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征服那群匈奴?汉武帝的匈奴之战成败几何

征服那群匈奴?汉武帝的匈奴之战成败几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4/2/3 1:42:02

胡人是匈奴的自称,从汉高帝开始到汉武帝前期,西汉对于匈奴一直采取退让的国策以图平稳发展,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西汉国力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大汉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汉武帝在这样的物质环境下确立“灭胡”、“图制匈奴”的战略大方针。经过武力征服、寻求谈判、继续武力征服三个阶段,西汉和匈奴的国力双双大幅度衰落,再也无法掀起大规模的战争。

“诸吕叛乱”之后西汉国力陷入了低谷,汉文帝即位之后苦心经营,解决了宫内权贵问题,加强了皇权对于大臣的统治力,汉景帝即位后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这一战后各诸侯国再也无力对西汉中央发动大规模战争,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割裂问题基本被解决。等到汉武帝即位,西汉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北方的匈奴,据《汉书佞幸传》记载“上即位,欲事伐胡”,同时《汉书西域传》也有“孝武之世,图制匈奴”的记载。

由此可见,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已经有了改“和亲”为“战争”的想法,在大臣韩安国王恢就“是否继续和亲”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汉武帝以一个“善”字肯定了王恢“主战”的想法。从对匈奴的“马邑之谋”开始,西汉正式主动挑起了与匈奴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汉武帝在位54年,其中对匈奴出兵的年份多达44年,可见汉武帝“灭胡”的决心。

第一阶段:猛烈的战争

从“马邑之谋”开始,西汉对匈奴发动了猛烈的战争攻势,公元前129年,卫青出上谷,公孙敖出代郡,李广出雁门,公孙贺出云中,四位猛将各带一万骑兵出击匈奴,试图直捣匈奴政治经济中心——龙城,所以又被称之为“龙城之战”。这一战中李广军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俘虏,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大败而归,公孙贺无功而还,卫青斩首700,西汉和匈奴的损失比例达到了恐怖的1.7万:7000.可以说是损失巨大,但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卫青击破龙城,摧毁匈奴政治中心,也对匈奴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公元前128年,匈奴为了报复西汉挑起的“龙城之战”,出兵两万,从东向西对西汉发起进攻,入侵辽西、渔阳、雁门等郡,汉武帝派卫青出雁门,李息出代郡,歼灭匈奴数千人,此战被称之为“边塞之战”。这可以说是西汉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击溃匈奴,鼓舞了西汉大军的士气,也让汉匈之间的战争白热化起来。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李息出代郡,卫青出云中,其中卫青一路横扫匈奴,无人可敌,击败匈奴白羊、楼烦二部,击杀匈奴七千余人,收获牲畜100万头,更是从匈奴手中夺得了河套地区。西汉王朝在这片土地上设置朔方、五原两个郡,加强了对此地的统治,让此地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卫青因此而被封为长平侯,此战被称之为“漠南之战”。在此战之后,西汉正式扭转了面对匈奴的不利局势,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面对匈奴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干脆。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命卫青统领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张次公、李息六位将军,分别出朔方和右北平,这一战俘虏匈奴1.5万人,收获牲畜上千万头,堪称大胜,此战名为“高阙之战”,卫青在此战之后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

公元前123年,在“高阙之战”几乎将匈奴右贤王剿灭的情况下,武帝希望可以直接消灭匈奴大单于,大将军卫青统领全军共10万骑兵,从定襄出发,直击匈奴大单于,此战剿灭匈奴1.9万人,但未能消灭匈奴大单于,同时将军赵信投降匈奴,将军苏建兵败逃跑,西汉损失三千余骑兵,此战名为“阴北之战”。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拜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两出河西,在春天击杀匈奴八千余人,在夏天击杀匈奴三万余人,在秋天击杀匈奴八千多人。这一战之后,匈奴的右部势力被彻底击溃,西汉成功夺取河西走廊,匈奴不仅失去了大量的人口,更是失去了大块优质牧场,导致畜牧产业大幅下滑,整体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后来此战被称之为“河西之战”。

公元前119年,匈奴右部势力被全部剿灭,中部和左部势力远遁漠北,汉武帝认为已经到了消灭匈奴的最后一战,于是倾尽全国之力远征漠北。这一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后方跟随几十万步兵,卫青与匈奴大单于会战斩首1.9万,霍去病与匈奴左贤王会战,斩首七万。这一战西汉约投入24万匹战马,14万匹运输粮草的私马,士兵50余万人,其中匈奴损失10万人和数不胜数的战马,西汉损失10多万匹战马,七八万将士。此战被称之为“漠北之战”,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封狼居胥,意味着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达到了一个高峰,但另一方面西汉的国力也遭到了极大的损耗再无实力组织大战。

第二阶段:和谈

漠北之战后,西汉国力大幅下降,通过“盐铁专卖”等政策大幅剥削百姓以维持军队所需导致“文景之治”数十年的积累几乎被消耗殆尽,同时匈奴右部势力被消灭,左部势力溃不成军,中部势力元气大伤,也再无力对西汉发动战争。迫于经济生活压力,西汉和匈奴不得不再一次进入“和谈”阶段。

在《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匈奴单于采用西汉降将赵信的策略“遣使好辞请和亲”,此时的和亲与高帝到武帝前期的“和亲”并不相同。由于西汉前期国力衰微,迫于形势不得不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博取发展的几乎,所以这种“和亲”实际上是带有一种屈辱性质的。但此时的和亲则完全不同,西汉军队在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的统率下几乎是将匈奴彻底摧毁,匈奴此时“和亲”实际上是透露出一种“求和”的意愿,带着一种卑躬屈膝的请求态度。

但匈奴习惯了以前的和亲,在自身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和亲的要求“照旧”,汉武帝于是不许,至此,西汉和匈奴两方则进入了以“谈判”为主的相对和平时期。

第三阶段:战争再起

在汉武帝征服匈奴的第三阶段,卫青、霍去病已经不在了,此时被他重用的武将是李广利,相对卫、霍二人来说,李广利确实逊色不少,在武帝对匈作战的第三阶段,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一阶段那样辉煌的战役。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领兵三万出酒泉,斩杀匈奴一万余人,同时“汉兵物故什六七”,公孙敖、路博德出河西,无功而返,李陵领兵五千出居延北,兵败被俘。

公元前97年,李广利出朔方,公孙敖出雁门,韩说出五原,对匈奴进行北伐,但都是“不利,引归”。

公元前90年,李广利领兵7万出五原,商丘领兵3万出西河,马通领兵4万出酒泉,最终李广利被击败投降匈奴。

随着大将李广利的投降,再加之西汉国力日益衰微,汉武帝再也无力出兵匈奴,他“灭胡”“图制匈奴”的目标也始终没有达成。

灭胡的得与失

从积极的一方面来说,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激发了汉人的民族自信心,加速了汉民族的形成,在一致对外的情况下,西汉人民史无前例的团结一心。秦始皇虽然也抵御匈奴,但六国人民难免对秦始皇感到不服气,也不能够意识到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更是看不出游牧民族可能会带给农耕民族怎样的灾难。

但西汉不同,从高帝刘邦时就采取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给匈奴送汉室公主,送农产品,送各式各样的物资以求平安。中原人民由此也对匈奴产生了一股怒火,这股怒火积压于胸,经过高帝、吕后、文帝、景帝四个阶段,终于在武帝时期吐了出来。对于匈奴的恨让西汉内部的民族凝聚力大大加强,加之匈奴“汉人”“汉兵”“汉使”的称呼,加速了汉族的成形。

从消极的一方面来说,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旷日持久,对国力的消耗非常巨大,军队远征需要战马,需要粮草,军队获得了胜利,论功行赏也需要大量的物资,这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文景之治”几十年积累,国泰民安,在经历了武帝对匈奴的征服战争之后几乎被完全摧毁。偌大的一个盛世差一点就被变成乱世,这就是武帝“图制匈奴”的消极结果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出山时,根本没有军政实操经验,刘备怎敢把实权交给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同意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为何死心塌地的被刘备统治,诸葛亮为什么出山后刘备反而败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最早得到的谋士是徐庶,后来徐庶因为曹操将其母亲挟持,最终迫使徐庶进曹营,在徐庶临走的时候,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随后,曹魏大军南下,诸葛亮临危受命,以军师的身份在新野一把火烧了曹操的大军,因此,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诸葛亮出道就是巅峰,直接掌握了刘备集团的实权。《三国演义》从本质

  • 诸葛亮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鼓动刘备赐死战神儿子刘封,留下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杀刘封的原因,诸葛亮为何劝刘备赐死养子刘封,诸葛亮当时为什么要执意杀掉刘封

    第一个从刘备自身方面分析,刘封只是一个养子,如果刘备在世,他倒是不用担心刘封会从中做出什么幺蛾子,但是刘备要是去世之后,刘封有什么异动他也没办法,毕竟刘禅可降不住他。第二个是刘备想要为关羽报仇,关羽当时守荆州腹背受敌的时候,曾经要求过刘封和孟达出兵相助,但是刘封和孟达拒不出城,导致关羽战败被斩杀。刘

  • 司马懿临终一计,千年后竟被老农破解,为何时人笑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判断诸葛亮之死,司马懿的墓是如何被老农发现的,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就早就已经是算计好了。他致死也是比司马懿技高一筹,死的时候都能够吓走司马懿。到了下葬的时候,自然是不会让别人找到自己的坟墓,或者说诸葛亮是已经修仙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而司马懿是一个凡夫俗子,因为他恶劣的名声,所以很多人都惦记他的坟墓。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原因。诸葛亮的真实坟墓还没有被

  • 项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与刘邦的楚汉战争时,为何无人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汉战争中项羽为何会被刘邦打败,楚汉争霸项羽为什么败给刘邦,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说明了啥

    今天,我们来说说项羽的分封诸侯。在结束了秦的严苛统治之后,项羽分封了十八个诸侯,把既得利益分配给了各路诸侯,但是在他和刘邦的楚汉战争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帮助他呢?公元前209(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天下呼啦啦刮起了抗秦大风。浙江会稽太守殷通心底一阵荡漾,他也计划起兵,希望项梁和桓楚能够

  • 什么叫“跨界打劫”?书生干掉三国3位智勇将领,结局是跨界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军师智谋排行,三国书生谁最厉害,三国军师计谋实力排名

    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但三国时期也是人才最富有时代,各类人才层出不穷,既有能征惯战的武将,又有谋略过人的文臣。这个时代虽然未实行科举考试,但适用于“丛林法则”,有能力的人都基本冒出来了,也让三国呈现出一段精彩的历史。在三国末期,在军事上有勇有谋的人,当属曹魏的邓艾、钟会和蜀汉的

  • 袁绍和袁术最大的政治资本“四世三公”究竟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和袁术的人品,袁绍和袁术谁是嫡长子,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的关系

    “四世三公”是指袁绍和袁术出身的汝南袁氏四代都有人位居三公,即司徒袁安(一世)、司空袁敞(二世、袁安之子)、太尉袁汤(三世、袁敞之侄)、司空袁逢(四世、袁汤之子、袁绍和袁术之父)。那么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汉武帝登基后实行察举制,地方长官每年都要向朝廷或者上级推荐人才作为备选官员,

  • 惠王险没命,哀王错失帝位,浅谈西汉诸侯国齐国的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国惠王,苏代是怎么说服惠王中止出兵的,齐悼惠王的儿子

    而等到了西汉的时候,这个时候齐国也还是仍然需要传承下去的。所以刘邦在公元前201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长子刘肥封为了齐王。虽然我们知道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但是其实说真实的也是刘邦和外室生的。所以这个在以前的时候也只能说是一个庶长子罢了,所以要和他的嫡长子相比较的话。那么他们两个人之间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在

  • 巅峰吕布感叹没有对手可以与之对决,这三人表示:我们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布打巅峰赛为什么不加战力,吕布巅峰数据,吕布巅峰赛完整版

    吕布和人单挑,从来都是简单除暴,可能是因为过于凶猛,没人能挡住几招,所以对他打斗的场景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说他几回合将敌人斩下马,要不就是一刀要了谁的命,所以要是这样分析的话,那吕布直接摊牌不装了,他就是三国第一。可是,好比一件事越做越熟练,打仗也一样,一个武将的能力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历战争的

  • 马超手下的名将,单挑许褚张郃徐晃,险杀关羽,其儿子很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郃和许褚谁厉害,张郃能打过徐晃吗,三国正史里面徐晃能打过张郃吗

    导语:关羽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三国里面最受欢迎的武将,他从年轻到年老一直都活跃在战场上,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争,而且都是胜多败少。孙权因为惧怕他前来和亲,曹操因为惧怕他差点要迁都,关羽也被后世尊称为武圣。但当时却有这么一位名将,要是曾经单挑猛将许褚张郃徐晃,而且差点杀死关羽。但他的后代却

  • 曹操爱才如命,为什么不招揽诸葛亮,还骂其为诸葛村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为啥不去请诸葛亮,曹操的谋士为何斗不过诸葛亮,曹操为什么没有招揽过诸葛亮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作为曹魏的创建者,曹操在三国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就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战。准备了很长时间之后,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曹操失败,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要说真正的汉贼,恐怕是不存在的。无论是魏蜀吴三国中的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