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案影响极坏,乾隆为什么还要为多尔衮平反呢?

多尔衮案影响极坏,乾隆为什么还要为多尔衮平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4/1/5 2:43:52

顺治帝带着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迎侯,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元妃为“义皇后”,双双配享太庙。

可是,两个月后,画风突变!

朝廷定案:多尔衮“独擅专权”、“阴谋篡逆”,“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

一个“义皇帝”,瞬间变成了篡逆之臣!

这个锅,多尔衮一背就是128年。

直到乾隆43年,乾隆亲自发布了长达1500字的上谕,给多尔衮平反。

乾隆,为何“突然想起”给128年前的多尔衮平反了呢?

“翻案”达人

乾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喜欢“翻案”的皇帝了,没有之一。

乾隆刚即位的时候,就宽免了各种案件中被处分的官员及家属,起用前朝废员或不得意者。

当时的河东总督王士俊曾经抱怨:现在的条陈,都是翻案!只要把雍正时的事情翻转过来说,就是好条陈···

乾隆听了很不爽:你说群臣喜欢翻案,其实是说朕喜欢翻案吧!

于是,王士俊被斥为小人,后来削籍为民···

乾隆嘴巴上不承认,但他实际上确实是“翻案达人”。

后来,乾隆给多尔衮、多铎豪格翻案,还给雍正朝被迫害的八王、九王翻案。

这还不算,他还还了当年满清的对手袁崇焕史可法清白。

而给多尔衮翻案,也确实有必要。

经不起推敲、影响极坏的多尔衮案

多尔衮的罪是:独擅专权,不让济尔哈朗预政;妄自尊大,以为顺治继位是她的功劳;用的依仗、府邸僭越;逼死豪格等。

另外,他死前让人把八补龙袍等东西放在棺内,又把两白旗移驻永平,意图谋反。

诚如乾隆在翻案的上谕所说:多尔衮堂堂摄政王,排除异己,夺权篡位的机会多得是,需要靠靠临死前偷偷摸摸放龙袍到棺材来表达对皇位的觊觎吗?

由于官方说法太扯,所以,民间自行脑补了“故事线”。

大玉儿(孝庄太后)以下嫁多尔衮换取多尔衮支持顺治继位---顺治倍感屈辱---多尔衮死后顺治报复!

按照满人入关前的习俗,下嫁可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这在中原人眼里,就是伤风败俗了!

一百多年前那些微妙的权力矛盾,到乾隆时已经不是个事了。

但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流言,却实实在在损害者爱新觉罗家的皇家威严。

所以,乾隆平反时说得很直接:如果多尔衮罪是顺治爷圣裁,我还敢翻案吗?当时,顺治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

别猜了!搞多尔衮不是顺治爷的意思,是宵小奸谋之辈干的!

乾隆的翻案上谕洋洋洒洒1500多个字,追述了多尔衮的丰功伟业。

但是,重点是重新梳理官方的故事线:多尔衮摄政期间得罪太多人---宵小之辈在多尔衮死后构陷之···

皇家威严,还是要挽回的!

摆脱历史问题的困扰

在给多尔衮平反的同一年,乾隆给自己的八叔、九叔,以及豪格、多铎等人悉数翻案。此外,对前明的袁崇焕、史可法等人也加以翻案、褒奖。

之所以如此,是社会矛盾变化了。

满清入关之初,主要矛盾有两个。

对外,是满清与明朝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对内,受到“八王议政”等老制度的影响,皇帝与各王之间,各王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权力矛盾。

到乾隆后期时,经过康乾盛世,矛盾变化了。

在统治集团外部,尽管仍有天地会等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实际上,经过100多年,“复明”已经基本没有号召力。各地反清斗争,多是缘自“改土归流”、不堪剥削等现实原因。

在统治集团内部,尽管“八王议政”形势上仍然存在,但所议之事已经不涉及军国大事,对皇权基本上不构成制约。

这种情况下,给当初权力之争中处置过严的宗室平反,可以化解统治集团内部不必要的矛盾,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也利于乾隆的个人威望;给前明忠臣平反,可以给自己宣传的“忠君”思想自圆其说。

过去的矛盾基本不存在了,那么,摆脱当年矛盾遗留问题的束缚,是必要的。

一方面,乾隆给多尔衮等人平反,给予他们及后人尊崇、荣誉,另一方面,乾隆又于乾隆51年取消议政大臣职名,彻底终结八王议政。

一方面,乾隆给袁崇焕等人翻案,给与推崇;另一方面,乾隆朝的文字狱又登峰造极。

虚名已收人心,实招已固统治。

这大约就是乾隆的帝王之术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网红教授郑强:清朝很富,为何清朝老百姓愿意帮八国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强教授家庭照片,郑强说清朝为什么很富,郑强教授是汉族人吗

    很多人都觉得清朝太穷,所以才没有能力和财力去发展军备,甲午战争中才会一败涂地,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但郑强却认为当时的大清财力相当雄厚,相当于6个英国,9个日本,GDP总量世界前三,大多数年代里都稳坐冠军宝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50%的资金都汇入清朝。 同时郑强表示,如果清政府能把这笔钱用到军

  • 乾隆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上题跋,书法水平高低立现,相形见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皇帝之中,除了开国皇帝,第二代皇帝开始,他们的书法水平多数是不会太差的。因为贵为皇子,他从小就能得到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教他们的知识和书法的人。一般情况下,最差也得是进士,才有资格做帝师,甚至需要是状元。而在这些人当中的书法就一定好吗?可以肯定的说,他们能经过科举考试,最后高中的人,

  •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死活不跪,假如当时他跪了,历史会不会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戛尔尼和乾隆,马戛尔尼与乾隆皇帝对话,乾隆与马戛尔尼的关系

    在皇帝接见英国使团前,清朝的理藩院(当时清朝还没有专门的外交部门,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新疆、回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履行相关的外交职能)与英国使团沟通马戛尔尼见中国乾隆皇帝的具体仪式问题。清政府要求按照藩属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的礼仪办理,即双膝下跪,三叩九拜。英国人自然不同意。当时已经

  • 慈禧西逃的时候,一路上都吃什么东西,住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西逃惨状,慈禧西逃路上都吃了哪些菜,慈禧西逃时住过的房子

    1900年8月14日凌晨2点,北京城最后一道屏障广渠门失守,随即北京城也陷入了混乱!此时慈禧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凌晨4点,太监向慈禧奏报,整个京城都乱了,所有人都开始往城外跑!怕是洋人打过来了!这时慈禧才有了些许慌张!早上五点,做了一个小时心里工作的慈禧立即命人召集光绪,隆裕,谨妃,三格格到

  • 雍正赐乾隆白水肥肉,乾隆当场吃完,为何不久之后便被立为皇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的一块肉确定了乾隆的皇储,雍正给乾隆吃的肉,雍正临终叮嘱乾隆

    白水肥肉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白水肥肉”。“白水肥肉”,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用白水煮熟的肉。在古时多用来祭祀,即便是在现在,有些地方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白水肥肉”用在皇家,则是多用来祭天祭地,或祭祖。就像是一个苹果,即便他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苹果。而倘若宇航员带他去月球飞一圈,相信他的价值也会成倍上

  • 永琰在乾隆诸皇子中能力如何?为什么乾隆要选择他继承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永琰,永琰是乾隆和谁的儿子,永琰出生在乾隆哪一年

    不过,虽然女人多,他的儿子可没有祖父康熙的儿子多,也没有那么出色,也就避免了类似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情况。(剧中乾隆)乾隆之所以选择永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宠爱永琰的母亲魏佳氏,也就是《延禧攻略》里的女主角魏璎珞。电视剧经过艺术加工,当不得真,但抛开那些无脑剧情,真实的魏佳氏的确很得乾隆的欢心。魏佳氏

  • 慈禧下令分尸洪秀全,一向非常听话的曾国藩为什么敢抗旨不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说洪秀全及太平天国残余势力的问题。在1863年底,天京(南京)实际上已经处于清军的围困之中,洪秀全过了数年骄奢淫逸的生活,再加上经常用天父天兄之类的鬼话骗人,此时面对绝境已经处于半疯癫状态。忠王李秀成认识到了局面的严峻,强烈建议洪秀全放弃南京转战赣、浙,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过洪秀全已经

  • 乾隆的长子最终结局如何?“庶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的长子下场,乾隆的长子最后结局,乾隆庶长子和嫡次子谁厉害

    和清朝的大部分“长子”一样,乾隆的长子爱新觉罗·永璜,乃是乾隆的“庶长子”。在乾隆皇帝十七岁的时候,他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便是他与庶妻富察氏所生下的爱新觉罗·永璜。戏剧性的是,富察氏的地位很低,但却无意中生下了当时“太子”(弘历乃是雍正朝默认的储君)的长子,这样尴尬的地位,决定了永璜未来

  • 吴三桂临死之前,为了保全自己的后代子孙,有哪些特别的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三桂子孙最终下场,吴三桂最后死在哪里,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为何要引清军入关?到底是吴三桂因为爱妾陈圆圆而投降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陈圆圆而失去了到手的江山。其实,据吴三桂后来回忆说:“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清朝,以雪君父大仇。”也就是说,吴三桂未能救得了崇祯帝,又放弃了李自成和解的要求,最终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因此,他声称是为

  • 如果康雍时期的军队,碰到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国军队,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英国军队体制,鸦片战争中英对比表,英国在鸦片战争时的实力有多厉害

    在康熙时代不是也发生了,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事件吗?而那时清军与沙俄入侵者在火器上的差距还不是特别悬殊,清军虽然在火枪技术上不如沙俄,但却能够依靠火炮优势弥补这一弱点。(康熙皇帝)然而就是这些沙俄侵略者,却两次搅得大清王朝坐立不安!而最终清军是依靠兵力优势,通过殊死拼杀才打退了沙俄侵略者!但是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