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皇帝的龙袍,为什么宋朝主流是红色,清朝却多是黄色?

同样是皇帝的龙袍,为什么宋朝主流是红色,清朝却多是黄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2/8 2:40:35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这一代中不乏有喜欢汉服的朋友,大部分人都知道,不同的朝代,汉服的形制、颜色、花纹甚至材质都有不同的区别,有襦裙也有深衣,有汉唐时的华贵大气,也有南北宋时的清丽浅淡。

而不同朝代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也有不同。在大部分宋朝皇帝的画像中,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袍服;但在我们印象中,清代的帝王又都穿黄色的衣服。为何同样是皇帝,穿衣的颜色却不同呢?

五德始终说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人家朝代都不一样,民族也不一样,穿个不同颜色的衣服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确实,上述这些因素可能是他们为何袍服颜色不一的一部分原因。但是,为什么宋朝就非得是红色,不能是其它什么颜色呢?要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咱们首先得了解一个人——邹衍

邹衍是何许人也呢?可能大家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孟子老子等人,也一定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除了儒家、道家这些广为人知的学派,阴阳家也是这些林立学派中的一个,而邹衍就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阴阳家,但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大家肯定听过,这个学说便是由邹衍率先提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听起来玄妙无比又神神叨叨的,但其实这是实打实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金木水火土,都是自然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属于物质。邹衍认为,天地有五行,世界就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的,这可不就是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嘛,可惜的是没有看透物质的本质,认为金木水火土就是世界的本源。

不过,他在此基础之上来研究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五德始终说。什么是五德始终说呢?大意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来揭示世界的普遍规律,也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变化顺序是按照五德转移的顺序进行的。那什么是五德,五德转移的顺序又是如何的呢?

五德就是对应的五行之德,即土德、木德、金德、火德和水德。五德转移的顺序则是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来推衍的,五行相克是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所以五德转移的顺序就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那这些又和宋朝皇帝的红色袍服有什么关系呢?

五行相对的颜色

前面咱们就说过了,这五行是邹衍所认为的世界的本源,既然是本源,自然代表着世间万物。就像今天咱们的经常在中医里听说五行对应着人体器官一样,五行也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分别是土对黄,金对白,水对黑,木对蓝,火对赤。

按照这个逻辑,再结合五德始终说,宋朝的红色袍服就是火德。那么为何宋这样一个以清丽浅淡为代名词的朝代,会对应的是火德呢?

《吕氏春秋·应同》有言,“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凡是新的帝王要出现了,上天就会降下祥瑞,让老百姓知道。比如当年的黄帝,当时天现大螾大蝼,这东西又是代表着五行之中的土,所以就是土德,百姓也因此崇尚黄色。同样地,大秦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秦人尚黑,据说是因为当年秦文公外出打猎,正碰上天现祥瑞——黑龙,认定这是秦要崛起的标志了。

那么宋呢?它为何是火德呢?南宋文学家周密在《齐东野语·用事切当》中说,“‘一丁扶火德,三合巩皇基。’盖高宗生于大观丁亥,孝宗生于建炎丁未,光宗生于绍兴丁卯故也。”这就表明宋之所以是火德,是因为这三位皇帝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就暗含火德之意。所以宋朝皇帝的红色袍服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古人的智慧

虽说以咱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五德始终说,它确实有些封建迷信,用什么祥瑞什么上天的预示来看王朝兴衰,着实不靠谱。但是这样一个探索世界规律的观点可是在几千年前提出来的啊。

那时的人们能在生产力不发达,科技不到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推衍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火德”、“邹衍”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的后人们,真有每个都比朱允炆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成祖朱棣简历,明成祖朱棣的主要功绩和历史影响,明成祖朱棣晚年残暴吗

    这些皇帝要么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人架着,要么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木匠手艺,要么对上朝避之不及……总之,他们本人很有个性,在位时的朝政也多少有可圈可点之处。在一番比较之下,仅做了五年皇帝就被拉下台的明惠宗朱允炆,看起来就有些比不过老朱家的其他帝王了。不算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至南明政权覆灭,明代共经历了22位

  • 千古帝王心:朱元璋曾打算迁都凤阳和西安,最终为什么都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何从凤阳迁都,朱元璋为什么迁都南京,朱元璋迁都去哪里了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春秋公羊传》有云:“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旧之京师,即今之首都,不只是天子居所,更是承载着王朝命脉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其选址向来为历朝历代君主所重视。比如明朝首都的确立,就经历了一波三折。众所周知,大明王朝

  • 十万岳家军,没有一个想要为岳飞平反吗,不是没有,而是真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可恶的奸臣是谁?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应该就是秦桧。因为他曾经的陷害,导致忠君爱国的岳飞最终冤死。直到今天,秦桧和他的妻子仍然跪在岳飞墓前,忍受着世人的谩骂和口水。近些年来,秦桧的后人表示,跪了那么久,你们骂也该骂够了,可以站起来了吧!但是世人并不接受。今天我们不禁会思考,岳飞手下有那么多兵,没有

  • 看了朱元璋的书法,再看溥仪的书法,高下立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书法值不值钱,朱元璋写的四字书法,溥仪书法精品

    康有为评朱元璋书法:雄强无敌这里以明太祖朱元璋、清宣统溥仪为例,一起探讨些书法之趣。之所以把这两个人拿出来对比,一则是明太祖是开国之君,但是亡于清朝;溥仪则又是清朝的末代之君,这样的两个皇帝对比起来很有思考意义。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幼家贫,放过牛,当过和尚,四处流浪数载,所接受的教育时间非常短暂。参加

  • 面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唐朝为什么奥利给,而宋朝只能是战五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怎么会被宋朝灭了,北宋吸取了唐朝的什么教训,唐朝和宋朝谁的军事力量大

    我怎么解释呢,要是拉数据做图表,那就会打乱写作计划,毕竟骆驼是考据党(脸红),要是不解释呢,骆驼也说(睡)服不了自己,在辗转反侧之间,骆驼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打算举个例子,把唐朝和宋朝的问题简单对比一下。好了,咱们闲言少叙,文归正传,开扯。对比的方式,其实就一句话,为啥面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时,唐

  • 建州百年无名酋?女真历史上两次被屠杀,导致对明朝的刻骨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宣谕这个阶段由于明朝刚刚建立政权,政局尚不稳固,无力对东北再用兵。加之在扫除东北故元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深感女真人在东北边睡“籍女直制北虏”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个阶段重点以抚谕、笼络、怀柔、利用等宽松的民族政策为主。明朝沿袭元制,在女真各部“设卫置官”。永乐元年(1403)初设置建州卫,永乐二年设置

  • 真的假的?蒙古人肆虐明朝边境上百年,被张居正用一个女人搞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建立初期蒙古人怎么处理的,明朝是怎么处理蒙古俘虏的,明朝是如何处置蒙古百姓的

    明朝的北部边疆基本以绵延数千里的长城为界,到明中叶,长城沿线的重要边镇已经形成边境九个固定的防御重镇,称为九边。所谓九边,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太原诸镇。九边中,设立在辽东、蓟州、延绥和宁夏的边镇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监督长城的固定的区段,而其他几个边镇则行使它们的地区的都指

  • 朱元璋为何如此残忍嗜杀?或许这不全是他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朱元璋真的嗜杀吗,朱元璋晚年为什么嗜杀,朱元璋是怎么被杀的

    虽然为了渲染朱元璋的残忍和嗜杀,剧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和野史传说,但大体上可以输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初入义军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满怀正义、一心维护团结的青年。但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马姑娘,在于郭天叙等人的斗智斗勇中,朱元璋被迫成为了一个心机深沉、不露于色的领导者。成为一只独立的势力以后,随着势力的强大,

  • 明朝大臣严嵩真的给北京老字号六必居题写过店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严嵩简历,六必居严嵩题字,明朝十大奸臣之一严嵩

    在明朝时期,北京有一家老字号店铺叫六心居,因为是赵姓兄弟六人所创办,取“六人同心”之意。大臣严嵩很喜欢吃六心居的酱菜。每季新出酱菜,严嵩都要给嘉靖皇帝送上一坛。嘉靖皇帝吃了酱菜后,很满意,在六心居的“心”字上加了一笔,改成“六必居”,由严嵩亲笔题写店名。严嵩为六必居题写店名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六

  • 一代名将吴阶,能力堪比南宋第一名将岳飞,名气远远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四川名将吴玠,南宋高宗时四川名将吴玠,吴玠欣赏岳飞吗

    一:人物生平介绍,个人的经历根据史书记载,吴阶本来是德顺军陇干县人,因为他的父亲葬在水洛城,他也因此迁居该地。还在少年的时候表现的很有毅力,崇尚气节,通晓孙子兵法等奇书,读书的时候就能通晓大义,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成熟。北宋末年,尚未满20岁的吴阶参军。宋徽宗年间,西夏犯边,吴阶率领军队鏖战。很快被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