期的比干箕子(后来逃到朝鲜的并建国的那个)都是商朝最为重要的大祭司,他们不但掌管神权,还查收朝政事务。顺便说一句,姜子牙也是大祭司,不过他是周朝开国的第一任大祭司。

商朝能够国祚延续六百多年,有两个重要的制度确保了王朝的延续性:1、诸侯拱卫,国邑一体;2、尊崇神权,以神抑政。

其实这两点很好解释,总体来一句话就是,商朝统治者用大型祭祀来控制了神权,想各个诸侯以神的名义进行信仰控制,用军事手段进行威逼打压,从而达到王朝稳定发展的目的。

到了商朝末期,商王文丁与商以西的部落周产生了嫌隙,此时的周部落首领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他领导周部落占据今天岐山一代,通过不停的吞并,蚕食,就把周边的一些小部落给灭了,纳他们的土地入周,俘虏其他部落的人为奴隶。

周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商王的注意,商王文丁没有直接对周采取军事行动,而且以赏赐之名招季历入京,到了朝歌,文丁封季历为“方伯”,并称之为“周西伯”,伯就是老大,商王文丁就确定了周朝为诸侯之首的地位。

季历虽然被封为方伯,但再也没有回到周去,史书记载说商王文丁把他软禁一段时间后,就把他杀了,那么是怎么杀的呢?杀了季历后,为什么周部落没有激烈的反抗呢?

季历不是寻常的死亡,而是被商王文丁作为最高等级的祭品,用于祭祀了。

用一方诸侯的首领来祭祀上天,彰显天下人的诚意,祭祀行为是天下所有人都支持的,至于祭品的选择,则由当时最高的大祭司来定夺。神权掌握在商王手中,商王文丁用了一种周人说不出的理由杀了他们的首领季历,当时杀季历的大祭司就是比干。

前面说了那么多,只想表明一个观点:祭祀很重要,天下人都认可,谁掌握了祭祀之权就有很大的利益和权力。

文丁死后,帝辛继位。他就是被后人黑了三千多年的商纣王

商纣王上台后,一改文丁的怀柔政策,对不服气,不听话的部落,直接进行了武力征讨,而且他一上台就很忙,一方面是征伐各地,收拾不听话的小部落,他的国策发展主要向西发展,也就是征讨东夷地区。

而在朝政上,纣王一改过去频换祭祀,尊崇神权的做法,逐渐减少祭祀次数,加强了王权的统治,而且用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改革家——恶来,任用一些非氏族、贵族为朝中官员。

商纣王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来说是一次重要的飞跃,如果按照纣王的思路发展下去,中国古代历史至少可以提前五百年进入封建社会。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减少祭祀次数,就变相了压制了神权对王权的影响力;启用非氏族、贵族人士为官,就打破了贵族长期占据政权要职的传统;通过法律手段,允许其他部落人民纳入商朝土地,享受商人同等待遇,引发了商人的危机感。

纣王的改革引发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针对这些不满,商纣王的手段很简单,谁不满就杀谁!比干,不但是当朝的大祭司,更是纣王的叔叔,他的强烈反对,引起了商纣王的极度反感。

既然你们那么热爱祭祀,那我们就把最为神圣的大祭司拿来祭祀上天吧,后世的人都知道比干被纣王挖心,其实比干只是被拿来当祭品祭祀了。

差点被祭祀的还有周文王,因为周在西部地区越来越强大,而且很过分,不但侵占了很多商周边的小部落,周文王自认强大,就对商进行了一次战争,结果被商纣王打得满地找牙,最后周文王也被俘虏了,关押在朝歌。顺便说句,《周易》就是周文王被关押在牢里写的。

商纣王也想用对付比干的方法杀了周文王,就和商王文丁杀季历一样,你们喜欢祭祀,我们就搞祭祀吧。

周文王的儿子听说后,就有三个儿子到朝歌主动请求纣王选择其中一个儿子来替代周文王姬昌做祭品,商纣王就选择了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为祭品,并放了周文王另外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一个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一个是周武王死后辅政的周公旦。

姬昌和姬发回到了周,姬昌就把首领位置让给了姬发,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为了避免自己还成为祭品,并且心怀仇恨,毕竟周部落三代人有两代被祭祀了。于是姬发联络了商朝贵族阶层,商朝贵族与姬发一拍即合,他们希望姬发带领周部落武装推翻纣王的统治,另立商王。注意,是另立商王,并不是要改朝换代。

姬发勾结了商朝的贵族和神权份子,利用商纣王出征东夷期间,发动了对朝歌的突然袭击,商纣王仓促应战,在牧野一代,商纣王的军队由于被贵族们收买,倒戈一击,纣王兵败。

纣王后来在朝歌自杀,周武王姬发进入朝歌后,并没有实现另立商王的诺言,但是为了稳定局势,拉拢商朝贵族,确保神权的稳固,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祭祀,每次祭祀都用人为祭品,当然这些祭品基本都是其他部落的俘虏或者奴隶。

此时与周部落结盟的姜姓部落首领姜子牙成为了周的大祭司,每次非常重大的祭祀,都是周武王和姜子牙一起祭祀,据清华竹简记载,一次祭祀中,周武王亲自杀了60人作为祭品,而姜子牙亲自杀了40人作为祭品。

周武王死后,殷商的贵族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周朝的暴动,期望恢复商朝,重立商王,这次政变被周公旦强力镇压,并且一举杀了商朝遗族,火烧朝歌,迁都到了镐京。

综上来看,周能够轻易的灭商,其实是纣王改革过于猛烈,没有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导致了商朝统治阶层发生了分化,最后被周部落推翻。

更多文章

  • 周朝活了八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命最长的朝代,它凭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是中国最久的朝代吗,周朝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个朝代吗,周朝朝代排名

    虽然说他后来的500多年活确实窝囊,但是,能做到“好死不如赖活”也不容易呀!周朝凭什么能活这么久呢?人们会跟谁走?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开始推行一系列举措,以求长治久安。想要人们一直认可周天子的地位,关键是要搞清楚:人们跟谁走?1、贵族。三代时,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人们仍然多以氏族聚居在一起,人们只能

  • 陕西出土一块甲骨文,记载内容令人不解:周文王为纣王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甲骨文记载周文王当祭品,甲骨文关于纣王的记载,周文王的甲骨文典故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周文王享寿九十七岁,最后善终于周国都城,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然而,陕西出土的一块甲骨文,记载内容令人不解:周文王没有善终,而是被纣王杀死祭祀,以至于尸骨无

  • 逝世废朝三日,狄仁杰与武后有啥特殊干系?后者有本手书揭露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狄仁杰手书,狄仁杰与武后什么关系

    孔夫子的《论语·颜渊》一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了。帝王也好,臣子也罢,在其位司其政。臣子中既有忠臣,便有佞臣,其中能臣干吏不仅深受百姓拥护,也会深得帝王的宠信。01唐朝的狄仁杰便是这样的一个能臣干吏。仪凤年间(公元676年11月~公元679年6月)

  • 为何唐朝是所有华人的骄傲?《长安十二时辰》给出了5个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唐朝人对长安12时辰的评价,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的流行文化

    如果大家看了现在正在更新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就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在这部剧中,一共有五点,每一点都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就跟随着《长安十二时辰》,来看看这5个答案都是什么。第一个答案,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点,那就是唐朝的强大。公元8世纪,唐朝是全球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可以称之为超级帝国,

  • 杜甫年过半百,穷得没饭吃,写下一诗找好友借钱,却成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晚年最艰苦一首诗,杜甫年少励志

    相对于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由于杜甫的诗经常描写当时的时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强的社会时代意义,因此杜甫也被人誉为“诗史”。杜甫一生之中,遭遇了多次的变故,仕途也不顺利,并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阶级的奢靡和社会危机,还曾经经历过安史之乱,因此心中有着强烈的苦闷。人

  • “诗鬼”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胆子不够肥的,轻易不要去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诗鬼李贺简介,诗鬼李贺最著名诗,李贺最诡异的诗是什么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为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李贺的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甚至经常用神话传说

  • 李白最经典的情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写尽古代女子不能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盘点李白写的浪漫情诗,李白最浪漫的七言诗,李白冷门又惊艳的情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欢饮酒作诗,结交朋友,作品大多数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通过

  • 李商隐不愧为情圣,中秋赏月也能写出情诗,表达女子孤独寂寞之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千古第一情诗李商隐,李商隐最有哲理的诗句,李商隐四首绝美情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乃至整个唐朝,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当然,这里的

  • 李白写下一首情诗,内容直白大胆,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一起缠绵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隐晦的情诗李白,李白写给夫妻情诗,盘点李白写的浪漫情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欢饮酒作诗,结交朋友,因此写出的作品也大多是乐观向上的,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而李白也有过不高兴的时候,比如表白被拒。为此,他甚至写下了一首酸溜溜的

  • 唐代最朴实无华的一首诗,全诗无一字写思念,却无处不在写思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最能表达思念的一首诗,唐诗300首中带有思念情感的诗,一首表达诗人相思之情的古诗

    我们都知道,艺术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当然也高于生活,因此为人们所追捧。当然,也存在一些写实派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但是却通俗易懂的作品,如岑参便是其中之一。岑参是唐朝宰相岑文本曾孙,祖籍南阳郡(今属河南),后徙江陵县(今湖北荆州市)。岑参小时候生活清贫,刻苦学习,遍读经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