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预测武则天称帝?三国真正的预言家其实是他

诸葛亮预测武则天称帝?三国真正的预言家其实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54 更新时间:2024/1/25 2:00:18

民间传说中,诸葛村夫是通神的人物,准确预测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诸葛村夫最厉害的预言书就是《马前课》,共有十四课,基本上是一本简约版的中国史书。

第一课,“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诸葛亮预测了自己鞠躬尽瘁而死,还预测了蜀汉被曹魏灭亡的事情。“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

诸葛亮知道自己会过劳死,还会不停加班?知道蜀汉最终灭亡,为啥不告诉子孙早点投降?

第二课,“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火上有火,说的就是司马炎,他能取代曹魏,并且灭掉“名不正言不顺”的东吴。

好厉害,还能预测司马炎的名字!

第三课,“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这一段讲的是五胡十六国两晋南北朝的事情,马年开始羊年结束,或者说是司马家开始,杨坚结束。

从司马炎到杨坚,总共300多年,石勒、苻坚、刘裕等都有机会一统中华,估计是编书的人只能背一背朝代歌,根本不知道这几个人。

第四课,“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十八男儿就是“李”字,李渊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建立隋朝,日月丽天,就是日月当空的“瞾”是武则天的名字。

两晋南北朝一句话不说,到了李世民和武则天又开始说了,说明作者实在是就知道点说唐之类的小说。

第五课,“五十年中,其数有八:小人道长,生灵荼毒。”

五十年中出现了8姓皇帝,这里是说的是五代十国故事,对五代十国的印象就两条“小人得志,老百姓遭殃”。

事实上,五代十国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作者的历史知识,估计又是从《残唐演义》里面学会的。

第六课,”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宋朝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水一朝“,宋朝的政策是”强干弱枝“,就是”刚中柔外“,所以最终被金朝灭亡。

宋朝灭亡后,宋徽宗被封为”天水郡王“。宋史也说“天水,国之姓望也。”

第七课,”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一元复始就是元朝建立,元朝以刚猛方式治理中原,共传了是个皇帝最终灭亡。

第八课,”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日月丽天再次出现,这次是明朝,色赤则代表明朝国姓“朱”,明朝共传了16个皇帝。

第九课,“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

水月有主就是“清”古月就是“胡”,清朝胡人当皇帝,传了十个皇帝最终灭亡。

这次算说对了,比现在某些人非要说清朝十一个或者十二个的强太多了。

第十课,“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猪后面牛前面,这就是辛亥年清朝灭亡的事情。

至于最后面四课,咱就不解释了,因为不能解释。

但从《马前课》前面十课的的语言以及描述的事情来看,马前课的作者绝对是一个粗通历史不同文学的瘪三,根本不可能是诸葛亮这样的文学大家。

《马前课》的作者,基本的知识水平就是能背下来朝代歌,看过基本老掉牙的历史演义小说。这样的腐朽知识分子,民国多的是,现在更多,写着一本书并不难。

如果目前的考古发现中,从未出现过类似于《马前课》《推背图》等文献,这些东西,绝不可能在民国以前出现,甚至有可能是1949年以后编出来的。

马前课这种毒垃圾,早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剔除出去了。如果任由这些瘪三编故事,传谣言,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蜀国人谯周,其实才是真正的预言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最流行的预言,最早由谯周和杜琼研究

周因问曰:“昔周微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官尽言曹,使言属曹,殆天意也。“

杜琼认为曹魏必然取代蜀汉,并且从官职名字中得出。经过谯周这些舆论领袖之口,传遍整个蜀汉。

不仅如此,刘备刘禅的名字,也正应了蜀汉被曹魏灭亡的预言。谯周这样说:

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

不仅如此,谯周还预言了司马昭之死,

咸熙二年夏,巴郡文立从洛阳还蜀,过见周。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日:“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

谯周预言司马昭之死,是从与文立的谈话中了解到情况得出的,准确的说,这是推论。

不仅能预言司马昭之死,还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五年,予尝为本郡中正,清定事讫,求休还家,往与周别。周语予曰:“昔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而没,今吾年过七十,庶慕孔子遗风,可与刘、扬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矣。”疑周以术知之,假此而言也气

在中国谶语的发展历史上,诸葛亮实在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人。更何况,诸葛亮本人对谶语十分反感,更不可能自己造谶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吐蕃非常强大,曾让唐朝头疼不已,为何在宋元之后没有声音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时吐蕃有多强,吐蕃鼎盛时期有多强大,吐蕃对唐朝的影响

    除此之外,亚洲地区在古代历史上,也曾崛起过多个大帝国。如汉帝国、唐帝国、波斯第一帝国、阿拉伯帝国、元帝国等等,可谓鼎盛一时,当时欧美地区还处于蒙昧的落后状态,而亚洲这里却早已是“繁花似锦”了。在公元六世纪前后,亚洲地区存在着三个强大的王朝,分别是大唐、阿拉伯帝国以及吐蕃王朝。对于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就

  • 武则天男宠若干,为何从来没有怀孕风波?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称帝之后,武则天后宫是如何充实起来的,又是如何进行打理的?当年,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这对于历史,对于当时人们的思维,是非常刺激的一件事。只不过唐朝风气开放,很快人们也就接受这一事实了。特别是当时武帝的政治还算可以,至少相比李家那几位男人有过之无不及。问题是武帝的开放程度已经让世人为之感叹了,太超前呀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长,为何太宗选懦弱的李治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泰与李治谁聪明,太子李承乾与李治,唐朝李治与李恪的关系

    “子承父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放到现在,总有年轻人觉得不靠家里也能成功。当他们被生活碰得头破血流时,才发觉其实走在父辈开闯出来的道路其实更容易成功。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帝王之家,选择一个出众的儿子继承大业,更是重中之重。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非常拔尖,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恪

  • 节度使本是护唐,后来变成灭唐的关键,为何说都是唐玄宗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玄宗为什么设节度使,晚唐节度使势力分布图,唐玄宗时期在哪设节度使

    唐玄宗为何创办缘边节度使官职这个官职是唐玄宗为了避免少数民族有异心,侵犯大唐的国威和利益,从而创办的,光是听这个官职的名字就有点像现代的外交官,可见用处还是挺大的。不过唐玄宗很聪明,缘边节度使的权力虽然很大,可以直接不经过上面的批准,不用得到皇帝的许可,就可以调遣军队、钱财和粮食,看上去是一个管后勤

  • 五代十国最英明君主,15岁从军24岁当上将军,文治武功没差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最详细历史,五代十国最著名人物,五代十国主要历史人物

    那些残暴不仁、昏晕无能的帝王就不用说了,大家对他们肯定是持批评批判的态度,但是即使是那些鼎鼎有名、在历史上有很大成就的帝王,他们的一生中还是多少有些污点,所以大多数帝王在接受着后人对他们称颂赞赏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上也被大家批评贬低。不过历史上还是存在着一生比较完美的帝王,人们对这些帝王的评价也全都是

  • 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军队想要捡漏,坚持不到15天还是跑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有没有吐蕃,安史之乱后吐蕃杀了多少人,晚唐安史之乱吐蕃入侵

    大唐和吐蕃关系紧张七世纪初,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一直不好不坏,710年,金城公主的和亲只保住了短暂的和平,吐蕃的野心昭著,开始进犯大唐国土,双方一战激发。唐朝很强大,但吐蕃一样有野心,有实力。当唐朝渴望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吐蕃也想掠夺东方,因此一直势如水火,却不分上下。吐蕃的军力较强,大唐各方面均衡发展。

  • 李元芳作为唐朝千牛卫真的威风八面吗?可能你不知这一职位的涵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元芳千牛卫的身份,李元芳是千牛卫最厉害的吗,李元芳的千牛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在这部剧里,人们对一个镜头绝对记忆犹新:每当李元芳向对方报出自己身份时,那份大仪凛然,不可侵犯的优越感都十足的爆棚。可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千牛卫这是个什么职位呢?真的那么威风八面,荣耀万方吗?千牛卫之起源虽说千牛卫盛行于唐朝,但起源却颇为长久。在老庄的《养生主》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

  • 儿子预言了什么?手段毒辣的武则天,为何逃不过儿子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三大预言,武则天的预言有哪些,武则天当时真的有预言吗

    高宗死后,野心膨胀的武则天,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对李唐王室宗亲各种打击,其中太子李贤看到母后如此不念亲情,动不动就废立太子,自然也是惶恐不已,好在李贤很有文采,于是就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植,写了一篇非常感人的《黄台瓜辞》。《黄台瓜辞》一文,在《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中有详细的记载:“贤终日忧惕,每侍上,

  • 有人告房玄龄谋反,李世民见后只问一句就将其赐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看房玄龄之死,房玄龄哪一年投奔李世民,房玄龄留给李世民的最后一封信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继承了父辈的聪慧,从小就博览群书。十八岁时成为进士步入仕途。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房玄龄在乱世投靠唐太宗,多次伴随秦王出征,专门为其出谋划策。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的为其策划谋略,不求金银但为国家收拢大量人才,代替唐太宗与有才之人交往,劝说其共同为唐太宗

  • 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30年,导致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记载姜维之死,姜维死后吴国为什么不入侵蜀国,蜀国灭亡时姜维干了些什么

    征服陇右地区一直是诸葛亮和蜀汉的愿望,所以蜀国的大部分军事策略,都是以征服陇右地区为中心展开。诸葛亮归西之后,姜维担任起了蜀国军事重任,主动攻打陇右,但是也没有如愿。因为姜维来势冲冲,魏国就派征西大将军邓艾与之对抗,两人能力相当,半斤八两,僵持了许久。陇右地区有许多的游牧民族,古时候称之为胡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