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勤勉贤良又是长子,为何乾隆却剥夺其继位资格?实情引人唏嘘

此人勤勉贤良又是长子,为何乾隆却剥夺其继位资格?实情引人唏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43 更新时间:2023/12/22 23:28:15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乾隆皇子永琪与永璂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乾隆皇帝的长子——勤勉忠厚却无缘皇位的大阿哥爱新觉罗·永璜。

永璜生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生母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由于自己的长子身份,永璜备受关注,再加上他自幼乖巧听话,富察氏又得乾隆宠爱,雍正皇帝也屡次夸赞这个小孙子,永璜的童年倒也颇为快乐得意。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而在一个月前,永璜生母富察氏也因病逝世,亲人的接连逝世给这位年幼的阿哥造成了不小打击。乾隆皇帝继位后,朝臣开始商议立储,当时可供乾隆选择的皇子有大阿哥永璜、二阿哥永琏以及三阿哥永璋,其中只有永琏是皇后富察氏所生,在宗法上是储君的第一人选,乾隆皇帝也喜爱这个嫡子,但他没有明着立储,而是延续了“秘密建储制”,当着朝中大臣的面将皇储名字写好,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乾隆皇帝这一做法,使得朝臣猜不出到底是哪个皇子成为了储君。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永琏偶感风寒,因未及时调治导致病势凶猛而早薨,乾隆皇帝因痛失爱子而悲恸不已,命人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密旨拿出,下了一道圣谕“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乾隆以皇太子的规格为永琏举行葬礼,也就告诉世人永琏是之前所立的皇储,身为皇子的永璜自然有些郁郁不闷。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皇后富察氏产皇七子永琮,乾隆皇帝特别喜爱这个幼子,乾隆帝生母崇庆太后也极为宠爱。可惜的是永琮还未满三岁,就因感染天花而早夭,难掩悲痛的乾隆又下了一道圣谕:“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永璜得知后,心里难免有些悲伤,因为父皇宁愿立两岁的幼子为储,也不立他这个皇长子。另一方面,富察皇后因为连失两子,不久便悲伤过度溘然长逝,卒年35岁。痛失爱子与皇后的乾隆皇帝沉溺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决定给富察皇后举办一个最高规格葬礼。

满朝上下为富察皇后的葬礼忙得不可开交时,永璜却心里暗自高兴——富察皇后与嫡子们先后逝世,就再也没人会和他争夺太子之位。说起来,永璜还是太过年轻,一点儿也不沉稳,甚至还喜形于色,结果被正伤心的乾隆皇帝给看见。按照礼制,富察皇后葬礼,身为皇长子的永璜除负责迎丧需要打理迎来送往事宜外,还应以孝子身份哭灵。永璜心想自己以后可能会被立为太子,富察皇后也不是自己的生母,二人关系较为淡薄,所以他只是在葬礼上规规矩矩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脸上却没怎么流露出忧戚之色。

乾隆皇帝当时由于悲伤过度,心中烦躁看谁都不顺眼,朝中很多重臣也都因为葬礼细节上的一些小问题而遭受乾隆帝责斥。永璜虽未犯错,但表现得没有那么悲伤,时不时还露出笑脸,乾隆帝看见后对此极为不满,他严厉斥责永璜“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并朝臣宣称:“此人断不可承续大统!”永璜被乾隆皇帝这么五雷轰顶地一顿批骂,深知自己再也无缘帝位,内心无比绝望后,从此自闭府中,没过两年就郁郁而终。

得知永璜英年早逝,乾隆皇帝这时才幡然醒悟,深觉永璜之死与他有着莫大关系,对着这位很早就帮自己处理政务的长子,乾隆内心很是后悔,于连忙颁布圣谕:“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此外,乾隆皇帝还追封他为定亲,以亲王规格下葬,但这些都为时已晚,毕竟死去的人再也不能复生。

参考献:

《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高宗诸子》

更多文章

  • 洪秀全来到南京后,糟蹋了多少当地美女?这个数字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秀全侍女图片,洪秀全在南京的生活,洪秀全主要历史事件

    “慨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夺中国之衣食,淫虐中国之子女民人。”这是出自于《太平天国义军奉天讨清檄文》,表达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军是为了解救当时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开展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正义的行为,那么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领导人洪秀全。洪秀全在来到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即之前清朝的

  • 这个西方人,如果被康熙看上了,或许俄罗斯就不敢来欺负中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俄罗斯使臣与康熙的对话,为什么康熙时期沙俄打不过中国,康熙驱逐沙俄哥萨克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国家局势渐渐稳定,而且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眼看中国就要与国际接轨的时候,膨胀的西方人却干涉起来了清朝的内政。清廷最烦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于是盛怒之下决定不再和洋人打交道了,就这样中国再次走进了闭门造车的老路。当时,有个叫做莱布尼茨的科学家非常仰慕中国文化,并且表示愿意来华兴

  • 她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后,死后被扔到乱葬岗,生前每天靠鸦片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唯一死因不详的皇后,清朝末代皇后的悲惨下场,清朝最悲惨的三个皇后

    众所周知,拥有着5000历史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期间诞生了大小数十个朝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见王朝——清朝,最终在末代皇帝溥仪手中结束。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妻子,身为皇后婉容晚年的处境却没有像溥仪一样过得安稳。正所谓“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皇后大多都是正史上的寥

  • 清官李卫一生侍三朝,在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后瞧不起李卫说李卫是条狗,历史上雍正对李卫多好,李卫为何能受三朝皇帝赏识

    因为李卫的出仕原因,乾隆皇帝一开始就不喜于他,后来又因其直言,近而产生厌恶李卫是出生在康熙二十六年的,但他没有走科举路线,而是在三十岁的时候,直接花钱买了个官。没办法,谁让人家家里有钱呢,这就叫任性。事实上,李卫并不是家里人钱便纨绔的主儿,有才识,有能力,且为人缜密,办事牢靠。要不然到了雍正时期也不

  • 太平天国后期的猛将唐日荣,为何叛变?原因就在洪秀全小舅子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台湾唐日荣,洪秀全小舅子下场,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有哪些

    据统计,当时叛变的太平天国诸王,大概不下二十多个。由于后期封王太多,这些王爷被封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许多王之所以能够史上留名,恰恰就是因为他们上了叛变的名单。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德王唐日荣。这位王,也是上了叛变名单的,然而关于它的叛变,史学界却向来颇有争议,甚至不少人为他喊冤,认为他自始至终也没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师吗?其实还有三大水师,因一政策导致甲午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的北洋水师很强吗,清朝北洋水师,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有多强

    日本敢于挑战大清,还在于他们“明治维新”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他们在实力提升之后,还制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应当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早已是野心勃勃,朝鲜王国只是他们进一步图谋中国的“跳板”。众所周知,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大清洋务运动的开

  • 宋就有铁甲船,清有新式火炮,为何鸦片战争中国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鸦片战争清军先进火炮,鸦片战争武器对比,鸦片战争时火炮的差距

    鸦片战争之际,西方小国凭借先进的武器打得清廷“遍体鳞伤”,因此后人多以为清朝输在了装备落后之上。不可否认当时英国的武器的确比清朝先进,但中国早在宋代就有铁甲战船,更在鸦片战争之时研究出了新式火炮。就整个鸦片战争全过程来看,其实清朝有赢的可能。英国无耻走私鸦片当岁月的脚步来到了公元19世纪后,处于清王

  • 清朝时期兵权最大的不是兵部,那是在谁手中?专家:一直在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兵权管理,清朝哪些职位有兵权,清朝军权怎么旁落的

    在一些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大家常常可以看到,宫廷政变的时候,向来是手握兵权者能夺得最后胜利。从周朝开始,历朝历代便设置有六部,兵部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在《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中有记载:“《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即今兵部之任也。”听起来似乎兵部的最高掌权人就是手握兵权的那一个关键人物,但事

  • 清朝签署不平等条约,为何坚持只租借99年?这个举动挽救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都解除了吗,清朝的不平等条约遗留问题,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汇总

    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民族的血泪史。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神州大地摧残得面目全非之时,病入膏肓的清政府才终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然而这显然为时已晚,在采取过一些不像样的抵抗之后,清政府只能选择了向列强屈服以求苟延残喘。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与众多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片国土沦陷、主权

  • 他是民国第一“败家子”,慈禧太后亲自赐名,一夜之间输掉一条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第一败家子,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中国史上最败家的慈禧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也就不复存在,家族因为没有传承家风的人,也会逐渐走向衰亡。中国民间因此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一个靠着时运发家的商人,可能本身就没有高深的学问,无法为家庭作表率和树立优秀家风,因此其传承者很可能无法为家族守住基业。传承优良的君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