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封赏功臣,张良献计:先赏你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刘邦封赏功臣,张良献计:先赏你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2:26:29

公元前二零二年,刘邦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喜获龙椅一把,从刘亭长变成了刘皇帝。领导的位置坐稳后,自然要轮到给下面的论功兄弟们分红了。在刘邦眼中,萧何张良等人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的决策以及后勤供给,是刘邦得到天下的根本原因。

于是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所受的食邑应该最多。

不过,将士们不服了。他们认为这些书生能有多少功劳?大汉的土地还不是他们一寸寸用血肉垒起来的?于是嚷嚷道: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武将轻视文臣的现象历来都有,就连刘邦当初也非常不尊重儒生,生气了甚至会将他们的帽子揪下来撒尿。刘邦手下的将士们有如此心态多半也都是受刘邦的影响。

可现如今,刘邦的心态变了,就对着这些将士们一顿臭骂: 你们知道武将与谋士的关系是什么吗?你们就像猎犬,而谋臣就是猎手,让你们咬谁就咬谁!

虽然重视了文臣,但刘邦好骂人的毛病却没有一点改变。这话虽然“话糙理不糙”,可终究难听了些,而将士们也只好忍了。

“安抚”好将士们,刘邦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封赏了。

张良作为刘邦的智多星,曾经帮他想出了许多奇谋,可以说是刘邦的人生导师,就连他自己也称赞张良: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于是他大手一挥: 你在齐国随便挑选三万户吧,都给你!

要是一般人突然收到老板的巨额奖金,还不得笑开了花,但是张良毕竟是“智者”,他看到将士们因为封赏的事非常不服,自己就没必要触这个眉头了,况且自己出身贵族,对于钱财名望也早已看淡,所幸就看开点。

于是推脱道: “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张良的这个行为让刘邦很高兴,而下面的将士们,也很舒服。

之后刘邦先后封赏了二十多个功臣,可之后就再也封赏不动了,因为刘邦的封赏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是否亲近,而不是仔细调查评价他的功劳。尤其是那些刘姓亲朋,只要沾亲带故的统统封王做候。至于那些立下战功的将士,则只有少数几个得到封赏。

如此下来,群臣再次吵了起来,各个争功,刘邦大怒之下,直接停止了封赏大会:让你们吵,冷静下来再说吧!

这事一拖,就是一个月。

有一次刘邦在宫中游玩,忽然看到远处的沙地上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刘邦就问道:这些人在说些什么?张亮回答道: “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刘邦一听,顿时不明白了:这天下刚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紧接着,张良就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陛下从一届布衣开始,最终成为一代帝王,靠的不就是这帮给你卖命的兄弟们么?他们之所以追随你,就是因为看好你,觉得日后能成大事,而自己也跟着沾光,得到封赏。

如今终于平定天下,到了获取回报的时候了,你却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封赏,受封的也都是平日里与你关系好的人,惩罚的也都是你讨厌的人。这些将士正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封赏,甚至是害怕被你诛杀,因此才聚众谋反啊!

刘邦一听,顿时明白了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太公平,于是赶紧向张良请教。

张良问道: “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刘邦答曰: “雍齿,这小子数次害我,并且羞辱我。我本想杀了他,可念他有大功,又不忍心杀他,这件事大臣们都知道。”

张良一听,立刻就有了主意: “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张良此计甚妙,因为臣子们为何谋反?不就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或者是害怕哪里惹到了刘邦,而落得杀身之祸吗?如今刘邦连一个他最讨厌的人都能赏赐,那么会少得了其他人吗?张良此计绝对是稳定人心的一个绝妙方法。

稳定过人心之后,刘邦也不再全凭喜好进行赏罚了,而是仔细评估每个人的功劳,让众人得到相应的赏赐。结果就是:

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对这件事记录的很透彻,让人读到这里会感慨张良随机应变的智慧,寥寥几句就破解了诸臣反叛的局面。

不过仔细读来,张良的智慧可不仅仅如此,司马光发现了常人很容易忽略的一点。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张良的这句话:“ 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 “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商议谋反!”按照正常的逻辑,张良用了反问的态度,岂不是代表这件事他提前知道吗?意思就是表明, 这件事我都知道,你难道不知道?

《资治通鉴》认为:

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

这张良是刘邦的心腹,必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而诸将谋反的大事,张良既然提前知道,哪有等到刘邦亲眼目睹之后才告知于他的道理?

那么张良为何如此做呢?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引导刘邦,毕竟亲眼见到了要更加深刻。倘若张良直接告知刘邦,说这些大臣要谋反,那么刘邦极可能直接将他们诛杀,一旦双方正面发生冲突,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前面也提到了,刘邦全凭爱憎进行诛赏,并且嘴下不留德,这使得群臣人人自危。这种状态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张良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刘邦与将士们的矛盾,希望通过这件事,刘邦能做到公正无私,而臣子也不再猜疑恐惧,国家才能长久。

很多时候,劝诫他人也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劝诫领导,更要掌握技巧。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张良评价道:

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资治通鉴》就是如此,对于历史事件的剖析非常透彻,往往能够看到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不仅学会了“领导如何给员工分红”,还能学会“员工如何劝诫领导”,可谓受益匪浅。“帝王之书”的美誉,可不是空穴来风。因此,笔者建议大家多读一读《资治通鉴》,这部著作越读越有滋味。

《史记》与《资治通鉴》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记录历史,后者是解读历史。为何《资治通鉴》被誉为“帝王之书”?就是因为司马光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方便读者“以史为鉴”,将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点发挥到最大。

就比如笔者今天写的这篇文章,倘若没有司马光的解读,又有多少人能够注意到张良更深层次的智慧呢?因此,笔者建议各位可以读一下《资治通鉴》,绝对受益匪浅。

不过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朋友,阅读原版《资治通鉴》比较吃力,因此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白话版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台湾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并且在翻译的时候严格遵守原著本意,绝不平添枝叶。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更多文章

  • 明明什么都不会的刘邦,为何能够受到众人的支持,并夺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是怎么一步一步获得天下的,刘邦就靠这三句话夺得天下,刘邦是靠什么打天下

    《史记》中详细记载了,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各个地方都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危险,此时的沛县县令担心沛县遭到起义军的攻击,为了保住自己沛县县令的官职,他下令将刘邦叫回。与此同时刘邦一行人便回到了沛县,沛县县令看到刘邦带领的百来号人吓都吓死了,以为刘邦是来杀自己的,紧闭城门门不让刘邦进来。面对刘邦浩浩

  • 蜀汉王朝水军最强战将,击败陆逊,横扫司马懿,却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陆逊司马懿刘备三势阵,陆逊和司马懿的谋略实力,三国时期陆逊和司马懿两个谁厉害

    在第16期,我讲述蜀汉王朝一位名气很大的武将——向宠,他是刘备夷陵之战后活下来的,具有将才气质的武将,被刘备和诸葛亮非常的看重。在蜀汉王朝政治体制下,只要能够活到足够久,而且有足够的战争经验,无疑就是蜀汉王朝的瑰宝。很显然,向宠本来应该是蜀汉王朝难能可贵的瑰宝,可惜,却因一次领兵征讨蛮夷阵亡,在历史

  • 若三国时期曹冲不死,孙策尚在,蜀国刘封继位,历史又当如何书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策和刘封谁厉害,曹冲和孙策,三国时期的曹冲

    我一直向往着那个战火频繁,却也不缺似水柔情的年代。那个时代英雄辈出,董卓吕布为得貂蝉的虎狼相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蜀吴的赤壁之战逆转乾坤、三分天下,诸葛亮智斗百官,看孙权力斩桌角誓抗曹,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云长坂波大义护阿斗和张飞的大吼退曹操。在这个危险而刺激的时期,我可以感受到曹操欲实现统一

  • 于右任题额“诸葛庐”:诸葛亮精神遗产,提振民族抗战士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于右任名言,于右任个人资料,于右任对联60副欣赏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遗产日。南阳市博物馆、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在卧龙岗举行了《文化遗产日:纪念于右任题额“诸葛庐”八十周年》座谈会。(以上文图来源:笑傲风月美篇)作者/风行卧龙首发/文化影响力今年,是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为南阳诸葛庐题额80周年。为此, 诸葛躬耕地 、 南阳卧龙岗举办了纪念活动。

  • 《三国志14》全新剧本:若关羽麦城不死,蜀国能否北上拿下大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志14关羽分析,三国志14刘备守城,三国志14蜀国后期弱

    那么如果关羽当时打完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后迅速回防请援,这样一来成功守住荆州、关羽又没有战死的情况下,蜀国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阿鸯就看到有《三国志14》的玩家自己制作了一个IF剧本,来假想如果关羽不死,蜀国会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在关羽打襄樊之战的时候,玩家就需要让其他将士奔赴荆州麦城。接着关羽就

  • 曹操:有否本事,一看便知,有本事的人,往往具有这三种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曹操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个聪明人,曹操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曹操统一北方之前,是一位成功者,他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他能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明白手底下跟着他的人,到底为了什么?曹操不光能驾驭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本事,曹操一看便知,今天咱们结合史料,为大家分析有本事人的三个特征。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不与世俗的人交流,有才华,会识别老板(不合群)

  • 关羽水淹七军斩了庞德,不想他的后人竟为庞德的后人杀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水淹曹军抓庞德,关羽杀庞德,关羽后人为何不杀庞德

    《三国演义》中,庞德曾经抬着棺材和关羽决斗,誓要挫关羽三十年之锐气。与关羽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后庞德使暗箭伤了关羽,关羽用计谋放水淹七军,庞德被擒,不投降而死。但据《蜀记》记载,关羽后人最后竟然都被庞德的儿子所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庞会,魏将庞德之子。曹丕登王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

  • 他恐怕是最想战胜关羽的人,虽失败,但武功恐怕还要略胜羽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战场打仗,带一口棺材的不多见,但是庞德就这样做了,当然他是为关羽准备的,同时也为自己准备,反正这棺材按照他庞德的意思是非得派上用场不可。听了庞德主动要战关羽,曹操大喜说:“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可见曹操是知道庞德本事的,因为他知道关羽的本事。庞德也是斗志昂扬,决心要“挫关某三

  •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你看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禅投降后蜀汉有多惨,蜀汉刘禅期间有多少名将,蜀汉刘禅为什么投降

    刘备建立的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开国是最难的。当曹操官渡之战灭掉袁绍时,孙策已经打下了江东,而刘备却还在东逃西窜,无立锥之地。当曹操灭掉乌桓,准备向荆州刘表发起攻击时,孙权已经当了几年东吴大哥了,刘备却对刘表哭诉:瞅瞅我,半生蹉跎过,如今大腿上都长了赘肉,却还是一无所有。啥叫差距?这就是差距,好在刘

  • 刘备攻打西川地区,为什么把庞统带在身边,让诸葛亮镇守荆州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统死后刘备是怎么攻打西川的,庞统打西川视频完整版,刘备为什么先带庞统去西川

    小编觉得首先是为了能够成功地占领益州。刘备知道虽然益州的长官比较懦弱一些,可是在他的手下也是有着非常多有才能的人。如果自己贸然率领军队前去去攻打的话,肯定会遭到对方的积极抵抗,甚至还会给部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至于能不能取胜也就变得很难说了。所以在这,带着一个比较出众的谋士在身边,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