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建立后,陈友谅的后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明朝建立后,陈友谅的后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6 更新时间:2024/1/20 10:30:01

朱元璋陈友谅都是元末民初农民起义的重要人物,都是因为元朝压迫而奋起反抗之人,也都是有能力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

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来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没有吃的了,还剃发出家,四出流浪,靠化缘为生,25岁还是一贫如洗,也没有家室,直到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才逐步翻身。

而陈友谅则不同,他虽然也出身底层,但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差,小时候还是有条件读书的,史书记载他”少时好学,略通义,姿貌丰伟,膂力过人,优于武艺“,20来岁的时候,还在元朝当官,担任沔阳总管府的“狱吏”。

相对于朱元璋而言,陈友谅的生活要好上不少,因此陈友谅从决定反抗起,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了长江以南的第一农民势力。而在这个时候,张士诚和朱元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能够算得上是和他势均力敌的对手。

陈友谅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将南方统一了,因此朱元璋和张士诚是他所必须战斗的对象。朱元璋也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陈友谅一定会来进攻自己,于是便用了计谋将陈友谅骗到了南京,并收走了对方的战利品。吃了一次亏之后的陈友谅势力大减,无奈之下只能够逃亡湖北,而朱元璋便是在这个时候将安徽的重镇收入囊中的。

陈友谅对这件事情自然是不高兴的,因此不久之后便开始用自己的所有财富进行反击,他选择了进攻南昌,从而为攻打南京做准备。但是可惜的是,陈友谅的计划不大好,南昌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同时也由于朱元璋一方的南昌守将能力实在太强,因此陈友谅消耗了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拿下,最终让朱元璋有了支援的机会,双方并因此而展开了一场大战。

陈友谅的船非常之大,刚开始有着很好的优势,但是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风的改变让朱元璋有了火攻的机会,将陈友谅的船只都烧了。失去了倚仗的陈友谅自然落败了,无奈之下只能够选择投降。

然而,朱元璋并不打算放过陈友谅,他继续进攻并将其给射杀了,而陈友谅占领的所有地盘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囊中之物。最为无奈的是,朱元璋大概对陈友谅是非常不喜欢的,因此此战过后,朱元璋还下了命令,不允许陈友谅的后人们上岸一步,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够在湖中生活, 与今天的疍民(“疍”,拼音:dàn)有些类似,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为疍民的祖先。

或许朱元璋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怨恨,而是因为忌惮,他害怕这些人上岸之后开始布局,开始反攻,最终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便选择了这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陈友谅的后人还是挺可怜的,你们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明史》、《大越史记全书》、《明太祖实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美国发现明朝圣旨,经专家鉴定为真迹,但内容却让人们高呼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明朝最霸气的一段圣旨,明朝圣旨真品图片,明朝正德时的圣旨有收藏价值吗

    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倘若一个人能够拥有皇帝的圣旨,无论是好的亦或者是坏的,都是令人感到非常稀有的事情。即使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封建社会时期也经历了这么多的朝代,但是真正可以留下来并且保存完好的圣旨,其实并不多。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了美国,而那份圣旨也被鉴定为了真迹。故事发生在

  •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白和苏轼谁的诗更美,李白苏轼10首经典古诗,苏轼李白最好的诗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诗人、词人的创作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才形成了多彩的世界。倘若说起张狂派、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话,人们必然首推李白和苏轼。但是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唐朝有个名为黄巢之人,曾经一度写出了一首比李白还要张狂的作品,此诗名为《不第后赋菊》。《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

  • 溥仪的妹妹摆地摊,马未都拿出一个极品官窑,她连正眼都没瞧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未都溥仪妹妹完整版,马未都讲官窑完整版,溥仪一生最珍贵的物品

    封建社会结束后,很多原来的贵族不得不面对风光不再的事实,失去了原来尊贵的权力和地位后,他们变成了普通人,开始面对落魄的生活,融入平凡的日常生活或许不那么容易,但已经形成的品味和习惯却难以根除,天上地下的落差带给他们的不只不平衡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份宠辱不惊的淡然。一、末代公主,颠沛流离爱新觉罗·韫颖是

  • 王安石写了一首谜语诗,每句暗含一个诗人,1000多年,没人能猜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写王安石的谜语,王安石诗谜及答案大全,关于王安石的字谜小故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甚至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为封建政治的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安石在政治一途有所建树,对宋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上,他文思敏捷,被后

  • 杜甫最令人绝望的一首唐诗,句句都是经典,千年以来,无人能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经典唐诗20首,杜甫最经典的五绝诗,杜甫的最经典的二十一首诗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原籍为湖北襄阳,是京兆杜氏的分支、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后裔,后来家族徙居于河南巩县。杜甫的诗作大多数以宏大的社会写实著称,具有重大的社会时代意义,因此也被称为“诗史”。因为杜甫曾担任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也称其为

  • 梁山有两位好汉,恨透宋江,上山前身怀绝技,上山后却再也没用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的绝技,宋江上梁山前后的经历,宋江是如何上梁山

    魏定国本是凌州团练使,一身赤色装束打扮(五行中,赤色为火,而黑色为水),赤色盔甲,赤铜枪,赤色的马匹坐骑,在战斗中非常擅长火攻法,两军对阵专门使用火器取得胜利,就是如此被人们送了外号为“神火将军”。魏定国在文中第一次出现就是与单廷珪一起奉旨攻打梁山。梁山打破大名府后,蔡京举荐魏定国和单廷珪二人攻打梁

  • 李自成大败明军,还一举推翻明朝,为何却在清军手里撑不过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军打不过李自成吗,李自成和明军抗衡,明朝能打败清军为何李自成不能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明史》中称他“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具有党项族人的相貌特征),所以,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是西夏李氏皇族的后裔。李自成称帝后,也以李继迁为太祖,并且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李自成从陕西出发,直

  • 袁崇焕立下赫赫战功,为何还会被杀掉?看完才知道,他死得并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崇焕老婆图片,历史上的袁崇焕死得冤不冤,袁崇焕历史真实情况

    袁崇焕,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袁崇焕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从而获得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后来,袁崇焕又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袁崇焕的一生,主要负责对后金作战,他大力构筑了“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后金部队在该防线交战,并先后获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可惜的是,袁崇焕不

  • 明朝首富向皇帝拍马屁:愿每军犒金一两,第二天,他家产就被没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世人都说全国首富应该是皇帝,毕竟他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精致可口的佳肴和成千上万的供奉者,想要不富裕都不行,但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例——沈万三,他的财产令朱元璋十分羡慕,也就是传说中富可敌国的大人物。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商人,他的父亲并没有什么官职,只是一介农民,家中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

  • 宋朝之前的人们从不吃午餐,“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开始了一日三餐,宋朝的三餐制度,宋朝一天三餐是什么

    据《夏商社会生活史》记载:“商代人为两餐制,一餐是在上午进之,约当今7-9点间,称为‘大食’,一餐在下午,约当今15-17点间,称为‘小食’,两餐就食时间约定俗成,又被纳为时辰专名。”不仅仅是夏商时期,实际上,从原始社会开始,由于人们无法得到可靠并且充足的食物来源,人们的饮食是毫无规律的,有就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