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火器,只是名字响亮而已?堪称“黑科技”,宋军弱不能怪武器

大宋火器,只是名字响亮而已?堪称“黑科技”,宋军弱不能怪武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94 更新时间:2023/12/13 18:54:42

众所周知:火药与火器其实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独立发展的,互不干涉!直到宋朝,才开始把火药运用到火器上,从而开创了军用火器的新纪元。

其实早在宋仁宗年间,朝廷大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就曾编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官方军事理论著作:《武经总要》。

在这部军用巨著中,不仅大量记载了众多军事理论和历朝各个大型战例,而且还详细描述了宋朝当时配备的各类军事装备,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军用火器的详细记述。

而且当时宋军为了保障火器的生产和充足供应,在主管军火生产的"军器监"中设置多达11个火器制造作坊。在这些作坊中一共有几万工人日夜开工生产,1083年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北宋军队一次就领用多达25万支火箭。

由此可见,当时宋军的火器生产能力有多强。

不过,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对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嗤之以鼻!至于宋朝时期的军用火器,也连带着遭殃,甚至一度被认为就是一个“笑话”。

宋朝火器的真实水平?在当时可谓是“黑科技”。

宋朝火器之所以会被后人讥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火药上:那时的火药基本是只发光发烟,而且发射时的动静很大,但真实的爆炸力就感觉很渣了。

例如在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众多火器: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鹞、火箭等。看这些火器的名字都十分雷人,但它们最主要的作用还只是燃烧和制造毒烟,并不是由爆炸直接产生杀伤。

所以很多人才会认为:宋朝火器在战场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吓唬敌人”,而不是杀伤敌人。至于那种步枪鼻祖“突火枪”,更是被说得一无是处:就是在竹筒里装上一些火药和弹丸,然后点燃发射。

突火枪

但是竹筒里装火药发射的威力可想而知,它的射程甚至都没有抛石头扔得远。就连后来的铜制突火枪,也依然没有显现出什么巨大的威力。

那么,这一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还是有些偏激了!

首先,当时宋朝火器毕竟有它所处时代的局限性: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宋朝的火器只是火药武器的雏形,所以它有很多不足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至于宋朝火器威力不大的问题,更直观地说:即使是同一种配方的火药,不同批次也会由于原料纯度、制备方法、颗粒细度,配料均匀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效果出现明显的不同。

古人们即使找到了最佳火药的正确配方,但是因为当时其他硬件条件的限制,可能又会导致最佳配方无法达到最佳的爆炸效果。

另外,除了火药的配方因素外,金属冶炼锻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水平更重要。这里其实是在努力澄清那些对宋朝火器的无端嘲笑!要知道,宋朝火器再不行,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却完全可以堪称"黑科技"武器。

当时纵观全世界,也只有宋朝的工匠们,还在火器科技树上一直猛点升级技能!他们除了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破片手雷(火蒺藜)之外,还发明和仿制出了诸如"霹雳炮"、"震天雷"等威力极强的爆破性火器。

1126年的开封保卫战中,宋军的霹雳炮就曾大显神威,"(爆炸时)响动如雷,半亩之内,人马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南宋名臣允文在采石矶对战金兵时,也曾使用“霹雳炮”大败金兵。

到了南宋后期,金国也制造出更厉害的火器:“震天雷”。这是一种铁壳的炸弹:

“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意思就是:“震天雷”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可达半亩区域,它的弹片也可以直接击穿士兵身上的铁甲。蒙古骑兵在和金军的交锋中,他们可谓是吃够了“震天雷”的苦头。

金国当时也经常用“震天雷”攻击南宋军队,但由于当时的火器技术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也很容易被仿制,很快南宋也就研制出了自己的“震天雷”。

世界上最早的突火枪和子弹的雏形,也是出现在我国的南宋年间。所以说,宋朝火器的真实性能水平,绝不能拿它们去和后世的先进枪炮来比;

如果把它们和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武器来比的话,那就绝对是响当当的一流水准。要知道宋朝时期的欧洲,他们还处于中世纪冷兵器时代。

宋军战斗力不强,罪魁祸首绝不是火器,而是因为“治军方略”漏洞百出!

宋朝火器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豪华的,没有之一!那么按理来说:有这样先进的军事科技加持,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应该“天下无敌”才对。但是事实却截然相反:在面对众多外敌入侵时,宋军的整体表现却总是差强人意!

甚至后人一谈到宋军,都会认为他们在中国历朝历代军队中算是较差的一个了。其实,这已经不是单纯军事方面的问题了:宋朝建立之初,由于忌惮“武将乱国”的教训,宋朝便一直推崇“以文制武”的治国方略。

在大宋皇帝们看来:极力发展文官制度,构建一个超稳定的人文社会,就是大宋王朝的传统治国纲领。

因此,宋朝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成绩都十分突出,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三个出现在宋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宋朝具有如此强大的软实力,但是当有大规模战事发生时,却发现有点软过头了。由于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宋朝文官泛滥,武将稀缺!这里说的稀缺,并不是指武将人数,而是指会打硬仗的武将稀缺。

因为大宋皇帝不需要一个能打硬仗,深得军心的武将,就怕他会“拥兵自重”!像宋朝那些励精图治,治军出众的得力将领,例如狄青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人,最后不是遭到文臣的掣肘,就是被皇帝直接罢官治罪。

大宋这样不断“自毁长城”,就算经济文化再发达,也逃避不了吃败仗的后果。毕竟历朝历代,没有武功,哪有文治?没有武备,就算国家经济再繁荣、文化再灿烂,最后也会被外人攫取掠夺。

用“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来形容宋朝真的不为过,这绝对不是火器的错。

明朝“神机营”,古代火器部队的巅峰!

到了明朝,当政权再一次掌握在汉人手中时,火药技术才又一次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明军中已经出现了“神机营”这类普及火器装备的特种部队,虽然这支部队在明军中占比依然很低,但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今非昔比”了。

大宋迅雷铳

当然了,宋朝对明军的“神机营”肯定会有一点不服气的:假如古代有知识产权法的话,宋军一定会追着明军索要一大笔“专利费”。

图源网络,侵删!

“历史驿站,心的港湾”《历史杂谈驿站》

更多文章

  • 明仁宗唯一的嫡女,生于靖难之后,丈夫死于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仁宗赦免靖难遗孤,明仁宗十个孩子都是谁生的,明仁宗的几个重臣

    明仁宗一共有七个女儿,嘉兴公主不仅是他的长女,也是他唯一的嫡女。嘉兴公主生于靖难之后,也就是说她出生的时候,祖父朱棣已经坐上皇位。那么嘉兴公主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题目中说,她的丈夫死于土木堡之变,那么她的丈夫又是谁?永乐七年,太子妃张氏生下嫡女。不过永乐朝的时候,此女并没有得到册封,直到父亲朱高炽

  •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有过哪些功绩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真实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哪个省的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趣事

    第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朱元璋结束了蒙元的统治,将其赶回了老家。建立了大明,还收复了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统一了全国。大明的建立,不仅改变了老朱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老百姓的命运,他们在元末遭受了巨大的摧残。第二元朝的时候,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和冲击。大明建立后,力图恢复汉

  • 汤和晚年7年不言兵,还向朱元璋要100名美女,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汤和晚年节制所有兵马保护朱元璋,汤和为啥没被朱元璋杀掉,汤和与朱元璋有联姻吗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疑心比较重的皇帝,明朝诸多的开国功臣都被他杀了,那么汤和是如何获得善终,而且还深受朱元璋称赞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汤和与朱元璋童年时期,汤和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总是带领着一众孩子玩耍,而朱元璋也是孩子当中的一员。在当时,朱元璋和汤和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时间。

  • 民间传说有4人死后做了阎王,一个是包拯,有一人百姓听了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四大阎王的真实故事,民间故事包拯,包拯闹阴间灵异故事

    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神话,后来由佛教传入我国,经过演化,逐渐成为了我国神话传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时,我国民间就有着十殿阎王的说法,称地府十王。而经过演化吸收,又有了四大阎王的说法,而且这四位均是人间的高官,死后成为公正不阿的阎王。这其中就有着铁面无私、爱民如子的包拯,而还有一人,百姓听了他的名号都

  • 武则天为什么不喜欢儿子,反而那么宠爱太平公主呢?原因令人羞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武则天不宠爱儿子,武则天为何深受宠爱,武则天秘史太平小公主出宫

    武则天是唯一拥有正统女皇帝封号的女人,同时她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一位皇帝。她和唐高宗生下了儿子和女儿,不过要说到最受宠的就得属太平公主了,相对于唐高宗而言,武则天宠幸太平公主就有一些令人疑惑了,因为唐高宗的儿子不少女儿捉襟见肘仅有三个,而太平公主又是长女,自然深得父亲的喜爱,可是对于武则天而言,她是一

  • 为何李世民从来不杀功臣?一个原因让我们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为啥不杀功臣,为什么李世民的功臣都能善终,李世民是怎么处理功臣

    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患难与共”,实际上呢,大多数人都是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多少一个头磕在地下嘴里说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最后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刀剑相向。普通人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高处不胜寒”的帝王了,所以历史上帝王杀掉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功臣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

  • 11岁少年为父报仇杀人,朝野大多主张赦免,为何李隆基坚持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杀儿子后后悔吗,李隆基为何连杀三子,李隆基杀了多少亲人

    死者是朝廷的殿中侍御史;凶手有两人,但年龄却小得惊人:一个11、另一个13。不仅当事人身份特殊,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也相当曲折。围绕如何判决,朝廷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最后还是由李隆基本人出面拍板并做出了解释。数年前,时任巂州(xī,今四川西昌)都督张审素被人实名制举报(举报人名为陈纂仁),罪名是

  • 隋朝灭亡后王世充定国号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王世充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开皇年间,按战功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接着提升为兵部员外郎。到了隋炀帝时代,由于他善于观察炀帝的脸色,奉承谄媚顺从他的心意,深得隋炀帝的宠爱。他也因此暗地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隋炀帝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位败家子,虽然对于他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在位期间,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对她做了什么?莫高窟的壁画揭开了历史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与匈奴的历史,莫高窟最著名的壁画,王昭君为何去了匈奴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王昭君二首》,为我们后人清楚地勾勒出了当年昭君出塞的故事。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相传他们四位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其中的落雁之容指的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入宫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于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据说她生来就美艳动人。曾经,兴山县的县令多次

  •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为何会选择妥协?看看尉迟恭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对李渊说了什么,李渊为什么不怕玄武门兵变,玄武门之变李渊一手造成的吗

    提到唐朝建立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但实际上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第一任皇帝李渊却不为我们所熟知。可但凡开国皇帝,没有一个不功名显赫,不被万人颂扬的,为何李渊却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反而被李世民遮盖住了光芒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改变唐朝的一场兵变——玄武门之变,可以说这场兵变直接影响了唐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