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北伐,为什么朱元璋能取得成功,意义在哪?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北伐,为什么朱元璋能取得成功,意义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1/17 4:45:04

第一次:祖逖北伐

1:年少时的祖逖曾经有志向

祖逖是范阳人,年少的时候就有大志向,后来和与东晋尽忠的刘琨曾经一起为司州主簿。两个人关系好在一起睡,半夜听到鸡叫,祖逖于是把刘琨叫醒:“这个声音很不好!”于是两人一同起来舞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闻鸡起舞。

2: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入侵,祖逖独自筹备粮草

西晋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少数民族趁机起兵祸乱中原。祖逖当时趁机向司马睿进言:他认为晋国的动乱是由于宗室之间的内斗导致,使得少数民族趁机起兵,祸乱中原。大王如果能起兵,效应中原个豪杰。可此时司马睿无心北伐,于是给了祖逖一千人的粮草,让祖逖自己去筹备。

3:由于朝廷掣肘,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祖逖决定迎难而上。当时中原虽然大乱,但是北方拥戴晋的力量还是不小的。再加上长安城还拥戴着那个小皇帝,国势恢复也不是不可能。再加上江南各地,并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可惜晋朝内部矛盾太多,不能全心抗敌,很快前赵灭掉了西晋。祖逖由余兵力过少,没有支援,远在淮水,北伐进展缓慢,根本是有心无力。不久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节制祖逖北伐,仅仅是做个姿态,并没有实际行动。

第二次:庾亮北伐

祖逖死后再加上东晋王朝的连度内乱,根本无力北伐。后面太尉陶侃去世,东晋任命庾亮为征西将军。他急于想为王室立功,北伐中原。他做了一系列军事部署,只不过由于他志大才疏,导致了北伐还没有行动,东晋就遭到了丧失丧地的一系列惨败,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桓温北伐

1:小时候的经历,初战告捷

桓温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永和二年,桓温孤军深入,经过千里转战,一战击溃了敌人,灭掉了成汉政权,俘虏了最后一位皇帝。这种胜利自东晋建国以来是空前的,大大的振奋了东晋军队的士气。

2:极其自负喜欢冒险,把前秦作为目标

虽然在军事方面桓温的天赋很明显,但极大的自负喜欢孤注一掷的成功将他的性格暴露无遗。另外并没有对已占领地区的稳固,和对当地人民的充分安抚。在他返回都城后,益州并没有彻底平定。

桓温有着很大功劳,朝廷封了一系列的高官。北方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和十年,桓温以前秦作为北伐的主要目标。当时前燕刚建国没多久,灭掉了魏国,势力正盛,不宜作为目标。大军一路打到了长安城,只需一鼓作气便可拿下长安,收复故土。

3:野心十足,但做事情左顾右盼,北伐失败

桓温选择在五十里外的地方驻扎,原来他在等待时机。他真正的目标是皇位,东晋是由多个门阀大族建立起来的掌权。他要等朝廷内部的消息,直接打进长安做皇帝。很快前秦便发现了东晋军队最致命的一个缺点,缺粮。于是坚壁清野,让晋军没有粮食。几天后主动出击击败晋军,这次北伐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

第四次:谢安北伐

1:谢安掌权,前秦强大,气吞山河

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掌握了荆州的大权,他对东晋政权死心塌地。掌握朝政大权的谢安也使得内外稳定,东晋内部出现了很难得的安定局面。东晋内部稳定,可是外敌更加强大。此时前秦苻坚已经统一北方,国力逐渐强大,向东晋发起了无数次攻势。

2:苻坚指挥失误,导致淝水之战惨败,北方大祸乱

不过由于前秦苻坚指挥失误,和东晋打的那次淝水之战后,前秦损失惨重。表面上看前秦好像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内部逐渐不稳。国家逐渐走向衰败,已经灭掉的代国,前燕等纷纷起兵,北方再一次出现大混战的局面。

3:不懂得招抚民众,北伐功亏一篑,谢安死后东晋再度大混乱

大好局面在前,北伐的局面一度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而且深入河北。可惜东晋这样的迅猛发展,并没有重新经营新收复的地区,招抚民众,恢复生产。谢安一死,东晋再度出现大混乱。

第五次:刘裕北伐

刘裕小的时候的环境比较艰苦,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去世,没有奶水喝。是喝伯母的奶水长大,少年时代开始在耕田,打柴,十八岁的时候,已经长成了身高七尺由于的大汉。这时候东晋已经有一会没一会了,刘裕在偶然的机会得到发展,一心以北伐为目标。

北方当时的后秦大乱,皇位更迭给了刘裕很大机会。他一生有两次北伐,灭南燕,后秦,打败了北魏。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关中之地后面得而复失,但七分天下已得其四,不得不说刘裕的才能高超。是五次北伐里面最成功的!不久,他废掉东晋傀儡皇帝,自立为宋,标志着南北朝的开始。

综上所述,这五次北伐之所以失败的原因要不就是受朝廷的管辖;要么就是自己志大才疏;还有的就是敌人太强,无法彻底消灭。朱元璋最后获得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善于团结,文臣方面有李善长,刘伯温;武将方面有徐达,常遇春。而且北伐的一些大战略都是他亲自设定的,有人建议直接攻取大都,他说先占领山东,河北等地把他的两翼减除,孤立元大都,北伐历时十个月完美解决!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次子登基,同样是雄才大略,朱棣才能远超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广朱棣哪个能力强,历史上朱棣是个好皇帝吗,朱棣雄才大略图片

    第一:小时候经历,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杨广出生在北周周武帝时期,由于父亲杨坚的原因,受封为雁门郡公。他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等到杨坚篡周自立的时候,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隋文帝暗中把所有儿子都看了一遍,十几岁的杨广显得特别有心计,府上乐器的琴瑟大多断绝,又有灰尘,好像没有用过。以为杨广不怎么喜欢歌舞

  • 文章不负状元名,酒量何曾输文章:被朱棣誉为酒量状元的江西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诗人酒量排行榜,朱棣谈大臣酒量,别人以为的酒量和实际酒量

    曾棨[qǐ](公元1372年~公元1432年)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人刘昌所著《悬笥琐探》中的《曾状元绝笔词》云:“仕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善草书,能诗歌,称江西才子。”这是将曾棨称为“江西才子”的记载之一。根据史料,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曾棨中进士第一(即通常所说的“状

  • 侍卫救下落水太子,朱元璋下令:穿着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子落水朱元璋杀宫女,朱元璋侍卫,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

    中国有许多封建王朝,而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关于明朝的故事有很多很多,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人生更是非常的传奇。朱元璋此人也是非常的狠辣,他有时候也一些举动,让人们感觉疑惑和恐惧。有这样一个事情,侍卫们救下了落水的太子。而朱元璋却说衣服整洁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掉,为什么朱元璋会这

  • 陕西西安地标建筑,形制超过明朝国都南京,历史价值堪称同类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安十大古代建筑,西安城墙内的十大建筑,西安历史最长的建筑

    虽然现今有更加先进的警报作为代替,但这些鼓楼却成为古代闻名的象征被保留了下来,比较出名的鼓楼有西安鼓楼、南京鼓楼、北京鼓楼等等,都以多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不过要说其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那莫过于西安鼓楼,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属同类建筑之冠。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时期的西安鼓楼

  • 用拟态环境理论,分析蜀地"甲午必乱"的流言以及宋朝治蜀得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拟态环境最简单的例子,什么是拟态环境理论,拟态环境的真实性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粮草充足,因此每当统一王朝瓦解之时,这里的起义和割据就闻风而动,纷纷竖立旗帜,宣布独立自治戊进入无政府状态;而当天下巳定,硝烟散尽之时,这块窝在山地里的盆地尚未被纳入统一的版图,要统治者尽最后的努力来收复它。所以蜀地历来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和担心的一个地区。宋太祖平蜀北宋乾德二

  • 古代大多流行早婚,唯独宋朝例外,流行晚婚,其实都是科举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的婚姻政策,古代人在宋朝的婚姻,宋朝女性婚姻制度

    我们现代人晚婚晚育已成为一种趋势,三十多岁未婚男女很多,司空见惯。尤其是经济独立、学识越高的人,由于他们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对于婚姻看的很淡,没遇到合适的,宁愿过单身生活,人生首要目标不再是所谓的成家。但说起古代,却跟我们现在恰恰相反,古代大多流行早婚早育,古人年纪轻轻就选择了建立家庭。《周

  • 剖析:明朝内阁与皇权的关系,从丞相制度到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丞相与内阁的权力有何区别,明朝内阁制的权力如何制约,明朝内阁制和宰相制

    史料中提到的朝廷其实是指皇帝,这就意味着在没有采用丞相制度的情况下,皇帝独掌大权,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走上了历史的高峰。废除丞相制度,防止了相权对皇权的干预,但也加重了皇帝的负担。由此,内阁制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明太祖时期开始萌芽,内阁制度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到中枢决策的制度,一直存在直到明朝灭亡。明朝

  • 郭沫若声称才气不输苏轼,曾写下一首《水调歌头》,读罢高低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沫若的最真实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郭沫若,郭沫若有哪些事迹

    苏轼兄弟年少成名,之后哥俩顺利考中进士,名动一时。苏轼的仕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而是充满了坎坷,但正是这样坎坷的仕途,让苏轼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深陷“乌台诗案”的泥潭之中,他首先被贬谪到了黄州,黄州的三年,可以说是足以影响苏轼后半生的三年。在黄州,他搭建雪堂,开垦东坡,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

  • 《大宋少年志》郡主为何讨人厌?对比小景就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宋少年志小景什么能力,大宋少年志裴景和郡主是什么关系,大宋少年志小景遇到危险在哪一集

    而郡主最大的黑点是什么也不跟小景解释,还嫌弃她没主意,还有就是,前期她不理解王宽就罢了,毕竟小花对她的确重要,但是直到最后她明白了原委才冷静,未免太晚了。她作为行刺的辽人,元中心舍命救她,小景替身献舞也是要冒欺君的风险的,她明知道韩断章盯上了自己,并且已经动手杀身边的人,为了自己能安全逃脱还是想靠小

  • 朱元璋每次派兵出征,将士得先把自己的妻女送入军营,由重兵看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暗中调集兵马,朱元璋是如何收拾骄兵悍将的,朱元璋初入军营完整版

    胡惟庸,蓝玉等功臣建国后都被铲除,设立锦衣卫监听百官,以及极其残酷的刑法来打压犯罪,也不管是否有错杀。明朝初年,因朱元璋而死的人数不胜数,人人自危!其实在年轻时候参加起义军的时候,朱元璋就不是一个十分大度的人,极度的谨慎,对待手下和敌人都是一个待遇。而且每一次出征前,都会把将士家中的女眷赶到同一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