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越王勾践,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他,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多人在艰难困苦,遭遇困境的时候拿来激励自己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而她的妻子陪伴他度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我们平民百姓尚且知道糟糠之妻不可弃,作为一国之君的勾践肯定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那么为什么雅鱼最后却自杀了呢?
[var1]
其一,雅鱼承受过侮辱,知道自己没有好下场。
在卧薪尝胆的过程中。伍子胥为了试探勾践,将雅鱼当着勾践的面,献给晋国使者侍寝,勾践作为一国之君,自己的妻子遭受如此大的侮辱,自己却只能摆出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自然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勾践就心疼雅鱼,反倒是开始对雅鱼开始了疏远,而雅鱼自己也深知,作为越国的王后,不能是一个被他国使臣侮辱过的女人,所以便自杀了。
[var1]
其二,雅鱼可能有着某些心理疾病。
都说强烈的反差对比会对精神造成刺激,那么对于雅鱼来说反差可以说是足够大并且足够多了,雅鱼本来是一国的王后,身份尊贵却没想到一朝国破家亡,沦落成为奴隶,这是一个巨大的身份地位上的反差。
而在吴国的奴隶生涯好不容易过去,回到越国,心中便已经有了病态,准备好好享受一番,将那段可怕的经历给忘却,没曾想越王对待自己的态度却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此刻这个刺激对雅鱼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大了,而饱受精神折磨的雅鱼选择了自杀。
[var1]
其三,勾践心态的扭曲。这很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勾践虽然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复国君王,但是不知道是本性如此,还是因为受到过大的屈辱导致他自己的胸襟变得不像一个英雄和君王一般宽阔,在成功复国之后,勾践似乎是对自己所受到的屈辱有了极大的心理阴影,每当面对与自己一同患难的那些臣子,还有雅鱼的时候,都会想到那段糟糕的经历。
这时的他便想尽办法,让这些人在自己的眼中一一消失,先是范蠡,但是范蠡知道勾践的想法,于是自己带着妻子便辞官隐退,在走的时候范蠡还曾劝过文种,但是文种却仍坚持着要辅佐这个与他一同患难的大王,他坚信勾践不会负他。
[var1]
范蠡是对的,勾践绝不是如文种那么想,在屡次见到文种后,勾践终于下定决心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而雅鱼目睹了范蠡和文种的先后离开,心中明白可能马上要轮到自己了,所以便主动自杀。
"卧薪尝胆",一个激励众人的故事,竟以这样一个结局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