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长,为何太宗选懦弱的李治当太子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长,为何太宗选懦弱的李治当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50 更新时间:2023/12/15 13:42:55

“子承父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放到现在,总有年轻人觉得不靠家里也能成功。当他们被生活碰得头破血流时,才发觉其实走在父辈开闯出来的道路其实更容易成功。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帝王之家,选择一个出众的儿子继承大业,更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非常拔尖,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他们当中有人曾和太子之位擦肩而过,也有人坐上了太子之位又被废弃。从历史结局可以看到,最后是李治成为下一代君王,在普通人眼中,谁又是最适合当太子的人选呢?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长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按照古代的称呼,叫做嫡长子。每个家庭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总是被寄予厚望。李承乾也不例外,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瞧得出来,承载乾坤,继承大业。

李承乾三岁时,李世民令长孙家庆作为他的侍读;陆德明和孔颖达两位大师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李世民将他们请来做李承乾的老师。李承乾八岁时,李世民已经登基为帝,对于这个最喜爱的长子,李世民许以太子之位,表达自己对他的重视。

人啊,最难的就是不能始终如一。李世民爱子之心从未变过,但是成年后的李承乾却开始纵情声色。在父亲面前,李世民还是那个谦卑好学的长子,回到东宫的他,脾气却变得乖张暴戾,听不进去他人的谏言,还养了个叫称心的男宠。

李世民得知后,即刻斩杀了男宠,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李承乾回心转意,重新变回那个乖巧懂事的长子,可惜越压制,李承乾反弹得越厉害,他不仅为男宠在宫中立碑哭泣,还试图和侯君集谋反,最后失败了,被贬为庶人流放到黔州,保住了一条性命。

有能力没城府的次子:李泰

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小名青雀,才华横溢,在诗词歌赋上很有一套。彼时大唐初定,正是形势大好之际,大唐上下好文才、爱诗篇蔚然成风,李世民也不例外。李泰本身文采卓绝,身边又聚集了一大帮文人骚客,所以很得李世民得喜爱。

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到哪种程度呢?宠到长子李承乾担心李世民会“以泰代己”,而仓促举兵谋逆。李泰什么都好,就是没什么城府。

眼见李承乾倒台,自己正得盛宠,他忍不住对李世民吹起了彩虹屁,如果自己能够成为太子,百年后会“杀子还位于李治”。乐昏头的李世民当即许诺要把太子之位传给李泰,不过这种谎言很快便被褚遂良揭穿了。眼看李泰这么不简单,李世民干脆立了没什么主见的李治为太子。

有能力没背景的第三子:李恪

李恪是李世民和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之子,也是因为出身原因,李泰明白自己和皇位无缘,因此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治武功,是李世民几个儿子中,最出色的郡王。但是李恪毕竟年少,也曾因为被御史弹劾,而丢了一次官职。

这次事件不久,李恪又被重新授予官职,出发时,李世民特地写了一封《诫子书》,作为对李恪的勉励。李恪到了封地后,牢记李世民的训诫,将州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的李恪,

已非“当日吴下阿蒙”,能文能武,又有一定的政治谋略,颇有李世民的风范。

此时李世民回头看李治,越看越觉得认为这个儿子性格太软弱了,撑不起整个唐帝国。李世民找来长孙无忌商量,说李恪“英果类我”,欲改立李恪为太子。经过长孙无忌的据理力争,李世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治性格不争不抢,不代表长孙无忌就没想法。李世民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的利益必定会受损。所以没过多久,李恪就莫名其妙被卷入了“房遗爱逼宫案”中,丢了性命。

真正躺赢的第九子:李治

李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因此深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李治小名叫雉奴,性格软弱保守,宽厚仁慈。李治最终被推上皇位,有各方势力妥协的因素,也是李世民为了保全其他皇子性命而做出的让步。

李世民四个儿子虽然各有优势,但是综合而言,其实都不如李世民。和其他人相比,李恪在经国治世方面要更胜一筹,可惜李世民作为爱子狂魔,总想要保全所有皇子的性命,加上长孙无忌的推波助澜,因此李治便被推上了皇位。

更多文章

  • 节度使本是护唐,后来变成灭唐的关键,为何说都是唐玄宗的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玄宗为什么设节度使,晚唐节度使势力分布图,唐玄宗时期在哪设节度使

    唐玄宗为何创办缘边节度使官职这个官职是唐玄宗为了避免少数民族有异心,侵犯大唐的国威和利益,从而创办的,光是听这个官职的名字就有点像现代的外交官,可见用处还是挺大的。不过唐玄宗很聪明,缘边节度使的权力虽然很大,可以直接不经过上面的批准,不用得到皇帝的许可,就可以调遣军队、钱财和粮食,看上去是一个管后勤

  • 五代十国最英明君主,15岁从军24岁当上将军,文治武功没差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最详细历史,五代十国最著名人物,五代十国主要历史人物

    那些残暴不仁、昏晕无能的帝王就不用说了,大家对他们肯定是持批评批判的态度,但是即使是那些鼎鼎有名、在历史上有很大成就的帝王,他们的一生中还是多少有些污点,所以大多数帝王在接受着后人对他们称颂赞赏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上也被大家批评贬低。不过历史上还是存在着一生比较完美的帝王,人们对这些帝王的评价也全都是

  • 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军队想要捡漏,坚持不到15天还是跑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有没有吐蕃,安史之乱后吐蕃杀了多少人,晚唐安史之乱吐蕃入侵

    大唐和吐蕃关系紧张七世纪初,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一直不好不坏,710年,金城公主的和亲只保住了短暂的和平,吐蕃的野心昭著,开始进犯大唐国土,双方一战激发。唐朝很强大,但吐蕃一样有野心,有实力。当唐朝渴望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吐蕃也想掠夺东方,因此一直势如水火,却不分上下。吐蕃的军力较强,大唐各方面均衡发展。

  • 李元芳作为唐朝千牛卫真的威风八面吗?可能你不知这一职位的涵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元芳千牛卫的身份,李元芳是千牛卫最厉害的吗,李元芳的千牛卫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在这部剧里,人们对一个镜头绝对记忆犹新:每当李元芳向对方报出自己身份时,那份大仪凛然,不可侵犯的优越感都十足的爆棚。可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千牛卫这是个什么职位呢?真的那么威风八面,荣耀万方吗?千牛卫之起源虽说千牛卫盛行于唐朝,但起源却颇为长久。在老庄的《养生主》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

  • 儿子预言了什么?手段毒辣的武则天,为何逃不过儿子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三大预言,武则天的预言有哪些,武则天当时真的有预言吗

    高宗死后,野心膨胀的武则天,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对李唐王室宗亲各种打击,其中太子李贤看到母后如此不念亲情,动不动就废立太子,自然也是惶恐不已,好在李贤很有文采,于是就效仿三国时期的曹植,写了一篇非常感人的《黄台瓜辞》。《黄台瓜辞》一文,在《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中有详细的记载:“贤终日忧惕,每侍上,

  • 有人告房玄龄谋反,李世民见后只问一句就将其赐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看房玄龄之死,房玄龄哪一年投奔李世民,房玄龄留给李世民的最后一封信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继承了父辈的聪慧,从小就博览群书。十八岁时成为进士步入仕途。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房玄龄在乱世投靠唐太宗,多次伴随秦王出征,专门为其出谋划策。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的为其策划谋略,不求金银但为国家收拢大量人才,代替唐太宗与有才之人交往,劝说其共同为唐太宗

  • 蜀国亡后,姜维使用一险计,让五胡乱华提前30年,导致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记载姜维之死,姜维死后吴国为什么不入侵蜀国,蜀国灭亡时姜维干了些什么

    征服陇右地区一直是诸葛亮和蜀汉的愿望,所以蜀国的大部分军事策略,都是以征服陇右地区为中心展开。诸葛亮归西之后,姜维担任起了蜀国军事重任,主动攻打陇右,但是也没有如愿。因为姜维来势冲冲,魏国就派征西大将军邓艾与之对抗,两人能力相当,半斤八两,僵持了许久。陇右地区有许多的游牧民族,古时候称之为胡人,这些

  • 刘邦李渊七年就一统天下,曹操穷尽一生却仅得三分,是他能力差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和李渊谁能力强,李渊和刘邦哪个厉害,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

    大家都知道,魏虽继汉,可是却只占有了大汉领土的一半左右,剩下的另一半,则被吴蜀两个偏安政权所瓜分。不要说终曹操一世,就算是终曹魏一朝,都没能成功地统一天下,一直要到魏被晋取代之后,原先大汉的疆土才终于又被统一起来。为什么曹操如此厉害,又奔波了数十载,却始终无法平定天下?要知道,同样身为开国帝王的刘邦

  • 中国有个王朝,曾三次击败阿拉伯帝国,她不是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和阿拉伯帝国谁强,阿拉伯帝国击败过唐朝吗,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失败

    公元6世纪之时,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藏族先民大小部落群,经过数千年的分化组合,最终形成了相对较大的二十余个部落联盟。而随着唐王朝的建立,在青藏高原这里,生活在今天西藏山南市雅隆的悉勃野部,通过历年战争,逐一征服了其他各部族,从而建立了青藏高原有史以来第一个王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吐蕃王朝。吐

  • 瓦岗寨46条好汉,只有一人配得上英雄二字,秦叔宝单雄信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单雄信为什么退出瓦岗,为什么单雄信不能成为瓦岗寨首领,瓦岗寨英雄好汉排名

    此后,波澜壮阔的隋朝末年大起义,如同燎原烈火一般,在中原大地熊熊燃起。各地豪强势力,纷纷乘势而起,拥兵自重各霸一方,参与到逐鹿中原的大会战之中,人人都梦想着成为下一任天下之主。在风起云涌的反隋武装势力中,有一支队伍最为引人注目,这支队伍实力之强悍、人才储备之丰富,一度成为隋朝心腹大患,让隋炀帝胆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