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为何没有提防赵匡胤呢?

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为何没有提防赵匡胤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80 更新时间:2023/12/9 12:44:53

柴荣去世仅半年,赵匡胤就发动“陈桥事变”,从柴荣遗留下的孤儿寡母手中夺走了皇位,柴荣英明一世,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为何他没猜到赵匡胤会篡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周世宗柴荣病逝,终年三十九岁。继承柴荣皇位的是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史称周恭帝。为了让儿子能在皇帝宝座上实现平稳过渡,柴荣在临终前着实费了一番苦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安排。然而,令柴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仅过了半年之后。他一手提拔的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就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从他留下的孤儿寡母手中夺走了皇位。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光柴荣一个人想不到,在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料到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赵匡胤,竟然套路这么深。

柴荣在临终前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相当缜密。他任命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重臣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同时,他又将在军队中资历极高的张永德、李重进两人明升暗降,削去兵权,并调出京师。

当时后周的禁军主要掌握在殿前司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两个衙门,其中殿前司的最高领导人为殿前都点检,地位相当于军中的一把手。柴荣安排让年仅三十三岁的赵匡胤担任殿前都点检一职。赵匡胤虽然战功赫赫,但资历尚浅,不像张永德、李重进那样有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所以这个极为重要的职务由赵匡胤来担任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

不过,柴荣也不是没原则地完全信任赵匡胤。本来殿前都点检作为军中一把手,拥有极大的兵权。但柴荣却将真正的兵权交到了极为忠心的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手中。这样一来,赵匡胤有权无兵,韩通有兵但又受制于赵匡胤。而在赵匡胤和韩通之上,还有三位当朝宰相主持大局。整个后周的军政体系由各个不同利益的人来操持,既做到了互相牵制,又能让国家机器顺利运行。仅从这个安排来看,柴荣这个“五代第一明君”就不是浪得虚名。

所以,柴荣不是猜不到赵匡胤会篡位,而是他认为自己这样的安排让谁也没机会篡位。无论对方是赵匡胤,还是张永德、李重进,甚至是韩通。

然而,柴荣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步,那就是赵匡胤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他原本认为赵匡胤资历浅,所以把他推上高位风险不大。等赵匡胤也熬到老资历的时候,他的儿子柴宗训已经成年。这样皇权就可以顺利过渡到下一代了。可是,这个过程有的人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时间,赵匡胤却只用了短短六个月。

到了柴荣去世这年的年末时,后周军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殿前司到侍卫司,里面多数关键领导职位都换了人,而新上任的领导无一例外都是赵匡胤的死党和“义社十兄弟”。这样一来,原本掌握兵权的韩通成了孤家寡人。虽然此时的韩通依然有实力可以牵制赵匡胤,但韩通却认为赵匡胤是个好人。事实证明,韩通很快就为自己的误判付出了惨重代价。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及其死党在京师散布假消息宣称契丹大军南下进犯。宰相范质等人在无法分辨消息真伪的情况下,将兵权交到了赵匡胤手中,命他率军北上御敌。结果赵匡胤在率领军队至陈桥驿后,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在全军将士的“逼迫”下黄袍加身,随后率军返回京师。韩通惊闻赵匡胤意图篡位,急忙从内廷飞马而出,准备组织抵抗。然而韩通还没来到军营,就被赵匡胤安插在京师的手下王彦升给杀死了。赵匡胤兵不血刃地占领控制了京师,威逼小皇帝柴宗训让出皇位,同时改国号为“宋”。可惜了柴荣为后周奋斗一生,结果却只是帮他人做嫁衣。

标签: 五代柴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陇集团:门阀制度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门阀制度,晋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期,外族入侵,本土汉族被迫迁居南方或是奋起反抗,这段时期长达二百余年,在此期间华夏大地战火不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这个时期就是南北朝时期,该历史阶段最大的特点便是国家分裂(今日权臣明日天子)和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依旧是主流的政治制度,不过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皇帝多任命

  • 越剧四大名旦之一:赵瑞花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瑞花,民国,历史解密

    赵瑞花,著名越剧演员,代表曲目有《叶香盗印》、《六月雪》、《方玉娘祭塔》和《孟丽君》等。赵瑞花 (1912年-1982年)女,汉族,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12岁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成为与施银花、王杏花齐名"三花"之一,尤

  • 周朝诸侯国:虞国的建立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虞国,周朝,历史解密

    虞国,也称北虞,春秋时期诸侯国,位于山西晋南,国君为姬姓,都城遗址坐落在中条山脉最低平最开阔之处的平陆县古城村。虞国,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县和平陆北一带。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排行第二,受封于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晋国所灭。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

  • 关羽最大的官位是汉寿亭侯,这个封号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关平,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大名,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精彩纷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220年夜走麦城,则是英雄末路之战,一路突围至临沮,此地距离蜀汉大本营益州不过一二十里,却遇上东吴偏将马忠的埋伏,力战不屈

  • 掌握大权不可一世的赵姬,最后郁郁寡欢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姬,春秋,历史解密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这一年,秦军一直进攻赵国,经过艰苦奋战,秦军已经把赵国军队打的差不多了,所以秦军想立刻将赵国消灭。接下来的这一仗秦军并没有很轻易的取下赵国,赵国的国君知道这样下去必输,所以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决定要杀掉之前抓住的秦国的人质。这个决定做出来以后,被异人的师傅吕不韦得知了,他就想

  • 南北朝时期的前赵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前赵,十六国,历史解密

    公元313年,石勒攻克邺城,石勒把邺城重新修葺,巩固,作为自己新的根据地,晋朝先后派刘演,温桥攻打石勒,均败北而归,大英雄刘琨的侄子刘启也被活捉,但石勒很感念刘琨当年的送还母亲的恩情,把刘启安置的很好。这也许是石勒农民性格的质朴吧。公元318年,前赵暴乱,石勒以讨伐勒准为借口,陈兵五万进兵平阳,但平

  • 饥饿的日本百姓闯入皇宫和御膳房,引燃星星之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二战,历史解密

    1943年4月20日,东京的移动讲演队正在宣传国民储蓄,为国存钱。说白了就是快把你们藏的金子银子拿出来,不然国家就撑不住啦!下面的听众倒是不少,却都是小孩子。两年多后,日本投降,别说什么钱,饭都吃不上了。1946年,发生了几件大事。这年5月12日,25万人聚集在皇居前广场,向天皇施压,要求他出面解决

  • 凤凰山海战发生于什么时候?过程及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凤凰山海战,近代,历史解密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国民党军队在浙东沿海骚扰活动更加频繁,经常在沿海航道抢劫来往商船。为保障航运安全,1954年2月1日,海军温州巡逻艇大队副大队长王耀月(山西人,原陆军第22军副营长,南京军政大学毕业)率2中队(中队长张家麟)的509、510、511、512四艘黄埔级53甲型护卫艇奉命由鳌江驶往大

  • 杨宝森有哪些作品?其艺术特色及唱腔唱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宝森,民国,历史解密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艺术成就杨宝森一生执着于自己的审美理想 ,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舞台实践诠释京剧的经典名作。许多作品像《洪

  • 赵匡胤提出迁都,为何会遭到群臣的反对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一位文韬武略的皇帝,但他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定都之事,开封其实并非他心目中理想的建都之地,为什么赵匡胤提出迁都招致群臣以及赵光义的反对呢?其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在完成北征后驾崩,病逝前他将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令其掌管殿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