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迟恭战功赫赫,玄武门之变也立下首功,晚年为何十几年没出门?

尉迟恭战功赫赫,玄武门之变也立下首功,晚年为何十几年没出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3/12/12 4:16:25

其实,尉迟恭一开始也是个有为青年,不过随着身份和心态的变化,他才开始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尉迟恭原本只是隋朝的一名普通铁匠,由于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尉迟恭被征召入伍,随军四处平叛。

由于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受到军中将领提拔,一直升到朝散大夫。

后来刘武周起兵反隋,因为听闻过尉迟恭的威名,特意招揽其加入自己麾下,做了一名偏将。

对于此时的尉迟恭来说,只要能升官发财,给谁打工不是打工?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从隋军跳槽到了刘武周这边。

尉迟恭由于作战勇猛,因此得到刘武周的重用,不断升官。

然而,刘武周不自量力挑战李唐王朝,使得尉迟恭后来接连战败,最后被唐军围困于介休县城。

李世民派人对尉迟恭等人进行劝降,尉迟恭一看刘武周是不行了,于是欣然跳槽到李唐,在李世民麾下做事。

李世民对于能得到这么一员猛将很高兴,任命他担任右一府统军。

可惜没过多久便出事了。寻相等和尉迟恭一起归附李唐的将领纷纷复叛。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尉迟恭的叛逃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将他给关押起来,准备将其斩首示众。

最后还是李世民力排众议,将尉迟恭给放了,同时给了他一笔金银珠宝,让他自行决定去留。

尉迟恭此时才明白,人不能光追求利益,如果没有忠诚心,这路是走不长的,此后尉迟恭便一心一意追随李世民。

李世民外出游猎,偶遇王世充的军队,是尉迟恭拼命救出李世民。

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储,李建成重金结交尉迟恭,遭到其拒绝。

这都可以看出,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心耿耿。

公元626年,突厥大举犯边。太子李建成推举齐王李元吉领兵御敌,得到唐高祖了李渊的准许。

谁也没想到,一场针对李世民的阴谋就此展开。

李世民得到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眼线来报,得知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准备在李世民为李元吉送行的时候,除掉李世民。

由于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大多被李渊还有李元吉以各种理由调往别处任职,导致李世民身边已经没什么人了。

李世民只得和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商议对策。

尉迟恭等人毫不犹豫的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最后,李世民为了自身安全,为了实现多年夙愿,也为了不辜负这群老兄弟,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

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

恰好此时,李建成借着星象变化说这是李世民要得到天下的迹象,使得李渊对李世民更加猜疑。

李建成此举应该是想为自己除掉李世民寻找正当借口,然而却使得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李渊召见李世民,提起天象的事情,结果李世民直接扯开话题,说李建成和李渊的后宫妃子来往密切,怕是背着李渊在做些什么。

李世民这招真妙,李渊立刻不管什么星象了,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己孙子

李渊放走了李世民,接着就召李建成入宫。

李建成得知此事,于是不顾李元吉的劝阻,带着李元吉急急忙忙地入宫解释。

不过他还是保留了一丝理智,特意选择从玄武门入宫。

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乃李建成心腹,李建成从玄武门进宫,自然不用担心生命安全。

可惜他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常何其实是李世民的人。

原来,常何早年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早已被李世民收为心腹。

后来,他按照李世民的指示来到长安,投入李建成帐下。李建成安排他出任玄武门守将,他便借此机会收买禁军。

此时,整个玄武门的禁军都是李世民的人。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缓缓进入玄武门的时候,李建成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好歹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此时的玄武门一带太过安静了。

以他的经验,只有军队为了埋伏敌军的时候才会这样,目的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打草惊蛇。

李建成第一个反应便是李世民要杀他。毕竟他想除掉李世民,对方自然也会想除掉他。

李建成和李元吉立刻调转马头,准备回去调动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士兵,和李世民拼命。

支持李建成的是关陇集团,而长安城便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

因此,李世民在长安城的势力远不如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旦放虎归山,李世民必败无疑。

正是明白这一点,李世民也不藏了,带着手下骑马使劲追赶李建成和李元吉。

一边追还一边和对方喊话,试图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李元吉连射3箭,都未射中李世民,反而是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李元吉一看李建成死了,知道大势已去。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这次危机也是他的机会。

既然李世民杀了李建成,那么他只要再杀了李世民为李建成报仇,这太子之位就是他的了。

于是李元吉调转马头,冲向李世民。

恰好此时李世民被树绊倒,坠落马下。

李元吉冲上前来,夺走李世民的弓,企图勒死李世民,李世民危在旦夕。

此时,尉迟恭大喝一声,纵马上前就要救驾。

李元吉受到惊吓,出于本能反应,丢下李世民掉头就跑。结果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说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一点也不为过。

此时的玄武门,守军正在和闻讯而来的太子府、齐王府士兵交战,守军明显不支。

就在此时,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丢到太子府和齐王府众人面前。

他们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不在了,明白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于是四散逃离,玄武门的危机解除了。

但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搞定,那就是皇帝李渊。

李建成之所以能够一直压制李世民,就是因为李渊拉偏架。

现在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很可能因此对李世民发难。所以,控制住李渊势在必行。

此时,李渊正在太极宫的海池中划船游玩。突然看见全副武装的尉迟恭带人冲进太极宫。

李渊急忙命人将船靠岸,向尉迟恭询问发生了什么。

尉迟恭则按照李世民交代的,说是李建成因为和后宫的事情败露,便与李元吉一起起兵反叛,二人已经被李世民斩杀。

由于担心皇帝李渊的安全,李世民特意派遣尉迟恭来保护李渊的安全。

李渊活了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他自然明白所谓的保护,其实就是将他软禁起来。

然而形势比人强,李渊自然不会点破此事。

他连连称赞尉迟恭做得好,赏赐尉迟恭不少财物,明显是想拉拢他。

不过他这是白费劲,尉迟恭对李世民的忠心日月可鉴,不是区区财物就能让其改旗易帜的。

等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尉迟恭乃是头功。李世民封其为吴国公,授予右武侯大将军头衔。尉迟恭一时间贵不可言。

此时,尉迟恭升官发财的愿望已经得以满足,他基本很难再更进一步了,因此他需要找点别的追求。

普通人所图,除了利,就只有名了。很可惜,尉迟恭的人生追求与普通人无异。因此,他开始追求虚名。

仗着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尉迟恭开始飘了。

为了面子,他开始经常指出同僚的错误,通过贬低他人来凸显他高人一等。

而且对方地位越高,尉迟恭越喜欢挑毛病。

房玄龄、杜如晦这种名臣都因为尉迟恭丢过面子,就连和尉迟恭一样,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头功的长孙无忌,都受到过尉迟恭的指责。

长此下来,尉迟恭在朝中可谓是四面树敌,翻车是迟早的事情。

公元632年9月29日,李世民在宫中大宴群臣,在同州担任刺史的尉迟恭特意赶回来参加宴席。

本来吧,这种君臣共饮的场合,就算一些人有什么私怨,也会装作亲密无间的样子,毕竟没人敢坏了皇帝的雅兴。

然而尉迟恭就没有这种觉悟。他发现有人的座次排在他的前面,顿时来气了,质问对方有何功绩?怎么敢坐在他的上位。

任城王李道宗由于和尉迟恭有些交情,加上又是宗室,胆子比较大,特意向尉迟恭解释此事。

谁知尉迟恭根本不买账,认为李道宗竟敢插嘴,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拳就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致使其失明。

他的这一番作为,彻底惹恼了李世民,这场宴会不欢而散。

散席后,李世民派人将尉迟恭叫到自己的房间。

李世民也不废话,他告诉尉迟恭,他之所以善待功臣,是不想重蹈汉高祖刘邦的覆辙。

刘邦登基称帝后,不仅将那些对于西汉有功的异姓诸侯王被一扫而空,一些开国功臣也要么被其打压,要么被其逼反。

刘邦甚至想要杀死自己的连襟樊哙

李世民一直在极力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他想要留下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

然而尉迟恭做得太过分了,使得李世民意识到对于功臣不能一味封赏,要赏罚分明。如果尉迟恭再这样四处惹祸,李世民只能学刘邦了。

言下之意是,要尉迟恭安分守己些,别再惹事作死,否则无法善终。

虽然史书中没有说尉迟恭事后的反应,但是根据后来事的情推断,他并没有弄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他很可能以为自己不应该在宴席上惹事,扫了皇帝的雅兴。

至于招惹朝臣抬高自己的事情,他应该继续在做。

于是到了公元639年,李世民再次找到尉迟恭谈话。

李世民告诉尉迟恭,有人举报他意图谋反。

李世民会和他说这些,明显就是不相信尉迟恭会谋反,毕竟尉迟恭的忠心,李世民还是很清楚的。

李世民此举其实是想提醒尉迟恭,人言可畏,以及他的人缘真的够差了。

不过很明显,尉迟恭根本没听懂李世民话里的意思,还以为李世民真的相信他要谋反。

于是他很气愤地说,他就是要谋反了。

然后开始述说自己昔日征战沙场,为了李唐江山付出了太多,又露出身上的一块块伤疤,其意思很明显,就是喊冤叫屈。

李世民一看,得了,自己白说这些话了。于是对其一番安抚,就将他打发走了,至于尉迟恭以后会怎么样,李世民懒得管了。

此后几年必定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有不少人出手整尉迟恭。

于是到了公元643年,尉迟恭总算是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妙了,于是上表申请告老还乡。

李世民自然乐见此事,立刻批准了尉迟恭的请求。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老兄弟最后不得善终,除开君臣感情不说,他也不想和刘邦一样,落下个容不下功臣的名声。

回到老家的尉迟恭,整天闭门不出。这说明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一出门就容易闯祸。

万一让人抓到什么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他辛苦大半辈子才争取来的荣华富贵,可不希望就这么没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他专心研究长生、享受生活,甚至还特意去学习演奏乐曲。

可见到了此时,他对人生的追求再次发生了转变,他寻求内心的安宁,那些世俗功名利禄已经对其不再有诱惑力了。

也正是拜此所赐,尉迟恭的晚年才得以善终。

唐高宗李治特意为他三日不上朝。追封尉迟恭的父亲为幽州都督,追封尉迟恭本人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

赐予其东园秘器(一种宗室、极少数权贵才有资格使用的棺材),留在京城的所有五品以上高管都要去为其吊唁,最后让其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可以说,尉迟恭死后得到了一个人臣可以得到的最高殊荣。

最后总结一下,尉迟恭之所以晚年闭门不出十几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频频作死、树敌太多,他要避祸。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心境不一样了,他不再受世俗那些功名利禄的困扰,出门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尉迟恭的事迹再次提醒我们,人是在不断成长的,因此人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们很在意的东西,也许在以后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更多文章

  • 李建成身为太子,为什么会败给了李世民,他到底败在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哪个功劳大,李建成最后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正史上李建成和李世民恩怨始末

    由于李建成是嫡长子,所以早早的就被立为了太子,李世民仗着自己军功卓著以及自己势力的膨胀,他也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因此哥俩为了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法。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一直想办法陷害李建成,以求离间李建成和李渊的关系。这样的话李建成就可能被废,李世民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了。可惜李世民这个想法太幼稚了,

  • 唐朝千牛卫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李元芳遇敌总喊出自己的身份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千牛卫李元芳,李元芳千牛卫完整视频,李元芳是千牛卫最厉害的吗

    李元芳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有狄仁杰有武则天,但的确没有李元芳这个人物。而在影视作品中的李元芳,乃是“千牛卫”,按理来说,这个职位应该是要时刻跟随在武则天的身边,保护武则天的安全,但李元芳却是狄仁杰的“贴身保镖”,所以李元芳的这个千牛卫,其实是一个“虚职”,有品阶,没实权。不过李元芳本身不重要,千牛卫

  • 隋朝和唐朝接连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为何一定要灭高句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和唐朝灭高句丽,隋朝130万大军没打过高句丽吗,唐朝为啥不吞并高句丽

    为何隋唐帝王,非要灭了高句丽不可呢?漫长的战争隋唐对高句丽的战争,可谓漫长。598年六月,隋文帝以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水陆三十万伐高丽”。结果,陆师遇到粮草不继、疾疫流行的困难,水师则遇到大风,未及开战就损失惨重。不过,当困难重重的隋军抵达辽河时,高句丽还是认怂,隋文帝找了个台阶下

  • 司马懿犯下的一个错误,祸害中国400年,杨广李世民因此丢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历史上真实评价,司马懿到底有多狠毒,李世民对司马懿评价

    初平元年(190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于是,公孙家族就此成为辽东一霸,是事实上的割据政权,但在曹操一统北方之后,辽东上表称臣。但在青龙五年(237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公孙度之孙)反叛朝廷,自立为燕王。第二年,雄才大略的魏明帝曹睿,命令司马懿铲除公孙渊势力,这是司马懿唯

  • 朱元璋空腹打仗,老乡送来糙米,朱元璋称帝后:免除这里6年赋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临终前喊四个字,朱元璋临终前遗言,朱元璋临死之前的遗诏

    朱元璋的创业历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是从红巾军的小吏到占领南京,成为一方枭雄;第二阶段是朱元璋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第三阶段是北伐元朝,收复云贵,统一天下。这三个阶段,最艰难、最难熬的时刻当属第一阶段。在朱元璋创业初期,他面临重重困难,甚至经常饿着肚子打仗。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率领

  • 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北上遭遇什么样的羞辱?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的遭遇,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什么之耻,靖康之变宋徽宗到了哪里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在汴京修建“艮岳”。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

  • 明朝经营辽东都司,为何不让山东移民闯关东,反成女真人乐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辽东都司地图,闯关东52全集免费观看,闯关东多少人移民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字数:4900,阅读时间:约10分钟 编者按:如果要说在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里,哪个地区最具戏剧性,那绝对要数明朝东北地区的核心、和蒙古、女真人物理交流的前线、万历朝鲜之役中明军vip、明—后金/清战争主战场的——辽东都司。但这个明朝经营两百多年的辽东都司,为何没有像清末民

  • 历史上最勤政的两个皇帝,朱元璋应付自如,为何雍正却活活累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和朱元璋谁是权力最大的皇帝,朱元璋和雍正哪个勤快,朱元璋和雍正哪个反贪厉害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可能是出于心血结晶以及希望后代子孙永享荣华富贵的原故,朱元璋十分爱惜自己的江山,甚至防备到将一系列开国元老、功臣、大将赶尽杀绝,以绝后患。故此执权治国对朱元璋来说,变得很顺畅没人敢反对他。另外可能是性格使然,朱元璋从小成孤儿流连世间,吃遍酸苦,看透人情冷暖,使得沉淀下来的他更有经验

  • 有人送朱元璋一绝色女子,朱元璋心花怒放,可第二天却把她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唯一放过的妃子,朱元璋片段之朱元璋返京城

    诚然,朱元璋惩罚严厉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人都被他直接处死了。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一个绝色女孩,在被人送给朱元璋之后,第二天就被处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个女孩冒犯了朱元璋?别急,听我慢慢到来。这个角色女子名叫陈坦妹,不仅外貌上倾国倾城,更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结交了不少的有识之士。但是在朱元璋还没有

  • 立法严,用法恕,在宋朝想处死一名死囚到底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死囚有什么权力,古代死囚怎么处死,宋朝的死囚有多难

    当然不可能。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慎重对待死刑的司法传统,统治者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执行历来十分重视,为切实保障死刑案件的质量,防止错杀无辜,在死刑适用上制定了严格的程序。特别是在以"仁"著称的宋朝,想斩首一个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虽然宋朝初年继承了五代时期"乱世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在立法上有"重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