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千年里姜太公的武圣地位牢不可破,为何最后被关羽取代

上千年里姜太公的武圣地位牢不可破,为何最后被关羽取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2/12 6:31:06

彼时,姜子牙执掌封神榜,敕封365路正神,好不风光。话虽如此,在《封神演义》成书前,姜太公便已经是一代传奇了。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姜太公的武圣(神)地位牢不可破,一度比肩孔子;及至唐代,哪怕如张良韩信诸葛亮等人,也只能作为武成王姜太公的陪祀。

可奇怪的是,自《封神演义》后,姜子牙的“神化”道路虽然又前进了一大步;但他的武圣(神)地位,却遭到了严峻挑战,并最终为关羽所取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上图_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

一、“姜太公崇拜”的发展

要解释这个问题,须得了解姜太公是如何被民间崇拜,又是如何被神化的。

欲先“成神”,须有“崇拜”。民间对于姜子牙的崇拜,起源甚早;若是再往前追溯,便不难发现先秦典籍对其正面形象的塑造。

如《诗经·大雅》对姜子牙的形象描述为“时维鹰扬”,毛诗注曰:“略如鹰之飞扬。身为大将,时佐彼武王,车马鲜强,将帅勇武,以此而疾往伐彼大商。”姜子牙的勇略俱全与文武兼备,可见一斑。

另外,于诸多典籍所见,姜太公不仅是长于经济、善于治国、乐于辅政的政治家,更是被后人誉为兵法一道的“始祖级人物”。司马迁就说过:“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于是,为了蹭上这位大佬的“热度”,自春秋战国以来,托名姜太公的兵法屡见不鲜。如,令苏秦“伏而诵之”的《太公阴符》;又如,改变了张良命运的《太公兵法》。

隋唐年间,托名太公的兵书已不下十种;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朝廷始“置齐太公庙,以张良配”。从这时起,姜太公正式被官方承认,成了国家级的祭祀人物。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

为何在汉唐时期,姜太公这么受人追捧呢?

究其原因,与这一时期的尚武之风有很大关系。强汉之名,余威振奋千古;唐以武立国,然而却在李世民的“文治”下,逐渐展现出“重文轻武”的趋势;以致于武则天时期,群臣比射,反倒让高丽人拿了第一名。

难怪,唐玄宗要设立太公庙,以表达自己“文武并重”的政治主张。至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姜太公“晋级”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并立,文武二庙由此流传后世。由此,民间对姜太公的崇拜,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上图_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

二、由人向神的转变历程

早在西汉时期的《列仙传》中,姜太公就已经被描绘成神仙了。至东汉年间,姜太公进一步被“神化”。据《论衡·恢国》记载:“传书或称武王伐纣,太公阴谋食小儿以丹,令身纯赤,长大,教言殷亡。殷民见儿身赤,以为天神。及言殷亡,皆谓商灭。”

须知,东汉时期,天人感应、五行学说以及谶纬思想大行于世。受此影响,姜子牙这样的传奇历史人物,也难免会被赋予神话色彩。及至魏晋南北朝,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诸如西王母、姜子牙等人,皆为其所吸收,并被不断演绎,成了道教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彼时,武王伐纣的故事也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据《北堂书钞》记载:“(祝融等五神)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受命,愿救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看来,《封神演义》描绘的“姜子牙驱使众神”的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上图_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到了唐代,皇族李氏尊老子李耳为“先祖”,高宗李治还追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自此,道教大兴,“修仙问道、羽化长生”成为许多王公贵族乃至读书人的追求。

受此影响,神秘、长寿而又能役使鬼神的的姜太公,也更加符合世人对于“神仙”的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姜太公崇拜”的二次发展。

上图_ 封神演义 (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

三、姜太公与关羽的武圣之“争”

综上所述,姜太公之所以能长时间占据“武圣”地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官方“欲用武”的政治需求,二是民间对其“神仙化”的崇拜心理。

既然《封神演义》进一步深化了姜太公的“神仙”形象,那便意味着:动摇其“武圣”地位的主要因素,在于官方(或古代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上文提到,汉唐时期,姜太公作为兵家始祖,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褒扬;然宋代以降,“右文抑武”成为基本国策,以致武官行业衰落。在此情形之下,姜太公“善于用武”的故事,便不再适合宣传。

上图_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据《宋史·礼志八》记载:“昭烈武成王。自唐立太公庙......(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景德四年,诏西京择地建庙,如东京制。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

从武成王庙的变迁历程来看,姜太公的武圣地位并没有被废除。究其原因,宋代已继承周世宗“灭佛兴道”的传统,如此一来,身为道教神话重要支柱之一的“神仙”姜太公,便暂时保住了“武圣”地位。

只是,在道教神话体系中,姜太公也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他就是关羽。在宋人的“推波助澜”下,民间不仅流传出了“关羽助张天师怒斩恶蛟,宋神宗封其为武安王”的传说故事,还出现了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圣庙。

上图_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得到“官方加持”的关羽,在道教神话中体系愈发重要,并逐渐威胁到了姜太公的地位,这便为关羽日后取代姜太公的武圣地位埋下了伏笔。

明清时期,随着“关羽崇拜”的发展,官方以及民间都对关羽更为认同。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出现,让关羽的忠义形象深入人心;至明太祖时,姜太公的武成王庙被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汉前将军寿亭侯(即关羽)庙。

上图_ 关帝庙也称关羽庙

再往后,便是关羽的武圣之路了。因其个人形象恰好符合儒家忠义伦理思想的宣传需要,于是明神宗在位时,关羽又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而后,关圣庙也被抬为“武庙”,并再次与孔子的“文庙”并列。

就这样,关羽轻松取代姜太公,成了新任“武圣”,并延续至今。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史记》《宋史》《封神演义》

〔2〕蔡东洲、文廷海 《关羽崇拜研究》[M]

〔3〕聂好春、郭冬霞 《姜太公形象演变探析》[J]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苏轼进寺庙大喊:“秃驴何在”,一小和尚回了4个字,成千古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苏轼寺庙故事,苏轼临死前说的一句话,苏轼与寺庙里的和尚关系很好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哥哥苏轼,不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是更高等的教育,这位大才子总是出现在大家的课本中。不过,你可千万别认为苏轼是一个只会写诗的老学究.因为他除了是北宋文学家以外,还是书画家、美食家、画家,可以算得上全能型人才了。只是,政治上除外,苏轼为人旷达乐观不受皇帝喜爱。因此,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

  • 肉食品消费——宋代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代饮食文化内涵,宋代岭南饮食现状,宋朝时期食物价格

    宋人对肉类食品的食疗、食补功能及动物油脂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认识。庞大的消费需求有效地刺激了肉类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宋代不少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畜产品,尤以南方地区养鱼业的发展最为明显,有效地推动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宋代及以后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一、宋代肉食品的加工与消费1.宋代肉食品加工肉食的深加工有利

  • 蒙古帝国开国功臣成吉思汗的“四獒”之——管军之长忽必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忽必来,生年不详卒于1211年,巴鲁剌恩氏,与族弟忽都思共投太祖成吉思汗,同侍太祖左右。1189年,与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一同充为"云都赤"即佩刀宿卫。1202年,忽必来率军参加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随太祖成吉思汗灭塔塔尔部。在太祖攻伐四种塔塔儿人之时,太祖亲自誓师三军,并下严令待破敌之时三军禁止私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壮年早逝,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瞻基死后谁继承皇位,明朝朱瞻基为啥壮年而死,皇帝朱瞻基简历

    据史料记录,朱瞻基13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孙,15岁就可以跟着雄师一同远征漠北,直到他26岁的时候一屁股坐上了皇位,紧接着让人震动的是,他在次年便平定了叔叔的兵变。因而可知,这人不管是政治,仍是军事,那都是响铛铛的存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天子,居然在36岁的时候不明不白地就死了!因为事发忽然

  • 妻子被抢走9个月,救回时已有身孕,成吉思汗为报仇定下狠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吉思汗老婆被人掳走,成吉思汗抢妻子视频,成吉思汗夺妻之仇

    由于他真实太仇恨篾儿乞人,因而制订出不管篾儿乞人逃到那边,都必定要斩尽杀绝的规则。一见钟情成吉思汗在见到老婆孛儿帖第一面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固然这个时候的成吉思汗只要九岁,仍是一个小孩子,可是单方的怙恃早早就为他们缔结了婚约。原本成吉思汗和孛儿帖也是门当户对,就等着两个人成年以后举办婚礼,依

  • 牛舌头半夜被人割掉,老农求官府查明真相,包拯:快回去把牛宰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公牛舌被割掉,包拯牛舌案真相揭秘,包拯让农夫杀牛

    让人未曾想到的是,包拯在思考了半晌以后,居然对农户说:“你回家后就把牛宰了,小偷天然会来自首”。那末这究竟是怎样回事?点个关注,我们接着往下看。清正廉明,为众人所称誉泱泱中华五千,怪杰不乏其人,锦囊妙计者更是不成或缺。提起包拯,相信大家对此都不会觉得生疏,他的终身,做了有数益于苍生布衣的善事,更是为

  • 明朝最不靠谱的皇帝,伟人却对他评价极高,难道他是扮猪吃老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伟人评价明朝皇帝,明朝史上最离谱的皇帝,明朝最没骨气的皇帝是谁

    我们的巨人在看过《明史》以后是这么说的,他说明朝的天子除朱元璋与朱棣搞得比较好,明武宗与明英宗略微好一点之外,其他的天子都是善事不做坏事做绝。那末结合今日的题目估量很多人也都猜出来我们要讲的是谁了,不错!恰是明武宗朱厚照!可话说回来,这朱厚照在后代之人眼中不是很昏庸吗?为何巨人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

  • 宋朝岁币买平安,北部边境和平一百多年,实际上当权者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吗,宋朝的岁币政策,宋朝对辽国缴岁币

    只需是可以花钱处理的工作,就尽可能不兵戈,和平处理争端,厥后宋代就不断延续了这类做法。非常多人感到宋代部队积贫积弱,但实在否则。假如真是弱不由风,那末辽国早就把宋代给灭掉了,宋代基本活不了那末长的时间,所以宋代的部队并没有我们想得那末弱。部队积贫积弱没有到那种防卫都做欠好的境地,而且宋代从澶渊之盟签

  •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一生爱面子,修改历史让朱元璋多活了4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晚年对朱元璋的评价,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到底有多差,大明风华里的朱元璋和朱棣

    朱棣一生好面子,当然他本人也有本事,朱元璋宠爱孙子,他这个叔叔不敢有什么动作,呆在封地上过日子,等到侄子朱建文当皇帝,削弱燕王的势力,朱棣并没有很大的把握,朝廷上还是比较平顺,对朱建文评价不错,本身朱建文并没有什么过错,所以朱棣相当于以清君侧的名义,背水一战。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后,从北南下,一路

  • 刘宋王朝的转折:宋文帝刘义隆为何会因三个女人,死在儿子手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文帝刘义隆的后人,刘义隆个人资料,宋文帝刘义隆哪个民族

    (梦归秋辰:第377期)历史上有很多“父慈子孝”的经典历史,比如齐桓公、赵武灵王等都是这一类事件的典型代表。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不敢直接弑父,因此他们好歹保留了君主最后的体面。那么历史上最惨的莫过于宋文帝刘义隆了,他可以说是最惨的君主了。刘义隆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宋文帝刘义隆,他是一个文治很高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