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谥号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而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揭秘:古代谥号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而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3/12/16 5:09:33

谥号,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分人死后所获得的称号,而这一部分人究竟是何人也大有来头。

谥号的起源

关于谥号的起源,大致就分为两种说法,其一是谥号起源于西周早期,周公制谥;其二就是谥号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而后者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西周之后,谥号得到了广泛的施行,直到秦始皇时期,嬴政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于是将其取消,不再推行。等到西汉建立之后,才又开始实行。

谥号是在人去世之后,后人根据其生平功过而给予的一种评价,因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很难用三言两语讲清楚,于是便有了给谥号的做法,用一个简单的谥号来高度概括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而能够获得世人评价的,也一定是有身份的人,所以,古代的谥号只有死去的帝妃、诸侯和大臣才可以获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拥有谥号,也是一个人尊贵的象征。

谥号的种类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自然有好有坏,所以给予一个人的谥号也必然有好坏之分。

但是在谥号最初形成时,只有“美谥”、“平谥”,而没有“恶谥”,直到周厉王之后,才有了“恶谥”出现。

关于谥号的选定,还存在有专门的“谥法”,在其中规定了一些特殊含义的字来供人选择,有点类似于我们如今使用的字典。

除此之外,还有官谥和私谥之分,官谥自然就是“官方”选定的谥号,私谥就是一些士大夫或者有名望的学者去世之后,由他们的亲戚、门生等来选定的谥号。

在官谥当中,一般分为上谥、下谥、平谥。

上谥就是表扬性的谥号,以此来表现一个人生前的美好的德行,像“文”通常表示一个人有才能、勤学好问,“康”则表示安乐抚民;

下谥顾名思义,即是批评类的谥号,如隋炀帝的“炀”,周厉王的“厉”;

平谥则多是一些同情类的谥号。

此外,谥号有一字,也有多字,最长的谥号甚至可以长达二十多个字。而且除中国之外,有很多邻近的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也会使用谥号来对他们国家的一些重要人物来做出评判。

隋炀帝的谥号缘由

隋炀帝杨广,末代君王,是一位有名的“暴君”,在位期间施行暴政,设置了残酷的吏法,劳民伤财,使得老百姓们叫苦连天,由此引发了数次农民起义,推翻了其残暴统治,而后建立了唐朝。

炀帝杨广的谥号“炀”,就是唐高祖李渊所赐。但是,杨广并非只有一个谥号,只是隋炀帝这个谥号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得以流传千年。

古代《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总的概括来说,就是贪恋女色、背弃民心、虐待民众、行为失德、违背天理。而这个“炀”字也很好的总结了隋炀帝杨广生前的所作所为,可以说隋炀帝能得此谥号也是“实至名归”。

当然,在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判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客观。隋炀帝是残暴虐民,但是他也有做出一些功绩,所以隋炀帝死后,还获得了另外两个谥号,一曰“明”,表明其重功绩,二曰“闵”,则是一种平谥,更多表哀思。

而隋炀帝这一称号之所以如此深入民心,一方面是因为杨广本人在位时的暴劣行径使得当时的人们对其深恶痛绝,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渊夺取了天下,而李渊作为隋朝臣子,篡位夺权,建立唐朝,本就不算光彩,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只能靠尽可能地损害杨广的名声来让自己的篡位显得名正言顺,由此,隋炀帝这个名号便得以流传千年。

谥号背后的思考

自古成王败寇,而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背弃前朝,但是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当中,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便是忠诚,推翻前朝建立新朝,本就是背叛,而为了让这背叛合理化,新任的君王就只能添油加醋地将前朝的罪恶放大,以此来让自己建立的新王朝更加容易被接受。

所以,关于谥号这一做法,其实看来并非完全公正。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交由后人来评判,自己已无法去干涉。而古代的皇位世袭,孝字当头,后世的子孙自然不可能给自己的父辈安上不好的名头,因此各种谥号自然极尽赞扬怀缅之意,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恶谥”都是末代君王,因为他们的谥号并不由自己的子孙来定,而是由新王朝的帝王来选择,因此,难免有失公允,将前朝帝王的恶放大。

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说一句话之前都一定有自己的考量,并且一定是更多的以自己的利益为上,这是人的天性。改朝换代在古代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此为了让百姓更大程度地接受新朝,几乎所有的帝王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赦天下,以此来求得民心所向,所以,给前朝皇帝“恶谥”也无可厚非了。

谥号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整个的封建王朝,它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谥号,我们或许不可以精准的看到那个人的品行,无法全面客观的给出一个人评价,但是至少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它体现了我们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种高度凝练化的表达。

而对于那些已逝的人,我们最应该做到的,或许就是秉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全方位的认识之后,再谨慎作出评判。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当上皇帝后,为何没有杀握有兵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家原来就是“唐”这个小公司的董事长,那是人家的私人财产,名份早定李渊本来就是“唐王”,受封于太原,在太原有王府,有臣僚,地位早已定下尊卑,是个小公司。李渊不起兵是唐王,臣下见了就得下跪,喊“唐王千岁”。李渊起兵是唐皇,臣下见了还得下跪,只不过是喊“皇帝万岁”。也就是君臣名份早已定下,我起不起兵“唐

  • 南北朝十大昏君,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所作所为简直毁三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为什么昏君多,历史上最昏庸的昏君,南北朝的昏君有多严重

    在时间长达169年的南北朝当中,先后更替了很多朝代和传承了很多皇帝,但不论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大分裂时期,都肯定有明君、昏君、暴君、仁君等各种不同性格的皇帝,南北朝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总的来说,南北朝的昏君更多一些。现在小编以自己的理解,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十大昏君。昏庸到什么程度?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当

  • 长孙皇后的闺蜜,觊觎皇后宝座,李世民见招拆招,拒绝了她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纳妾,长孙皇后允许李世民纳妾为什么,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渊太原起兵,打进了长安城。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长孙氏当上了秦王妃。李元吉被册封为齐王,杨氏成了齐王妃。武德初年的大唐朝,李世民经常挂帅出征,李元吉则是作为副帅,协助二哥征战四方。大唐讨伐王世充,就是李世民挂帅,李元吉副帅的模式。兄弟并肩作战,妯娌往来款洽,倒也合情合理。秦王和齐王击败王世充,活捉窦

  • 李世民仅是凡人,阎王为啥向他行礼?前世地位太高,或与玉帝平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要跪阎王,李世民的具体功绩,李世民的真正历史

    《西游记》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有点窝囊。先是遭遇泾河龙王的求情,要他困住麾下大臣魏征,令魏征无暇斩杀于他。于是,李世民巧妙设计一个棋局,命魏征与他对弈,想要以此来困住魏征。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魏延能力十分强大,在棋局上打盹,给李世民来了一出梦中斩龙的戏码。李世民因此得罪了泾河龙王,不断遭受他的冤

  • 李隆基坐上皇上之后,第1件事除掉了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隆基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裂,李隆基重登皇位

    大唐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还没有去世,而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当中逼迫李源膳味才坐上了皇帝,太宗李世民还未死他的嫡长子,李承乾以及第1次离开,因为皇位,所以引起的争夺,而李晨强,在叔父李元昌等人的支持之下,准备刺杀魏王李泰,并武力叛变谋杀太宗李世民,结果太宗第五子齐王谋反牵连出了他的魔法,因此李承强和李泰被圈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文化儒学,对汉朝统治造成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吗,汉朝独尊儒术有什么弊端,汉朝独尊儒术利弊

    汉朝独尊儒术的历史起因 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朝的官方思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儒家本来就是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但是因为战国时期秦国凭借法家思想快速崛起,并且最终统一六国之后,法家的地位由此快速攀升,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又令无数儒生就此禁语,以至于秦朝时期,儒家地位十分衰微。但儒家

  •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张飞、关羽、马超、黄忠对比,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飞黄忠马超五虎谁当主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排序,三国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谁厉害

    1:赵云不仅寿命最长,而且武功巅峰期保持最久,发挥稳定,没有因为年老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赵云初战文丑,还是一个少年将军,或许因为经验不足,也或许是赵云目的是为救公孙瓒,并不想杀文丑,所以两人大战五十回合没分胜负,以后赵云到了巅峰期,越战越勇,一直保持不败记录,七十多岁的时候,还上演了一场精彩大战,一

  • 作为袁绍手下名将,颜良文丑的武功到底如何,能排在三国前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袁绍斩华雄不带颜良文丑,袁绍颜良文丑厉害吗,袁绍收服颜良文丑在哪一年

    答案是肯定颜良文丑的武艺绝对能排在三国名将前十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一件事情,出于颜良文丑被关羽一刀斩杀,往往我们都会把颜良文丑二将排在二流武将之列,其实这样的认为对颜良文丑二位上将有所不公。当然正史之中文丑并未被关羽斩杀,并且关羽是乱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并非演义中的那样一刀杀之,就演

  • 三国时期,除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之外,还有哪些人能够打败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十大猛将排名关羽只能排第九,史上最强关羽vs吕布,三国中唯一能打败关羽的武将

    1:黄忠,黄忠是关羽单挑,遇到的第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关羽在战长沙之前,单挑没有遇到过对手,华雄,颜良,文丑,蔡阳这些看似无敌的猛将,都做了关羽的刀下鬼。吕布并没有和关羽单打独斗,而是关羽协助张飞夹击吕布,关张二打一,三十回合战不倒吕布,所以判定关羽不是吕布对手。袁术大将纪灵,和关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

  • 魏、吴的托孤大臣最后都谋反了,为什么蜀国的诸葛亮却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吴联盟骗诸葛亮后被贬为庶人,诸葛亮和魏吴的关系,诸葛亮为什么怕魏吴

    刘备安排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但是李严丝毫没有发挥托孤大臣的作用,诸葛亮只是将他当成一个后勤管理者使用。李严曾经想到设计扳倒诸葛亮,结果诸葛亮没费多少力气,就把李严拿下了。至于蜀汉的益州本土贵族,从蜀汉建立一直到蜀汉灭亡,益州本土贵族一直都被死死地压着。假如诸葛亮许诺给益州本土贵族较高的地位,他们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