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的后人们,真有每个都比朱允炆强吗?

明成祖朱棣的后人们,真有每个都比朱允炆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3/12/18 19:24:20

这些皇帝要么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人架着,要么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木匠手艺,要么对上朝避之不及……总之,他们本人很有个性,在位时的朝政也多少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一番比较之下,仅做了五年皇帝就被拉下台的明惠宗朱允炆,看起来就有些比不过老朱家的其他帝王了。

不算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至南明政权覆灭,明代共经历了22位帝王。所以朱允炆可比较的,共有从明成祖到明昭宗的20人。这20人除了朱棣是朱允炆父辈,朱高炽是同辈,其他倒是实打实的晚辈。

与朱棣这位长辈比较,朱允炆确实是输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因为朱元璋支持,朱允炆成了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世,朱允炆便被推上了帝位。

只是朱允炆能有这一天,并不是因为他在一众朱家子弟里才能最为优秀,而是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留给长子朱标一脉。所以在朱元璋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的那一天,朱允炆"命定"的死对头朱棣也被板上钉钉。

只可惜而后靖难之役证明,朱允炆是斗不过朱棣的。在朱棣率大军攻入南京城后,朱允炆只迎来个下落不明的结局,从此再也没能翻出什么风浪。所以和朱棣比较,"成王败寇",朱允炆确实是逊色了。

与朱高炽这个同辈比较,他俩在倒霉这事上的"成就"着实算得上平分秋色。朱允炆做了五年皇帝就被朱棣拉下来,生死未卜。而体弱多病还身形臃肿朱的高炽尽管最终被朱棣送上了皇位,但即位一年就重病辞世。

朱允炆和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他们追求太平盛世的愿望倒是都很强烈。为此,他们为政也可算是踏实进取,把事情做到了实处。不过由于在位时间太短,根基不够稳固,他们的指令也效力有限,对大明社会的影响更是有限。因此这两人相较,倒还真的是同辈"相同"了。

而与一众后辈相比,朱允炆其实算是有"输"有"赢"。大明的巅峰是在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三代人手中实现的。与朱瞻基这个晚辈相比,朱允炆是确有不足的。

在政治上,朱瞻基比朱允炆更有手段,将整顿吏治践行得更加彻底。且因为早年跟随朱棣出征,朱瞻基比朱允炆更清楚军事于一国的影响,成功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乱,并停止了对交趾的出兵。攘外纳内,朱瞻基做得都比朱允炆好。故而最后是朱瞻基见证了一个盛世,而非朱允炆。

且在朱瞻基之后的较有作为的帝王,譬如明孝宗朱佑樘、明穆宗朱载坖和明神宗朱翊钧,其政绩都比朱允炆亮眼。具有明代典型的政治制度或事件,诸如内阁制度、"一条鞭法"、《大明会典》等,一件都和朱允炆没关系。因而和这些后辈相比,朱允炆也能说是被压了一头。

不过若是与明思宗朱由检、明英宗朱祁镇,乃至南明政权的诸位帝王相比,朱允炆无疑又是优秀的。虽说朱允炆在朱棣的步步紧逼下没能保住自己的皇位,但好歹没让天下换了个姓。可朱由检连老祖宗留下的江山都丢了,虽说他也是万般无奈,但这点也确实比朱允炆更糟了。

朱祁镇呢,则是比朱允炆要荒唐得多。朱允炆一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守住自己的皇位,而朱祁镇就是对自己太自信了些。朱祁镇宠奸邪,纵宦官,御驾亲征结果把自己送到了敌军大牢。好不容易被明代宗派人安全接回来了,结果又发动夺门之变将宵衣旰食的明主朱祁钰拉下台。

就冲着朱祁镇把帝位当儿戏,把私利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种种,我们就足以说朱允炆比朱祁镇好得多。

至于南明政权的那三五个朱家儿郎,别说是让朱允炆和他们比个高下了,恐怕朱允炆一"见"到他们都想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朝廷旧部加起义军,多达百万兵马。结果这百万人各自为政,追名逐利,愣是连二十余万的清军都没拦住。

如果说朱允炆是没守住朱元璋留给后人的龙椅,朱由检是没守住朱元璋留给后人的"明",那朱聿键、朱由榔这些自立为帝的朱家子孙就是连朱元璋的牌位都给丢了。

这么一比较,朱允炆当年都算好的。

是故我们若是按成就给明代帝王排个排行榜,朱允炆应当是位处中游,"不功不过"。他在和朱棣的较量中丢了皇位,这固然窝囊。但他在短短的五年间,也确实为朝野做了不少好事。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用在朱允炆身上反倒是比用在朱由榔等人身上合适得多。

更多文章

  • 千古帝王心:朱元璋曾打算迁都凤阳和西安,最终为什么都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何从凤阳迁都,朱元璋为什么迁都南京,朱元璋迁都去哪里了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春秋公羊传》有云:“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旧之京师,即今之首都,不只是天子居所,更是承载着王朝命脉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其选址向来为历朝历代君主所重视。比如明朝首都的确立,就经历了一波三折。众所周知,大明王朝

  • 十万岳家军,没有一个想要为岳飞平反吗,不是没有,而是真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最可恶的奸臣是谁?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应该就是秦桧。因为他曾经的陷害,导致忠君爱国的岳飞最终冤死。直到今天,秦桧和他的妻子仍然跪在岳飞墓前,忍受着世人的谩骂和口水。近些年来,秦桧的后人表示,跪了那么久,你们骂也该骂够了,可以站起来了吧!但是世人并不接受。今天我们不禁会思考,岳飞手下有那么多兵,没有

  • 看了朱元璋的书法,再看溥仪的书法,高下立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书法值不值钱,朱元璋写的四字书法,溥仪书法精品

    康有为评朱元璋书法:雄强无敌这里以明太祖朱元璋、清宣统溥仪为例,一起探讨些书法之趣。之所以把这两个人拿出来对比,一则是明太祖是开国之君,但是亡于清朝;溥仪则又是清朝的末代之君,这样的两个皇帝对比起来很有思考意义。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幼家贫,放过牛,当过和尚,四处流浪数载,所接受的教育时间非常短暂。参加

  • 面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唐朝为什么奥利给,而宋朝只能是战五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怎么会被宋朝灭了,北宋吸取了唐朝的什么教训,唐朝和宋朝谁的军事力量大

    我怎么解释呢,要是拉数据做图表,那就会打乱写作计划,毕竟骆驼是考据党(脸红),要是不解释呢,骆驼也说(睡)服不了自己,在辗转反侧之间,骆驼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打算举个例子,把唐朝和宋朝的问题简单对比一下。好了,咱们闲言少叙,文归正传,开扯。对比的方式,其实就一句话,为啥面对北方草原上的敌人时,唐

  • 建州百年无名酋?女真历史上两次被屠杀,导致对明朝的刻骨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宣谕这个阶段由于明朝刚刚建立政权,政局尚不稳固,无力对东北再用兵。加之在扫除东北故元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深感女真人在东北边睡“籍女直制北虏”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个阶段重点以抚谕、笼络、怀柔、利用等宽松的民族政策为主。明朝沿袭元制,在女真各部“设卫置官”。永乐元年(1403)初设置建州卫,永乐二年设置

  • 真的假的?蒙古人肆虐明朝边境上百年,被张居正用一个女人搞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建立初期蒙古人怎么处理的,明朝是怎么处理蒙古俘虏的,明朝是如何处置蒙古百姓的

    明朝的北部边疆基本以绵延数千里的长城为界,到明中叶,长城沿线的重要边镇已经形成边境九个固定的防御重镇,称为九边。所谓九边,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太原诸镇。九边中,设立在辽东、蓟州、延绥和宁夏的边镇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监督长城的固定的区段,而其他几个边镇则行使它们的地区的都指

  • 朱元璋为何如此残忍嗜杀?或许这不全是他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朱元璋真的嗜杀吗,朱元璋晚年为什么嗜杀,朱元璋是怎么被杀的

    虽然为了渲染朱元璋的残忍和嗜杀,剧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和野史传说,但大体上可以输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初入义军的朱元璋,只是一个满怀正义、一心维护团结的青年。但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马姑娘,在于郭天叙等人的斗智斗勇中,朱元璋被迫成为了一个心机深沉、不露于色的领导者。成为一只独立的势力以后,随着势力的强大,

  • 明朝大臣严嵩真的给北京老字号六必居题写过店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严嵩简历,六必居严嵩题字,明朝十大奸臣之一严嵩

    在明朝时期,北京有一家老字号店铺叫六心居,因为是赵姓兄弟六人所创办,取“六人同心”之意。大臣严嵩很喜欢吃六心居的酱菜。每季新出酱菜,严嵩都要给嘉靖皇帝送上一坛。嘉靖皇帝吃了酱菜后,很满意,在六心居的“心”字上加了一笔,改成“六必居”,由严嵩亲笔题写店名。严嵩为六必居题写店名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六

  • 一代名将吴阶,能力堪比南宋第一名将岳飞,名气远远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四川名将吴玠,南宋高宗时四川名将吴玠,吴玠欣赏岳飞吗

    一:人物生平介绍,个人的经历根据史书记载,吴阶本来是德顺军陇干县人,因为他的父亲葬在水洛城,他也因此迁居该地。还在少年的时候表现的很有毅力,崇尚气节,通晓孙子兵法等奇书,读书的时候就能通晓大义,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成熟。北宋末年,尚未满20岁的吴阶参军。宋徽宗年间,西夏犯边,吴阶率领军队鏖战。很快被升任

  • 中国古代第一贤后“马皇后”,与朱元璋恩爱几十年,多次救他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皇后和朱元璋谁死得早,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哭了

    第一:打天下过程中,多次援救朱元璋性命1:朱元璋收到汤和写的信,急忙来参军1352年朱元璋收到了小时候伙伴汤和的来信,让他去参军。再三考虑之下决定参军,刚开始守卫还以为是奸细,还好当时郭子兴赶到,觉得此人是奇才,先让他当上一位普通的士兵。2:为了拉拢朱元璋,把自己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没过多久,郭子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