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马褂到底有多少特权,和珅一生攒了20多件,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黄马褂到底有多少特权,和珅一生攒了20多件,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88 更新时间:2023/12/23 4:50:01

黄马褂在清朝是一种服,有几种人不用赏赐,也必须要穿它

在古时候,黄色是一种定制色,它只属于皇家专享。所以,普通人想穿件黄色的衣服,那还真不容易,特别是为人臣子的,这就是皇家的尊贵之处。

但是,黄马褂真没有电视里演的那样神奇,它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一种常服,有的人因为工作关系,必须要着装黄马褂。

不相信?这还真不乱讲,不信我们就看看黄马褂在古时候都是什么人穿的。据说三类人都是可以穿黄马褂的。

第一类便是皇家特别的工作人员,比如侍卫、护军统领、内大臣等。清朝史料是这样说的: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下大臣,皆服黄马褂。

这就是说黄马褂就是一件工作服,以上这些工种的工作人员,人手一件不奇怪。反而是不穿不行,因为那就彰显不出皇家的威仪来了。当然,这些人穿的工作服与皇上赏赐的有点不同,这种黄马褂的扣子是黑色的,御赐的则是与黄马褂同色的。

第二类穿黄马褂的人就是级别相对高一些的宗室、亲臣、重将。这些人因为有头有脸,往往会参加皇上举办的某种狩猎派对。他们一旦在派对上表现出色,让皇上倍感安全、满足、高兴,那就有赏赐了:黄马褂一件。

其实这个人群穿黄马褂的时间也不多,就是在派对上穿穿,以显示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身份特征。或者说,黄马褂在这时就是一名片:我是皇上器重的人。

第三类拥有黄马褂的人则是功绩卓越的大臣们了,还有卫国有功的武将。这其实也类似于工作奖励,只不过它比普通皇家门卫的黄马褂以及派对上穿着的黄马褂,这种更高级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家这是真刀实枪,用才能与性命换来的赏赐,它的奖赏、激励性质要高于前面两种。可以这样说,一个救国救主的武将所得的黄马褂,肯定要高于前两种人群所得到的黄马褂,不因为款式、材质之说,而是它来得不容易。

不过,随着大清发展的脚步,这初时得一件很难的东西也渐渐不那么金贵了。打开《清会典事例》,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内务府,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看看,支领黄马褂就是这么容易的事了。你说这算不算是一种常服?可见,黄马褂作为皇上赏赐臣子的物件,实在有些偷工减料,远不如银子来得实在呢。

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黄马褂?黄马褂到底有什么特权,为什么人人都想来一件?

有人表示不服,黄马褂不如银子?怎么可能,人家当年的大权臣和珅一辈子攒了20多件黄马褂呢,如果不好他会想方设法得这种赏赐吗?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和大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件黄马褂,这样可能让人更真实地看出黄马褂的真实所在来。

前面说侍内大臣、侍卫等都可以穿黄马褂,而和大人在最早的时候就是御前侍卫出身。这样一来,他有几件黄马褂是不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不仅如此,和大人从侍卫一步一个台阶的上升,后来还成了皇家“血滴子”组织的管理人员。这种身份得到一两件黄马褂的赏赐不过分吧?

再者,和大人那是什么人,每天围着乾隆转,把个乾隆哄的明知他赃枉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种情况下,和大人得几件黄马褂那是太稀松平常的事了吧?

而且,乾隆自然知道和珅已经到了赏无可赏,加无可加的地步,那也就只好给件黄马褂以示宠幸了。如此一来,和大人家里的黄马褂能不越来越多,到最后积攒到20多件吗?

那黄马褂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总有一定的作用,或者说是特权吧?想来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确实,如果黄马褂什么都不是,那倒真让人失望了。可要说它真的很厉害,也不现实。

通常来说,作为工作服的那种,实在没任特权,它就是一种标志,一种皇家标志,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身份。

而那种派对装黄马褂,说起来又是鸡肋,平时是不能穿的,它每年也就是那么一两次露脸的机会。而且,平时穿着官服,谁会在官服外套一个不挡风不遮雨的黄马褂呀。再说了,虽然它没什么特权,但万一弄脏了,弄坏了,可就辜负了皇恩,没准还会因此获罪呢。

所以,这种黄马褂穿的时间不多,平时多是在家里好好的“贡”起来。这是不是就看不出黄马褂的用途来了?

通常,第三类人穿的黄马褂有点特权,比如出入皇宫、与其他大臣见面,那都是要深受尊敬,甚至要行跪拜之礼的。因为这种黄马褂是一种功勋,得来不易,自然使用起来也不同于其他两种。

而且,有些电视剧里可以看到,戍边大将如果从外面回来,都是穿着这种黄马褂进朝,直接面见皇帝的。这就是身份与特权,别人不敢。它直接世人宣告:我深受皇上的器重。

想来现在大家明白了吧?黄马褂用来骗骗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还行,真的要说它在朝中,在工作中有什么大特权,那还真没有。只是一种荣耀,就是这么简单。但人人都想要不假,那是因为做官的人不图别的,就图身份尊贵。作为没钱的人,还是向皇上要点金银珠宝更实惠。

参考资料:《 扈从东巡日录卷上 》

更多文章

  • 此人勤勉贤良又是长子,为何乾隆却剥夺其继位资格?实情引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是怎样继位的,乾隆当时选谁当的太子,乾隆皇帝继位是哪年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乾隆皇子永琪与永璂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乾隆皇帝的长子——勤勉忠厚却无缘皇位的大阿哥爱新觉罗·永璜。永璜生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生母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由于自己的长子身份,永璜备受关注,再加上他自幼乖巧听话,富察氏又得乾隆宠爱,雍

  • 洪秀全来到南京后,糟蹋了多少当地美女?这个数字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秀全侍女图片,洪秀全在南京的生活,洪秀全主要历史事件

    “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夺中国之衣食,淫虐中国之子女民人。”这是出自于《太平天国义军奉天讨清檄文》,表达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军是为了解救当时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开展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正义的行为,那么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领导人洪秀全。洪秀全在来到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即之前清朝的

  • 这个西方人,如果被康熙看上了,或许俄罗斯就不敢来欺负中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俄罗斯使臣与康熙的对话,为什么康熙时期沙俄打不过中国,康熙驱逐沙俄哥萨克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国家局势渐渐稳定,而且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眼看中国就要与国际接轨的时候,膨胀的西方人却干涉起来了清朝的内政。清廷最烦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于是盛怒之下决定不再和洋人打交道了,就这样中国再次走进了闭门造车的老路。当时,有个叫做莱布尼茨的科学家非常仰慕中国文化,并且表示愿意来华兴

  • 她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后,死后被扔到乱葬岗,生前每天靠鸦片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唯一死因不详的皇后,清朝末代皇后的悲惨下场,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众所周知,拥有着5000历史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期间诞生了大小数十个朝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见王朝——清朝,最终在末代皇帝溥仪手中结束。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妻子,身为皇后婉容晚年的处境却没有像溥仪一样过得安稳。正所谓“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皇后大多都是正史上的寥

  • 清官李卫一生侍三朝,在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瞧不起李卫说李卫是条狗,历史上雍正对李卫多好,李卫为何能受三朝皇帝赏识

    因为李卫的出仕原因,乾隆皇帝一开始就不喜于他,后来又因其直言,近而产生厌恶李卫是出生在康熙二十六年的,但他没有走科举路线,而是在三十岁的时候,直接花钱买了个官。没办法,谁让人家家里有钱呢,这就叫任性。事实上,李卫并不是家里人钱便纨绔的主儿,有才识,有能力,且为人缜密,办事牢靠。要不然到了雍正时期也不

  • 太平天国后期的猛将唐日荣,为何叛变?原因就在洪秀全小舅子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台湾唐日荣,洪秀全小舅子下场,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有哪些

    据统计,当时叛变的太平天国诸王,大概不下二十多个。由于后期封王太多,这些王爷被封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许多王之所以能够史上留名,恰恰就是因为他们上了叛变的名单。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德王唐日荣。这位王,也是上了叛变名单的,然而关于它的叛变,史学界却向来颇有争议,甚至不少人为他喊冤,认为他自始至终也没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师吗?其实还有三大水师,因一政策导致甲午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的北洋水师很强吗,清朝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有多强

    日本敢于挑战大清,还在于他们“明治维新”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他们在实力提升之后,还制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应当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早已是野心勃勃,朝鲜王国只是他们进一步图谋中国的“跳板”。众所周知,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大清洋务运动的开

  • 宋就有铁甲船,清有新式火炮,为何鸦片战争中国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鸦片战争清军先进火炮,鸦片战争武器对比,鸦片战争时火炮的差距

    鸦片战争之际,西方小国凭借先进的武器打得清廷“遍体鳞伤”,因此后人多以为清朝输在了装备落后之上。不可否认当时英国的武器的确比清朝先进,但中国早在宋代就有铁甲战船,更在鸦片战争之时研究出了新式火炮。就整个鸦片战争全过程来看,其实清朝有赢的可能。英国无耻走私鸦片当岁月的脚步来到了公元19世纪后,处于清王

  • 清朝时期兵权最大的不是兵部,那是在谁手中?专家:一直在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兵权管理,清朝哪些职位有兵权,清朝军权怎么旁落的

    在一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大家常常可以看到,宫廷政变的时候,向来是手握兵权者能夺得最后胜利。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便设置有六部,兵部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在《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中有记载:“《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即今兵部之任也。”听起来似乎兵部的最高掌权人就是手握兵权的那一个关键人物,但事

  • 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为何坚持只租借99年?这个举动挽救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都解除了吗,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遗留问题,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汇总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民族的血泪史。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神州大地摧残得面目全非之时,病入膏肓的清政府才终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然而这显然为时已晚,在采取过一些不像样的抵抗之后,清政府只能选择了向列强屈服以求苟延残喘。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与众多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片国土沦陷、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