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从秦朝将军做到外国的君王,经历实在不一般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从秦朝将军做到外国的君王,经历实在不一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6 更新时间:2024/2/12 5:19:13

他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多年,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一个带兵打仗的“匹夫”,变成一个令吕后都无比忌惮的“土皇帝”的呢?

事情要从赵佗平定南越之后说起。

事实上,当初平定南越之时,赵佗也只是一个副将,他的顶头上司是任嚣。因此,在南越设郡之后,赵佗只是南海郡的一个小县令,但却很受郡尉任嚣的赏识,在任嚣的手下是如鱼得水。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中原地区在赵高等奸臣的努力下,终于结束了安稳的日子。

局势动荡,人人自危,在这个关键时刻,任嚣不仅一病不起,还在弥留之际为南越找了一个杰出的继承人——赵佗。之后,在任嚣的嘱咐和支持下,赵佗迅速将南越上上下下的官员清洗了一遍,使得南越的势力全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为乱世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03年,这一年秦朝这艘破败不堪的旧船终于不堪重负,倒下了。与此同时,赵佗抓住了这个时机,迅速出手,带兵灭了桂林郡和象郡后自立为王,称:南越国。

这时候的南越国实力飞涨,虽然,没能加入争夺中原大地的战争之中,但也没有几个人敢轻易招惹它。直到刘邦在中原角逐之中胜出后建立了汉朝,赵佗审时度势的向汉朝称臣纳贡,当然,这一次的低头,换来的是南越国的飞速发展。

借此时机,南越引进了中原大地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再加上,国内稳定的环境,南越的经济、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然后,好景不长,吕后执政,局势急转直下,汉朝在对待南越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的汉朝禁止铁器,牲畜,农具等流入南越。

对此,赵佗自然是强烈反对。之后,为了防止吕后和身边的长沙等国达成协议,使南越腹背受敌,赵佗脱离了汉朝,再一次称帝,并派军攻打长沙,掠夺了不少领土。吕后闻之大怒,派遣十万大军攻打南越。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支庞大的军队在没有越过南岭之前便溃败了。

原因是:士兵受不了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纷纷病倒。最终,南越由于地理优势不战而胜。再后来,吕后归天,曾经说服赵佗归汉的陆贾,再一次来到南越,费尽心机使赵佗再一次归附汉朝。其实,赵佗的才华不必多说,在他死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南越便在汉朝的铁蹄下灭亡了。

那么,赵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对于他的评价自然是众说纷纭,但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来说,首先,取决于这个人的才能大小,其次,是这个人是否有过杰出的成就,当然,也少不了对其人品的探究。

从能力上来说,赵佗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要知道,在赵佗之前,也有将领受秦始皇之命征讨岭南,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直到赵佗为将,仅仅花了四年半的时间,便将整个岭南打得服服帖帖。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中国的版图扩大到了岭南地区。

除此之外,无论是秦朝灭亡后他出兵桂林等地的狠辣果决,还是被吕后制裁后果断攻打长沙时对大局的精准把控,都可以体现出他军事方面的杰出才能。都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想来赵佗死后不过二十年,岭南便被大汉打得没有丝毫招架之力,也与岭南失去这位优秀的军事家脱不了关系。

更何况,赵佗的领导才能也是极为突出的,岭南被占领之后一片狼藉,千里荒芜。而赵佗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引进中原的先进文化、资源,不仅逐渐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还摒弃了游牧民族的陋习,优化了工具,最终,扭转了这种局面。

以至于,在他的治理下,当初的南海郡逐渐成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庞然大物。可见,赵佗的治理才能还是非常卓越的。

然而,至于赵佗的功绩,不谈他第一次将岭南之地划入中国版图,仅仅是他在民族融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就足以让后来的不少君王为之汗颜。

事实上,赵佗民族融合意识的产生,与当年征讨岭南之地的遭遇密切相关。

其实,征讨岭南之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一次大挫折,即:主将在没胜利之前被敌人斩首。而且,更讽刺的是,这位主将不是死在了战场,而是被一群陷入绝境的百越人围杀至死。此外,引起这群人激烈反抗的原因,便是:军队对当地百姓的肆意摧残。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任何人被逼入绝境之后所爆发的力量,都是惊人的。因此,赵佗在南越执政时,便汲取了此次教训,鼓励士兵追求当地女孩,大力推行中原文化、礼仪,不仅极大促进了当地的民族融合,还减少了南越的内部矛盾。

在人品方面,由于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太少,都是只言片语,我们也不好对他作出评论。不过,想来一个有如此能力的人才,一般情况下人品也差不到哪去。

因此,赵佗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南下第一干部”。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刨个根,问个底,研究一下赵佗究竟是不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虽然,赵佗活了103年,但严格来说,他只是南越国的皇帝,不是中原的皇帝,因此,从根源上说,他不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应该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仅在位时间就整整六十年。

参考资料:

【《大越史记全书·赵纪》、《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南越国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不是出色的战将,却有着非凡的政治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云历史人物评价,赵云历史上真正的样子,历史上的赵云从出生到死的事迹

    在小说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并且“五虎上将”,排位还在马超黄忠之前,实际上当我们去细看《三国志》赵云救刘禅一事之后得到“牙门将军”一职就能看出,赵云身上的定位更多的是“谋士”,牙门将军定位是——任职者与主公关系亲近,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可见历史上的他是和关、张、黄、马四人不同,充其

  • 明朝官员有多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级别工资不到西汉官员3%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官员俸禄真的低吗,明朝官员收入有多少,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官员

    顾炎武没有直说明朝官吏贪腐成风是因为工资太低,但是言语之中的怨愤,仅从这十余个字里就彰显无遗。那么,明朝百官俸禄到底有多薄?明朝正一品官员月俸87石,从一品官员月俸72石;正二品官员月俸61石,从二品官员月俸48石;从三品官员月俸35石,从三品官员月俸26石…一级一级往下降,到了正九品、从九品官员,

  • 刘邦霸气无比,开创大汉帝国,为何8子只有1个真正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是最厉害的帝王吗,刘邦为什么四年就取得了天下,历史上刘邦的最后一个儿子

    在中国古代史上,每逢两个朝代交替之际,便会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有的以智谋登上历史舞台,有的以武力,但最牛之人,还是那些能够指点江山的人物。秦汉之际,出现了多位牛人,比如气吞山河的项羽,比如力挽狂澜的章邯,比如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陈胜吴广等,但“龙种”只有一位,便是刘邦。刘邦在枭雄丛生的乱世,经

  • 曹操当年掘了谁的陵?所得供养全军3载,原来挖出这么多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一共盗了多少帝王墓,曹操一共挖掘过几位皇帝的墓,曹操都盗了哪些墓

    当然,以上这些多半是小说和影视润色过的盗墓者形象。不过,这四大派中的“摸金”和“发丘”两派,倒是确确实实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这两派最开始其实并不是民间的盗墓门派,其本身是属于古代军队中的一支。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这两派在史书上的官称“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便能够看出一二

  • 关羽在阵前通名时,为何从不说自己的籍贯,只因他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是唯一的阵前斩将么,关羽的籍贯和原名,关羽在正史中到底有多强

    而且,尤其是在武将这一方面的人才,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譬如,西凉的马超、常山的赵云、燕地的张飞、河北的颜良和文丑等。因此,三国时期每当两军对战主将在阵前叫阵时,凡是稍有一些名望的武将皆会率先自报家门。譬如,类似于“我乃常山赵子龙”和“燕人张翼德在此”等这样自报家门的方式,在三国时期可谓屡见不鲜了。而这

  • 韩信年轻时没钱没人脉,也没打过仗,为何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信为何只活到三十二岁,韩信早年为什么落魄,韩信年轻时有多少岁

    韩信在横空出世之前,钻过流氓的裤裆、蹭过朋友的干粮、忽悠过洗衣服的大娘,却并没有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也没有展示过财力和人脉。可是,韩信加入刘邦的队伍之后,马上就表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韩信在军事上有多厉害呢?请看他的对手: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摧枯拉朽一路平推到秦都咸阳,所遇秦军无不望

  • 曹操路过一女子墓碑上书八个字,走出30里后才明白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小故事曾经在杨修被杀的时候,人们在总结杨修恃才傲物的时候的一条内容。杨修聪明不知收敛反而到处卖弄。最后终于因随曹操征伐汉中的时候,妄加揣测鸡肋的号令而酿成杀身大祸。把小命弄丢了。事情经过曹娥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孝女。其父曹盱在端午节江边祭祀的时候失足掉入水中,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14岁的曹娥就

  • 中国最常见的5个姓氏,很可能是匈奴后裔,看看里面有没有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匈奴后人姓氏对照表,现在哪些姓氏是匈奴人后裔,匈奴族姓氏大全

    匈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可见匈奴与华夏族同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西周时期的犬戎等部族都慢慢汇入了逐渐崛起的匈奴,匈奴曾经是中原王朝最强大的敌人之一。自周朝伊始,匈奴便一直不断侵扰边境,试图入侵中原。中原各个王朝或与

  • 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获胜,三国形式将会如何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夷陵之战刘备有多难,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

    刘备作为蜀汉的帝王深知天下形势,无论是卧龙先生的隆中对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荆州都是绕不过去或者说不可或缺的支点。所以所谓替二弟报仇只是蜀汉东征孙吴的一个旗号而已,甚至为这个把三弟张飞都搭进去了也必然要发动东征。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荆州的得失关系着蜀汉的未来。只是结果没有达成,夷陵之战的失败让孙权把荆州基

  • 刘邦有首鸿鹄歌,北大校长误读一个字,世人误解整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的代表诗句鸿鹄歌,刘邦的鸿鹄歌和大风歌哪个早,刘邦的鸿鹄歌拼音原文

    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北大原校长在一次讲话中,鼓励学生要立鸿鹄志,但他不小心把鸿鹄志读成了鸿浩志,曾引起一阵议论。鸿鹄等同于远大的志向,几乎是共识。因此,许多人把这首《鸿鹄歌》当作豪气冲天的励志诗,立志诗,大多是这样转译的:鸿鹄飞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