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北大原校长在一次讲话中,鼓励学生要立鸿鹄志,但他不小心把鸿鹄志读成了鸿浩志,曾引起一阵议论。鸿鹄等同于远大的志向,几乎是共识。因此,许多人把这首《鸿鹄歌》当作豪气冲天的励志诗,立志诗,大多是这样转译的:
鸿鹄飞向天空,一飞数千里。
凭借丰满的羽翼,翱翔四海。
翱翔四海,谁也奈何不了我?
即使有利箭,又能把我怎么样?
多么豪迈,多么志得意满,似乎和《大风歌》一样,有胸怀世界,傲视天下的气势,很是符合刘邦的英雄气概。不过,这真是一首满怀豪情的得意之作吗?
其实不是,不但不是,而且恰恰相反,它是一首满怀愤懑的不遂意之作,看看刘邦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据《汉书·外戚传》载,汉高祖刘邦因嫌太子刘盈过于仁厚软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而赵王刘如意很象自己,似乎更适合巩固大汉江山,但刘盈是嫡长子,是元配夫人吕雉所生。而刘如意是庶出,是宠妃戚夫人所生。根据历代规矩,废嫡立庶是很忌讳的事情,刘邦很宠爱戚夫人,也很看好刘如意,因此,还是打算另立太子,但他的意见遭到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非常不高兴,认为他们都是受了太子的蒙骗。
虽然刘邦的计划一时未能实现,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另立太子的想法,好在吕雉也在加紧行动,她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最终使得刘邦不得不放弃自己另立太子的打算。
计划落空的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也无可奈何,只能表达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叹。不久,刘邦病重,戚夫人更是恐慌与悲伤,整天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刘邦为了安慰戚夫人,便对她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为我跳支舞吧,我为你放声高歌,于是就有这样一首忧怨缠绵的《鸿鹄歌》,因此,《鸿鹄歌》不只是首无力回天的失意之作,更是一首宛转哀绝的情歌。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误解了这首诗呢?不过,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对刘邦来说虽然是无可奈何的哀叹,但对太子刘盈又是一种无上的赞赏,羽翮已就,横绝四海也是如此,对刘邦来说是悲壮,对刘盈来说是豪放,所以,换个角度看,这确实也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励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