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陵墓被开掘,气味难闻,满墓狼藉,幸好盗墓者不够专业,“金井”得以保全
爱新觉罗·载湉,又名光绪帝,为大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九任董事长,也是大清朝倒数第二任企业负责人。从称帝到亲政经历了十多年的考核期,而想从亲政到真正掌权,则从来没看到过希望。这负责人做的,委实有些窝囊。
非但如此,光绪帝的陵墓也极为精简,堪称大清众皇帝之中最为朴素的一位。当然,末代皇帝溥仪不能包括其中,到他去世的时代,皇家入葬方式已经绝迹了。
再加之时代的纷乱缘故,光绪帝的崇陵生时没有豪华过,死后也没有安宁过。因为很快大清就灭亡了,而他的陵墓也很快就被那些盗墓者盯上了。
据传闻,参加盗崇陵的人中除了当时为其修建陵墓的人,更有军阀。他们虽然没用炸药,但其他粗暴手段都用上了,甚至将光绪帝直接从棺内拖出半截,为的就是要其棺椁之中的宝物。
正因为光绪帝陵墓被破坏严重,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不得不进行文物保护的干预。于是,崇陵被列入了挖掘、修复项目之中。
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已经死去几十年的光绪陵墓,在打开之后,气味之扑鼻几乎让考古人员无法呼吸。太臭了,甚至还有腐烂的水质物流出,只不过这气味的来源主要是隆裕皇后,因为光绪帝已经成干尸了。
我们都很清楚,光绪帝的尸体必定不会腐烂太严重,因为他死于1909年,尸体则在紫禁城一停就是六年之久,这期间防腐是必须的。后来在民国时期的清朝小朝廷作为下,他才得以入葬。事实证明,当光绪的棺木打开时,他已经成了干尸。
陵墓打开,里面值钱的东西早被洗劫一空了。好在考古人员将光绪帝从棺木中搬出后,他身下的“金井”还保持着完好。所谓金井就是帝王死后身下所修的面积不大,放着皇帝最爱宝物的地方,光绪的“金井”深约四十厘米,直径有十四厘米的样子。虽然不大,但里面也被塞了两百多件好东西。
不仅如此,考古人员打开光绪帝的手时,他左右手都捏着一件宝贝:右手玉指环,左手翡翠环扣。
这也是光绪帝墓中最有价值的文物了,按其盗损程度来讲,可以收获如此文物,那也算不幸之中的大幸,足以慰籍考古人员被臭味熏染之苦了。
光绪皇帝的悲催人生:少小离家,寄人篱下,及至成人,依旧是个牵线木偶
之所以说光绪帝是清朝最为悲催的皇帝,那是有原因的,我们只是从他活着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就可以看出来,该吃的人间之苦,他一样也没落下。
四岁的时候,作为同治过继之子,被领进了皇宫,成为大清皇帝。这可能对一般人来说,都认为是个大馅饼,但对一个只有四岁的孩子,离开亲生父母,在偌大个皇宫中的步履薄冰完全可以想见。
特别是清朝皇帝每日该学习的东西,要上的课程,用一个苦字根本不足以形容。有亲生母亲照抚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幼童呢?所以,光绪帝的可怜是从小就开始的。
好不容易长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可慈禧老太后却迟迟不肯放权,这种傀儡式的人生,光绪帝过了太长时间了,他都已经麻木了。
特别是公元1898年的时候,好不容易有点实权的光绪,因为“戊戌变法”,一下将老太后给惹毛了,结果到手的权力再一次丢失,而自己也从此被幽禁中南海瀛台。这恐怕又是别的皇帝未曾经历过的事了吧?一国之主被囚禁了,这话说出去多不可思议呀。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光绪过上了连普通人都不如的生活。据说他当年被幽禁的地方,别说皇帝待遇,连普通平民都不如,堪称简陋至极。
但对外人们只知道光绪帝生病了,是在瀛台养病,慈禧老太后本身则一直以疼爱光绪为光环炫耀自己。就如她自己对外说的那样:“我日书方纸课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
或者,慈禧真的曾经亲自教授光绪习书认字,但想来她也不是为了疼爱而教授,只是为了让光绪受自己控制才专制其行为的吧。从她对待光绪宠妃珍妃的事件上来看,就足以可以看出光绪在她心里是个什么位置了。
阎崇年老师对光绪有着极到位的评价:载湉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皇帝,他一生始终笼罩在慈禧太后的权力和淫威之中。光绪皇帝一生家庭生活也是悲剧,光绪只有一后二妃,这在清朝皇帝里面是独一无二的。
确实如此,光绪一直到死,都是受制于慈禧的,甚至连他死的时间,都由老太后一手操纵了。如此人生,只用悲催二字来形容,已经非常勉强了。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后人对其进行检测,明显死于砒霜,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
光绪皇帝不仅活着苦,死后苦,其死因也让世人瞠目。因为他受幽禁十年,死的时候并未到病入膏肓之说,可却突然暴毙,是不是很奇妙?
而当光绪帝的崇陵被打开,国家于后来曾成立了一个调查光绪死因的课题组。这当然有赖于现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对光绪的尸体以及衣物进行了检测。结果就是,光绪尸体及衣物上都有很高浓度的砒霜。所以,光绪死因并非生病,而是砒霜中毒而亡。
其实人们早觉得蹊跷,一个年纪正盛的男人,如何在毫无大病的前提之下,突然就病死了呢?当然,对外慈禧一直宣称光绪在养病的,但那只是说辞而已,事实上光绪帝除了心里不痛快之外,并没什么致命的大病。
如此人们便足以可以推断一个事实:光绪的死是有预谋,有计划的结果,而这下毒之人,除了慈禧,别人应该没这么大胆子。
之所以这么说,完全可以从当年发生的事件上看出一点端倪。公元1908年冬天,慈禧便将摄政王的儿子溥仪接进了宫里,这时光绪皇帝还健在,她为什么要突然过继一个孩子来防不测呢?难道未卜先知?
而光绪本身也已经感知到了自己的命运堪忧,所以他在那段时间写了很多日记。特别是他死的同一年十月,慈禧也开始生病。在这样的前提下,她还过继了溥仪进宫,其目的明显之极。
光绪在日记中就这样记载:我病的很重,但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可惜的是这日记被李莲英看到了,其实所有光绪的东西,都是在被监视之列的。李莲英看到这样的日记,哪能干等着。所以他马上就向慈禧递了话:“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这显然让慈禧非常生气,所以她发狠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结果就是光绪帝很快暴毙了,只有38岁,一生无子女,无家人,如果隆裕皇后算是家人的话,那就勉强算是一员吧。反正他一死,慈禧马上就让溥仪登基了。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从中感觉出来,能够让光绪快速死掉,并且掌控朝内未来走向的人,除了慈禧不会再有别人了。可怜的光绪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最终也没得到大清朝半分权柄,可怜可叹。
光绪帝的谥号中有“仁孝端俭勤”字样,它可以告诉世人,光绪实际上是一位在本质上不错的皇帝,其德行、为人、处事都相对优秀。但只因为他不容于慈禧法眼,结果就落了个死不得寿终正寝的地步,着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