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有作为的帝王给大明留下了哪些潜在的隐患?

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有作为的帝王给大明留下了哪些潜在的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3/12/13 13:26:16

朱瞻基命其实挺好的,从明成祖朱棣政变上台在父亲朱高炽被册封太子的同时他也被封为皇太孙。也有一种说法,朱高炽能当太子还是沾了朱瞻基的光。这就有点和康熙选择雍正继位的传说一样了,也是康熙通过观圣孙才决定传位雍正的(这就是传说,不要较真儿)。明宣宗朱瞻基盛年继位,在位十年后38岁壮年去世。从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到朱瞻基执政的这十一年,大明王朝休养生息、社会矛盾缓和史称仁宣之治。所以说宣宗朱瞻基还是非常有作为的,但是依然有些执政的瑕疵深刻影响后世君主。客观上也造成了大明王朝在以后有盛转衰,甚至流毒深远。

宦官势力从明宣宗开始可以接触外廷,开了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历史

先说明朝的宦官势力,明朝宦官介入政务就是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的。朱瞻基在内廷开设内书堂指定翰林学士在内书堂教宦官,宦官从此接受正规书本教育。朱瞻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自己犯懒的时候,让宦官能够处理私人文件并正式与朝廷官员联系。这一改朱元璋、朱棣甚至是朱高炽对于太监的防范的态度。朱瞻基自以为宦官依附皇权而生,所以在忠诚方面是文官无法比拟的。

说到朱瞻基让宦官介入政务的目的,还要先说一下明朝的政治制度。从朱棣开始就成立了内阁,作为皇帝和六部之间的桥梁。最早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机构,但是从朱瞻基开始形成了权力机构。朱瞻基采用了一种票拟的办事程序,规定内阁先审议官员奏议。在审查后提出建议贴在诏令上以供御批,如果朱瞻基同意就会把建议转交六部执行。

如果内阁建议不合适,朱瞻基就会指派司礼监的宦官采取适当的行动。由于六部一般对内阁或者司礼监的建议直接执行(谁敢去和皇帝复核确认是否真的是帝王的意思?不敢呀),所以司礼监的宦官就有了夹带私货、甚至假传圣旨的可能。只此一项就造成了内阁和内廷争夺权力,贻害无穷。由宦官组成的内廷与文官内阁争斗一直持续到魏忠贤被杀。

对于蒙古草原格局不清楚,放任瓦剌一家独大直接导致了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儿子)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蒙古在明朝时期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鞑靼在东靠近明朝;瓦剌在西部。而号称北元太师的鞑靼部领导人阿鲁台,多次袭扰明朝边境。结果被强硬的永乐大帝朱棣给揍的鼻青脸肿,接受明朝册封为和宁王与瓦剌对立。阿鲁台的微信被打没了,所以他只能背靠明朝对峙瓦剌部。相当于阿鲁台的鞑靼部是明朝扶植起来对抗和牵制瓦剌做大的对手。

瓦剌部名义上与明朝修好,然后积极地攻击鞑靼部的阿鲁台。朱瞻基居然连这点战略眼光都没有,很明显应该扶弱逸强延续以前的政策扶植阿鲁台对抗瓦剌呀。但是他居然坐视瓦剌攻击阿鲁台,最后杀死对手一统草原。明宣宗宣德九年,阿鲁台所部遭到瓦剌所立的大汗袭击,战败后又受到瓦剌首领脱欢攻击被杀。

此时瓦剌已经一统草原,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等到脱欢去世后也先继位,瓦剌部已经露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再加上明英宗朱祁镇盲目出兵,结果土木堡事变大明精锐尽丧、英宗被抓。大明王朝有盛转衰,明朝和蒙古攻守态势逆转。从根子上说还在朱瞻基遗留下来的隐患。

在完成最后一次下西洋后,主动撤出对印度洋和南洋的探索。不但丧失了未来海洋时代,也造成了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的局面。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是朱瞻基在最后一次下西洋以后,主动关闭了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海洋探索。大明开始闭关锁国,切断了和南洋、印度洋以及西亚、非洲的国际联系。明朝在国际事务中孤立,放弃了华夏再次领先世界探索海洋的机会拱手让给了西方。大明王朝放弃到手的好牌,主动退出了海洋争霸时代的牌桌。

这个决定也严重影响到了大明水师的士气,水师力量逐渐废弛。没有强大水师的保护,客观上造成了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倭寇横行。大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戚继光的领导下才最终平定倭寇。这一切都是朱瞻基的仓促决定造成的隐患。

小结:

明宣宗朱瞻基总体来说是位明君,但是在宦官介入政务、取消海外探索以及对蒙古草原放任三方面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严重的隐患。这三方面在明朝中后期深刻地影响着大明王朝,也许这时朱瞻基所没有想到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南宋北伐时,为何中原居民会帮助金人攻打南宋?只因干了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人为什么进攻南宋,南宋与金人战争,南宋主要与谁对峙

    其实实际情况还真不是这样,主要是宋朝根本就没把沦陷区的百姓当子民对待,沦陷区的百姓又凭什么对宋朝有好感呢?当然,中原汉人对南宋的感情是随地域和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的。不能把整个北方百姓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的时间很早,幽云地区的人对宋朝的感情最淡。用南宋抗金将领马扩的话说:燕

  • 大胖子朱高炽为何当了一年皇帝就驾崩?朱高炽:体重超标压断龙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高炽怎么驾崩的,朱高炽为什么突然驾崩,朱高炽为什么登基一年就死了

    其实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继位时已经多少岁了呢?46岁,很惊讶吧,而46岁恐怕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壮年吧。毕竟说“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40岁以后男人的精力就会慢慢的下降。而朱高炽继位时已经46岁,精力早已大打折扣,不能和二十几岁的精神小伙相提并论了。46岁似乎并不

  • 清朝的领土是继承明朝的吗?为何还有人说是清朝版图是自己开创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为什么能控制这么大的领土,清朝政权是如何从明朝取得的,清朝的版图是怎么扩张的

    明朝版图范围和法统继承关系其实明朝在中前期的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国防政策是积极扩张的,所以大明的版图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领土主要在东北和西南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所以此时的明朝版图也突破了千万平方公里。当然与清朝不同的是,明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是羁縻政策,与清朝的直辖模式相比控制力上有欠缺。明朝到朱瞻基时

  • 强大的瓦刺曾经俘虏明英宗,为何之后却迅速衰落了?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英宗被俘瓦剌对他做了什么,瓦剌为什么能打过明英宗,明英宗在瓦剌过得怎么样

    那么当时如此强大的瓦刺人为何在土木堡之变以后却迅速衰落,再也没有翻起什么风浪呢?下满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先简单讲一下瓦剌人的历史。瓦剌又被称作“斡亦剌”、“卫拉特”或者“漠西蒙古”。具体地说:蒙元时期,称作“斡亦剌”;明朝时期,称作“瓦剌”;清朝时期,称作“卫拉特”或“漠西蒙古”。所以,如果你在书上看

  • 只要成吉思汗这两支神秘力量出现,金兵为何都毫无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兵是什么,成吉思汗杀金兵,成吉思汗的6种力量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进入中原的时候,所带的蒙古骑兵为10万人,可金国在阻击成吉思汗南下的时候,其机动兵力为45万。可以说,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是以卵击石。当然,成吉思汗攻打金国,让金国的精锐部队节节败退,除了金国的指挥官少谋寡断,蒙古骑兵英勇无敌外,还与成吉思汗的指挥有很大关系。在指挥过程中,靠两支神秘

  • 苏坦妹美若天仙,朱元璋将其宠幸,为何第二天却下令将其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苏坦,朱元璋历史上杀了苏坦妹吗,苏坦妹真人照片

    “如此美人,纵铁石心肠之人也难免不会动心。”朱文正以为这样一来,父亲就会享用这个美人了。可结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朱元璋摆摆手道:“今晚不便!”美色当前,朱元璋却不享用,显然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不能,是因为就在他得到美人的当日,他就接到了军中将士胡德济将妓女带回淫乱、扰乱军纪的消息。此时的朱元璋

  • 南宋士兵宁愿饿死也不吃小米?事情的背后,还藏着这样悲惨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宋时期士兵的饮食,南宋粮食危机,南宋时期有小米吗

    这件事最先被记载于《三朝北盟会编》,书里是这样说的:“遗弃粟米如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路上被(金兵)遗弃的粟米,像山一样堆积,但是,宋朝军队大都是福建、浙江一带的人,他们从来都不吃粟米,因此,每天都有人饿死。《三朝北盟会编》是一本怎样的书籍,这里不做

  • 一生不被张居正重用的海瑞,难道像历史讲的一样是个无能清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海瑞不受重用真的吗,历史上张居正为什么不重用海瑞,海瑞跟张居正的关系

    1566年,海瑞写了一封奏折,名叫《治安疏》,把当时的皇帝嘉靖皇帝怼了一顿,并且明里暗里嘲讽皇帝不理朝政、迷信巫术、生活奢靡,不顾民间疾苦,致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要知道,1566年可不是一个平凡的年份。有一部电视剧就叫《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说这一年不平凡呢?在这一年,嘉靖皇帝驾崩了。所以啊,海

  • 古代间谍有多厉害?宋朝靠一“和尚”,轻松除掉敌方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第一间谍,宋朝最厉害的间谍排名,宋朝的间谍机构有哪些

    历代帝君,都高度重视“间谍”的作用,也会设置各类机构,培养间谍人才。中国历史的第一个间谍可见《左传》“使女艾谍浇”,说的是夏王朝被“颠覆”后,复国的少君派出了一名叫“女艾”的间谍,放于浇身边。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既然从事的是“非同寻常”的任务,那么,对“间谍”

  • 朱元璋没有文化?你怕是坐井观天,人家可是一位会作诗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的勤奋有多厉害,朱元璋做皇帝时有文化吗

    ①朱元璋没有文化;②他无法批阅奏折;对于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大家肯定低估。在潜意识中大家认为朱元璋就是一个农民兼乞丐出身,肯定没有什么文化。这确实是朱元璋先天条件的不足。先按下不表,先来说这个奏折。因为明朝的时候,包括之前都没有奏折。它是清朝的产物,而且这个奏折不属于官方的文书。它的类型包括:奏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