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最令人绝望的一首唐诗,句句都是经典,千年以来,无人能超越

杜甫最令人绝望的一首唐诗,句句都是经典,千年以来,无人能超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93 更新时间:2024/1/24 13:16:05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原籍为湖北襄阳,是京兆杜氏的分支、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后裔,后来家族徙居于河南巩县。杜甫的诗作大多数以宏大的社会写实著称,具有重大的社会时代意义,因此也被称为“诗史”。因为杜甫曾担任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也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并不幸福,也看多了社会上的黑暗现状,因此写下了很多反映现实的佳作,所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之人也多称杜甫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而在杜甫的诗作之中,也有一些最为经典的诗歌,比如下面这首《登高》便是其中之一。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天高风急,使得猿声显得凄切悲凉;清澈的水中,群鸥在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而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到了暮年,处于多病状态的我,独自登上了高台,面对着这番秋色感到无尽的悲伤,我不禁感慨漂泊在外的辛苦。对于这一切,我深以为憾,恨自己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只能够停酒伤怀。

这首诗大概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是所写的。这一年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而他的日子过得十分困窘。此时的“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了四年了,但是地方的军阀却又互相争夺地盘,因此百姓的生活过得并不顺畅。原本杜甫加入了严武幕府,但是后来严武病逝了,使得他失去了依靠,只能够离开了经营五六年的成都草堂,寻找新的未来。

刚开始的时候,杜甫的计划是直达夔门,但是可惜的是,他毕竟年纪大了,因此病魔缠身,所以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倘若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杜甫甚至都没有在这里住上三个年头的可能。

当然,在他人接济下的日子,并不会过得很好,居无定所,甚至以船为家,因此在这三年时间里,杜甫的生活比较困苦,身体也不好。对于这一段生活,杜甫诗有描述:“名岂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有一天,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面对着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杜甫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语言精练,通篇对偶的《登高》。

参考资料:《新唐书·杜甫传》、《全唐诗》、《后山诗话》

更多文章

  • 梁山有两位好汉,恨透宋江,上山前身怀绝技,上山后却再也没用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的绝技,宋江上梁山前后的经历,宋江是如何上梁山

    魏定国本是凌州团练使,一身赤色装束打扮(五行中,赤色为火,而黑色为水),赤色盔甲,赤铜枪,赤色的马匹坐骑,在战斗中非常擅长火攻法,两军对阵专门使用火器取得胜利,就是如此被人们送了外号为“神火将军”。魏定国在文中第一次出现就是与单廷珪一起奉旨攻打梁山。梁山打破大名府后,蔡京举荐魏定国和单廷珪二人攻打梁

  • 李自成大败明军,还一举推翻明朝,为何却在清军手里撑不过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军打不过李自成吗,李自成和明军抗衡,明朝能打败清军为何李自成不能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明史》中称他“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具有党项族人的相貌特征),所以,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是西夏李氏皇族的后裔。李自成称帝后,也以李继迁为太祖,并且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李自成从陕西出发,直

  • 袁崇焕立下赫赫战功,为何还会被杀掉?看完才知道,他死得并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崇焕老婆图片,历史上的袁崇焕死得冤不冤,袁崇焕历史真实情况

    袁崇焕,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袁崇焕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从而获得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后来,袁崇焕又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袁崇焕的一生,主要负责对后金作战,他大力构筑了“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后金部队在该防线交战,并先后获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可惜的是,袁崇焕不

  • 明朝首富向皇帝拍马屁:愿每军犒金一两,第二天,他家产就被没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世人都说全国首富应该是皇帝,毕竟他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精致可口的佳肴和成千上万的供奉者,想要不富裕都不行,但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例——沈万三,他的财产令朱元璋十分羡慕,也就是传说中富可敌国的大人物。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商人,他的父亲并没有什么官职,只是一介农民,家中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

  • 宋朝之前的人们从不吃午餐,“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开始了一日三餐,宋朝的三餐制度,宋朝一天三餐是什么

    据《夏商社会生活史》记载:“商代人为两餐制,一餐是在上午进之,约当今7-9点间,称为‘大食’,一餐在下午,约当今15-17点间,称为‘小食’,两餐就食时间约定俗成,又被纳为时辰专名。”不仅仅是夏商时期,实际上,从原始社会开始,由于人们无法得到可靠并且充足的食物来源,人们的饮食是毫无规律的,有就食、没

  • 为何元朝宫廷剧没人拍,而清宫戏层出不穷?不是不拍,而是不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的宫廷剧,宫廷剧大全清宫情史,为什么元朝不拍宫廷剧

    众所周知,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大大小小朝代几十个,为什么编剧们独爱清宫剧呢?同样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元朝的电视剧你能说出几个?原来并不是不想拍,而是拍不了,原因有3。第1个原因,元朝君主的知名度太低。一说起清朝的君主们,大家随随便便也能说出康雍乾三位,甚至他们3个的皇后、妃子、孩子、大臣我们都很

  • 宋代高僧写了一首诗,仅28字道尽人生,李嘉诚将其当作座右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嘉诚晚年写的夕阳诗,李嘉诚写了一首诗,高僧写的励志诗

    诗的作者为宋代高僧慧开禅师,此人早年寻诗访道之时,他的师傅曾经让他去参悟一个“无”字。倘若一个人突然给你写了一个字,让你参透其中的道理并告诉对方,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很多人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慧开禅师也是这样的,他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手足无措的。然而慧开禅师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他在佛前立誓

  • 如果再给朱由检一次机会,让他从新来过,他还有可能保住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由检换成朱元璋明朝能翻盘吗,朱由检对明朝的帮助,朱由检能救大明吗

    朱由检继位初期,他便开始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但一方面明朝内部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在外又有后金政权崛起威胁明朝疆土。可以说明朝处于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勤勉如朱由检,也无力拯救大明朝。如果再给朱由检一次机会,让他重新来过,那么朱由检还有可能保住明朝

  • 梁山最慷慨好汉,他倾家荡产资助梁山,分文不留,比宋江大方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山上最不讲义气的8位好汉,梁山真正有实力的好汉,梁山好汉哪几个人最厉害

    但是,宋江却不是梁山之中付出最多亦或者是人品最好的人,反而在其接受招安之后成为了颇具争议的对象。而在梁山之中,倘若要论慷慨程度的话,卢俊义绝对可以排得上号,此人曾经为了资助梁山而倾家荡产。卢俊义绰号为“玉麒麟”,此人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卢俊义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

  • 古代有很多复姓,为什么现在却很少了?专家:都怪朱元璋心狠手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复姓,朱元璋最低贱的姓氏,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多复姓

    一般而言,同一个姓氏的人,他们的祖先都是有一定相同渊源的。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姓氏都可以流传下来,也有很多姓氏消失在了历史的浪潮中,比如古代许多的复姓,如今已然不见踪影。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与两个人脱不开关系,一个是拓跋宏,一个是朱元璋。公元48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拓跋宏的祖母是文明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