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难怪刘禅不战而降,你看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你看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1/19 22:35:12

刘备建立的蜀汉,在魏蜀吴三国中,开国是最难的。当曹操官渡之战灭掉袁绍时,孙策已经打下了江东,而刘备却还在东逃西窜,无立锥之地。

当曹操灭掉乌桓,准备向荆州刘表发起攻击时,孙权已经当了几年东吴大哥了,刘备却对刘表哭诉:瞅瞅我,半生蹉跎过,如今大腿上都长了赘肉,却还是一无所有。

啥叫差距?这就是差距,好在刘备抓住了,赤壁之战这最后的一次机会。自此后终于翻身把歌唱,耍赖也好,不讲武德也罢,反正刘备一竿子插入了西川。

对刘备忌惮心最重的,除了曹操外,恐怕就是周瑜了,临死前还在叮咛孙权,你把刘备养在荆州,等同于养虎。奈何天嫉公瑾,36岁英年早逝,孙权也并未把他这话放在心上。

以至于刘备都杀入西川了,孙权还觉得没事了,结果东吴一位神算般的人物,吴范坐不住了,对孙权说:“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

孙权一撇嘴表示:瞎白话个啥,吕岱刚从刘备那里回来,都告诉我了,如今的刘备已经半死状态,还想夺西川?做梦!(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吴范显然恼了,也不管君臣之礼了,说道:“我是给你在说天道,你瞎打什么茬?吕岱说的那些都是人事!”(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

后世都说,刘备入川犹如免费旅游。实则真实的情况是,他差点死在西川。但凡刘璋或孙权能重视一点,或醒悟得早一点,刘备真就交代了。至于曹操,他那时无暇他顾,正跟马超死掐呢,等于马超间接救了刘备一回。

这就是刘备艰难的开国。奈何刘备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蜀汉,竟然被儿子刘禅轻轻松松就葬送了。而且一句“此间乐不思蜀”,就让刘禅成为了“永远长不大的阿斗”。

二、能力越大,责任越重

那么蜀汉为何亡得那么“洒脱”?有人剑指诸葛亮:就是他,天天北伐啊北伐的,穷兵黩武,把蜀汉搞崩了。

当然还有姜维,没诸葛亮的本事,却比诸葛亮还不自量力,他的九伐中原刚结束,蜀汉就亡国。所以一个诸葛亮,一个姜维,要为蜀汉灭亡承担责任。

还有人眼光更长远,指着关羽摇头:就是他,拒不执行联吴抗曹的方针,骂黄忠比武马超,在内部制造矛盾,还擅自开襄樊之战,导致荆州丢失,刘备为了给他报仇,发动夷陵之战,又惨败给陆逊,所以,罪魁祸首是关羽。

其实笔者觉得,这就是所谓的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当人们纷纷指责诸葛亮、姜维和关羽时,其实也反向证明了,若没有诸葛亮和关羽辅佐,刘备想开国蜀汉,就犹如镜中花。

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打开了刘备视野,让刘备拥有了清晰且可行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刘备在白帝城死后,若不是诸葛亮独臂撑天,蜀汉早就亡了。

关羽的武略,是蜀汉最高级别的,单挑、统兵外加水战样样皆精。尤其是水战方面,让孙权提心吊胆。孙权不怕曹操,是因为曹魏没有能水战大将,但关羽的荆州水军,比东吴水军还猛,因此孙权这才说啥也要搞死关羽。

姜维更是蜀汉最后的屏障,刘禅那都投降了,姜维却还在谋划着,借邓艾之力,复国蜀汉,只不过最终没有成功罢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蜀汉数来数去,也就这么点牛人们,比不得曹操和孙权,因为笔者宁肯认为:指责诸葛亮、关羽和姜维,无非反应的是,“爱之深痛之切”的复杂心情罢了。

那么刘禅为啥最终要不战投降呢?笔者认为,这就要从绵竹之战说起了。因为这一战中,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几乎遭到了团灭……

三、绵竹之战

司马昭之所以,执意发动这次灭蜀之战,根由就在于他杀掉了魏帝曹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谓内部问题,外部解决,因此灭蜀之战,从这个角度来言,就是一次转移焦点之战,司马昭动用了十八万人马,以心腹钟会为主帅。

当时的姜维,已经注意到魏军的动向,由于此刻他在沓中屯田,便一封奏折告知刘禅,务必注意,应采取行动(《三国志》: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可惜刘禅却听信黄皓之言,而不予理睬。情况已经摆明:司马昭必须要打,且还要大打,动静越大越好,刘禅却认为没事,酒照喝,舞照跳。正是在这种态势下,灭蜀之战开启了,司马昭分三路大军,分别由钟会、邓艾和诸葛绪统领,扑向蜀汉。

危难之时,姜维爆发出超常的才能,概括来说就是: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终于在剑阁,把钟会给顶住了!须知满打满算姜维才六万多人马,对方却是十八万。

也就是说,姜维用六万人马,愣是顶得钟会上不去下不来,都开始盘算着撤军算了,毕竟都拿下了汉中,这就是大功劳,完全可以向司马昭交差。但邓艾却不答应,表示自己带着三万人马,去偷袭阴平。

结果邓艾还真得手了,最终带着一万多人,杀入到了蜀汉腹地。这一下刘禅慌了,怎么办?姜维明显是回不来,就只能自救。于是诸葛亮之子,卫将军诸葛瞻临危受命,带着刘禅的禁卫军等,杂七杂八大致有三万人马,开赴绵竹抵挡邓艾。

诸葛瞻虽是诸葛亮之子,却是第一次统兵。同时他手下的人马,也是跟他一样,平日里跟着刘禅,摆个POSE啥的,显得很威武,但从见识过战场的残酷。

所以,这就决定了虽然诸葛瞻手下人马比邓艾多,却始终差那么一口气。而这口气,则是必须经过血与火的锤炼,才能培养而成。

因此,绵竹之战,虽诸葛瞻指挥有误,但还真不能太苛求他。倘若他真能打赢了这一战,那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这支军队,都意味着变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师。一切只能说,蜀汉当亡!

因此虽在开局之时,诸葛瞻一度占据了优势,打得邓艾手下,纷纷要求撤军。可邓艾是百战之帅,清楚此刻退兵就意味着全军覆没。故而拿出必死之勇气,向诸葛瞻进行反扑——向前有生路,退回一步,就杀谁!

这一下子蜀汉这群新兵顶不住了,被打得崩了盘。绵竹之战,变成了蜀汉灭国前的最后一战。

须知刘禅为了打赢此战,拿出了所有老底,并把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几乎全派来了,因为刘禅非常清楚,在生死存亡之时,只有这些开国功勋的后代,战斗意志才是最坚决的。

四、战死的开国功勋后代们

那么绵竹之战,有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殉国?共五位!

分别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战死。

张飞的孙子张遵,战死。

黄权的儿子黄崇,战死。

李恢的侄子李球,战死。

再加上赵云的儿子赵广,战死在沓中。

以上这些位,都是正当年,属于蜀汉顶梁柱,却遭了团灭。为啥绵竹之战后,蜀汉朝廷上一片投降声,就没有臣子主张抵抗?道理就在这,蜀汉的主战派,不是在外面征战,就是死于绵竹之战,自然发不出声音来了。

于是,刘禅这才选择不战而降,说来说去,非是不战,而是绵竹一战过后,蜀汉的脊梁断了……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刘备攻打西川地区,为什么把庞统带在身边,让诸葛亮镇守荆州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统死后刘备是怎么攻打西川的,庞统打西川视频完整版,刘备为什么先带庞统去西川

    小编觉得首先是为了能够成功地占领益州。刘备知道虽然益州的长官比较懦弱一些,可是在他的手下也是有着非常多有才能的人。如果自己贸然率领军队前去去攻打的话,肯定会遭到对方的积极抵抗,甚至还会给部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至于能不能取胜也就变得很难说了。所以在这,带着一个比较出众的谋士在身边,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

  • 47岁才开始创业的刘邦,为何能在七年内成为一国之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的发迹史,刘邦为啥能当老大,刘邦为什么能成为统帅之才

    同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刚把都江堰建成,秦昭襄王提前破坏了周赧王姬延发起的联合六国抗秦的计划,这位周天子因此欠下巨额债务,留下了“债台高筑”的成语典故。西方迦太基人正在同罗马人展开海战,罗马人二连胜KO迦太基。此时,距离刘邦起义还有47年,建立汉朝还有54年。西汉版图从起义到建立西汉,他仅用了七年,而

  •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红楼梦刘姥姥一句话,道尽贾府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红楼梦刘姥姥二次进贾府,刘姥姥眼中的贾府有什么特点,红楼梦刘姥姥与贾府啥关系

    对于人情往来的处理,王熙凤是很在行,于是这一次刘姥姥想要和王熙凤要到钱还是不容易,可是刘姥姥毕竟还是很聪明的人,她最后用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让王熙凤笑而不语,这话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第一,刘姥姥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早就知道来意,故意先哭穷因为贾府家大业大慕名而来的人很多,王熙凤只需要一眼就能够

  • 华妃真面目揭秘:生前包揽雍正所有子嗣,雍正府的受宠冠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妃死了雍正的反应,雍正时华妃简介,雍正与华妃真实名字

    雍正真正的心头爱究竟是谁?《甄嬛传》中华妃,骄纵跋扈,敢随便就把皇上的妃子赐死。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谁也不放在眼里。然而历史上的华妃果真如此吗?真实的华妃又是啥样的呢?剧中的华妃,拼尽全力也没有给皇上生下一儿半女,我们都知道是因为雍正忌惮年家的势力,不让她诞下子嗣。然而事实上,在华妃活着的时候,她

  • 乾隆73岁还要下江南,江南到底藏着什么,让乾隆接连6次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的6次南巡,历史上对乾隆六次南巡的评价分析,乾隆一生有多少次偷偷下江南

    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时长60年,禅位为太上皇后仍继续训政,实际的掌权时间长达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更是大清唯一的太上皇。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文治武功的基础

  • 康熙留下遗诏,务必诛杀此人,为什么雍正皇帝抗旨不遵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传位雍正遗诏解密,雍正为什么留下了遗诏,雍正到底改没改康熙遗诏

    雍正皇帝在整个清朝皇帝中都算是比较勤政爱民的,他接手后的大清朝其实只是一副空有好看的皮囊而已,内部已经千疮百孔,国库空虚到只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地步。而经过雍正13年的励精图治,大刀阔斧的改革,到乾隆接班时,大清朝才真正算是康乾盛世。也足以可以看出康熙看人很准,把接班人选对了。可是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

  • 李鸿章派刘铭传去陕西帮助左宗棠,左宗棠为何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左宗棠在1866年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部进入陕甘地区,1868年正式授任陕甘总督。最初的几年,左宗棠在陕甘地区的战事并不顺利,还在1870年折损了大将刘松山。刘松山本是曾国藩部将,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刘松山率领的老湘营又是左宗棠大军里的主力部队。刘松山的折损,让左宗棠甚为痛惜。就在左

  • 清朝末期的自救变革,清末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末最终的新政,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的根本原因,清末新政感悟600字

    这次变革和之前洋务运动不一样,反而和之前被慈禧太后掐灭戊戌变法很像,区别就是影响的范围,这次变革包括了立宪、军事、官职、法律、商业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改革对当时的中国确实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可是就在这个改革之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大清就灭

  • 晚清灾荒不断,李鸿章为何强烈反对朝廷发布的禁酒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减轻旱灾的影响,清廷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赈灾,其中一个措施是发布禁酒令。1877年12月,由于旱灾已经非常严重了,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御史胡聘之奏报朝廷,请求严禁烧锅。在古代,酿造白酒的作坊被称为烧锅。因为在北方一带,人们通常用铁锅来蒸煮米谷,从而提取蒸馏酒。胡聘之认为,禁止作坊酿酒,会减少粮食消

  • 白莲教起义是怎么把乾隆皇帝逼得搞“魔法攻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白莲教教义,乾隆末期白莲教视频,乾隆年间有白莲教吗

    一、太上皇“念咒”乾隆六十年(1795年),此时已经八十五岁的乾隆决定禅位。他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乾隆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但实际上清朝的军国大事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中。就像乾隆自己说的那样,“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然而太上皇乾隆军国大事办了还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