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只有百万人口,不到魏国四分之一,为何诸葛亮与姜维北伐16次

蜀国只有百万人口,不到魏国四分之一,为何诸葛亮与姜维北伐16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38 更新时间:2024/1/28 1:32:11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国军方领袖,自238年起,一共进行了11次北伐。其中,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是262年,蜀国灭亡之前的一年。

诸葛亮与姜维两人一共进行了16次北伐,但历史上的蜀国,人口稀少只有百余万,还不到魏国四分之一,以蜀国国力根本难以平定魏国,而且持续北伐又严重损耗国力,这种“无用功,却损耗蜀国国力”的北伐,以诸葛亮与姜维眼光,不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危害,既然如此为何诸葛亮与姜维还在不停的北伐,他们真实的目的何在?

[var1]

在人多就是力量的三国时代,魏国、吴国、蜀国人口差距很大,其中蜀国最弱,可谓是“弱不禁风”。

1,《文献通考·卷十》记载: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663423户,人口443万人。

2,《文献通考·卷十》记载:280年吴国灭亡时,东吴有53万户,官吏3.2万,士兵23万,男女人口230万,后宫5000人,因此总人口大约256万。

3,《晋书》等记载,221年时蜀国有20万户90万人,263年蜀国灭亡时一共有108.2万人,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

以上人口属于在册人口,实际人口肯定远不止这一些,但管中窥豹可知,蜀国的确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人口还不到魏国的四分之一。以如此孱弱的国力,别说几乎不可能平定魏国了,可能反而会让自己越打越弱,因为蜀国经不起一场大败,而魏国失败多次也不会伤筋动骨,以诸葛亮的才华,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也不会天真的认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既然如此为何还不停的北伐?

[var1]

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其实不是消灭魏国,而是攻占凉州,所谓“得蜀取陇”。

1,如果只是自保,蜀国尽管占据荆益二州,但战略回旋空间较小,一旦魏军突破天险,蜀国核心就暴露在魏国兵锋之下,逃都没有地方逃。

2,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国北伐只能“出秦川”,但出秦川却非常艰险,只有穿子午谷、过褒斜道这两条路。而从陇右凉州出秦川,却是一条平坦大道,因此诸葛亮北伐首先是为了取陇右。魏延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并非不懂,而是认为太难,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知道蜀国太弱,经不起失败,不能轻易冒险。

3,秦陇唇齿相连,取陇可打破魏国得陇望蜀的美梦。

4,陇右居民多习武,善射骑,强悍勇敢善战,且才多将广、良马众多,另外土肥地广,粮食丰盈为蜀师补充军粮。总之,诸葛亮一旦成功图谋陇右,不仅改写蜀国战略居民,更能大幅度增强蜀国力量。

[var1]

通过汉中之战,蜀国夺取汉中,一旦诸葛亮再取陇右,使蜀、汉、陇连成一片,蜀国不仅拥有更大战略空间,还能增强国防安全与国力,更能开“出秦川”的坦途,此后再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形成抗魏半包围圈,就会改变蜀汉仅据川蜀偏僻一隅、远离秦川中原,势孤力单的局面。

其实,蜀国这一战略早已存在,刘备很早就把凉州列入猎取版图之中。刘备在世时,孙权派遣诸葛瑾索要荆州,刘备回复是“吾方图凉州,凉州定,凡尽以荆州还吴耳。”汉中之战后,马超投降刘备之后,重用马超是为了“西和诸戎”,取其凉州,再挺进中原。

因此,诸葛亮五次北伐,与姜维十一次北伐,总体目标不是北伐平天下,而是图谋陇右。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遣魏延、吴懿西入羌中等,姜维也多次出兵攻打陇右。

[var1]

诸葛亮与姜维不停北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熟知的“以攻代守”。

曹操在位时,208年南征爆发赤壁之战,213年南征在濡须口与孙权会战,217年南征又与孙权战于濡须口;曹丕在位时,222年、 224年、225年三征东吴;曹睿继位之后,于228年三路攻吴,双方爆发石亭之战,魏国大败;252年,司马昭率军7万在时隔24年之后又一次南征。通过这些历史可见,魏国平天下战略应该是“先平东吴”。

三国之中蜀国最弱,其次才是东吴孙权,但令人奇怪的是,魏国为何不先打蜀国,先解决最弱的一个,而是一直南征吴国?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诸葛亮与姜维的不停北伐,让魏国不得不战略防守蜀国。

由于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但仅仅死守,未必不会出现疏漏,而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不仅消耗魏国实力,也能让魏国疲于应付,这样才能实现“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的战略。

[var1]

除了以上两个战略目标之外,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目的也有所不同。

诸葛亮在位时,大权在握,蜀国几乎是他一人说了算,可以按照战略规划行事,但诸葛亮死后,蜀国朝廷渐渐被奸臣把持,尤其是备受刘禅信任的黄皓

董允在世时,每一次见到黄皓都严厉批评,让黄皓不敢为非作歹,所谓“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董允去世(246年)之后,朝中便无人控制黄皓为非作歹了,甚至于黄皓因为嫉恨黄皓,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

姜维深知其中利害,一直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因此,除了为以上两个战略服务的北伐之外,姜维11次北伐中还存在保护兵权的目的,尤其蜀国灭亡之前一年的262年北伐,纯粹就是为了保住兵权。

[var1]

可惜的是,北伐是一把双刃剑,蜀国不停北伐,却没能实现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反而让蜀国不堪重负、兵困民疲,耗损国力至巨,以至263年被魏国轻松灭亡。其实,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就劝告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

魏国几代帝王疯狂南征,却一直没能占到东吴便宜,几乎不是打败就是无功而返,相反一次重兵平蜀却顺利灭蜀。或许,蜀国是“成也北伐,败也北伐”吧。

更多文章

  • 鲁国为何称“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鲁国为什么称齐鲁,齐国灭鲁国典故,鲁国来源于哪里

    但司马迁的这一段记载,却与很多文献相冲突。《左传》记载:“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魏晋时期的杜预解释,“商奄,国名也。少皞之虚,曲阜也。”传统上认为奄国即在今山东曲阜。《清华简·系年》记载,周成王时爆发三监之乱,奄国叛乱,周公旦平定商奄之乱,“商奄之民”之一的秦国先人被迫西迁,周成王将

  • 战国形势研究分析,综合七雄情况,看秦国变法改革强盛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变法促成秦国的崛起,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战国七雄秦国简介

    前文中说到东周兼并战争继续发展,以三家分晋为标志,进入战争剧烈的战国时期。形式上是七个大领主争城夺地,实际是一个已经成为阶级的新兴地主阶级以及与它血肉相联的大商贾和说客游士推动大领主们为建立地主政权而展开剧战。182年长期战争,基本上是地主政权的秦对领主地主混合政权的山东六国猛烈进攻,结果秦国胜利,

  • 秦始皇之父,真是吕不韦?别再被骗了,这才是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的生父真的是吕不韦吗,历史上的秦始皇跟吕不韦关系好吗,关于秦始皇与吕不韦的关系

    [var1]在秦始皇的统一之下,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的统一,不管是货币还是地区都显得非常的统一。而他也是成为了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有着让人们非常爱讨论的身世,那就是他的父亲到底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探讨一下这样的一个故事。说起秦始皇,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叫做吕不韦。这个人是当

  • 在田单复齐后的五十多年里,齐国为什么没有真正恢复元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田单复国后齐国的领土,田单为何离开齐国,田单复国后齐国实力怎么样

    [var1]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即墨守将田单击败了占领齐国的燕军,齐国得以复国。经过这一次几乎亡国的浩劫,元气大伤的齐国再也无法与秦国单独抗衡,只得对秦国妥协以休养生息。[var1]但奇怪的是,齐国在田单复国后实行了将近五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但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都没能真正恢复元气。那么在田

  • 秦穆公帮晋文公夺位,为何短短几年,秦晋两国就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与秦穆公的关系,秦穆公和晋文公谁是霸主,晋文公和秦穆公有什么关系

    吸取此前的教训,秦穆公令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率甲士两千,保护新即位的晋文公。十多年前秦穆公出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并未留下军队保护,晋惠公即位之后,立即翻脸不认秦穆公。名为保护,实则为牵制,秦穆公想控制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伊始,就向秦穆公发出共同出兵的邀请,出兵的目的地竟然是东周洛邑!此时的东周分裂

  • 做人不能太苏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鲜,挥霍了六国的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秦的性格,苏秦人生观深度解析,苏秦说过哪些经典语录

    在春秋战国时代,苏秦是当时读书人入仕的佼佼者,贫寒子弟出身,身负六国相印,威名赫赫,出入显贵,以至于“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阻秦于函谷关之西,十五年不得进犯。这样的成就,不仅其师弟张仪难望其项背,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这就是大家眼中的苏秦,有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一生。然而,我们知

  • 宋朝时出现一种特殊职业,至今已延续1000多年,无数人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的职业,宋代有什么职业,宋朝哪些职业受人尊重

    看过金庸《射雕英雄传》,都知道郭靖初入中原,刚遇到黄蓉,就被她给狠狠地宰了一顿,上来就一斤牛肉,半斤养肝,十年陈的三白汾酒,八个下酒菜,十二个下饭菜和八个点心,几十碗菜凉了倒掉重新做,几十盆菜上好又不吃了。白白花费了郭靖十九两银子,按南宋米价换算,一顿饭差不多花了上万元。酒托这个职业在1000年前的

  • 朱标的死因究竟是什么?都说是病死的,其实是被朱元璋气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他才被封为太子,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相对其他25位皇子来说,他最了解自己的父亲,看着自己的父亲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太子朱标自小便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为人十分忠厚且自带光环和人格魅力,生母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而朱元璋

  •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仁宗朱高炽之死真相,明仁宗朱高炽好勇斗狠,明仁宗朱高炽很厉害吗

    两个皇帝,即仁、宣时期,虽然只有短短十一年,却是整个将近三百年的大明皇朝最鼎盛时期。在太祖朱元璋创业,再到成祖朱棣励精图治的基础上,明皇朝从政治到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基本稳定,统治也较为稳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所以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仁宣之治”。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价道:“明有

  • 明朝权力斗争:土木之变,初登帝位的朱祁钰和被送回来的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祁钰临死和朱祁镇对话,朱祁钰为何被朱祁镇推翻,明朝皇帝朱祁镇与朱祁钰

    明代宗靠什么代了皇位?明代宗的皇位,来的靠运气,失去的,也因为运气。明朝明宣宗去世后,九岁的明英宗登基做了皇帝。孩童心性的明英宗打小不学无术,和一群太监来往密切,长大成人后,对太监头目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当时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对于中原的江山,也有了图谋之心——比如后来瓦剌部族的首领也先杀死蒙古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