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李自成成为起义军主流的1637-1644年这个期间,清朝的政体已经趋于成熟,大明已经几乎无力阻挡八旗军的进攻。而且曾经的军事科技优势也不复存在,明军的精锐在清军面前,战斗力也是有较大差距的。
1642年,曾经把起义军打的落花流水几乎灭亡的明军精锐(关宁军、秦军),在松锦大战中面对清军时,除了吴三桂带着逃跑的2万多人,其余的10万大军非死即降。
由此看来,明军最后的精锐,在清军面前还是不够打。
说如果没有李自成,那么明军在防守的情况下挡得住清军吗?答案是很难。
大清帝国建立的时候,整个漠南蒙古都已经成了大清的地盘,也是说即使不走防御精良关锦防线,清军一样可以从喜峰口、密云、宣化、大同进犯内地。而这几处的大明守军质量可就不高了,数量也非常感人,想着要挡住清军的铁蹄,历史证明没成功过。
况且当时的大清帝国已经有了数量庞大的红夷大炮炮队,在近代军火面前,大部分都是中世纪特色的关锦防线城堡也就只有挨打的份。松锦大战时,松山城根本撑不住清军的几轮齐轰。就是明军坚守,清军凭借红夷大炮,同样可以把关锦防线硬啃下来。
再者说了,农民起义为啥多,因为辽东战事导致大明的税负太高了,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自然是过不下去了。也就是说清军和农民军其实是个因果关系,在明末官场腐败的前提下,国库的收益想提高只能是加大税收力度,所以农民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活不下去而起义。就算是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孙自成等等。所以农民军这一项,是根本不可能假设没的。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