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果子、饮子、点心,古人也爱吃零食,宋朝小食为何被全民PICK?

果子、饮子、点心,古人也爱吃零食,宋朝小食为何被全民PICK?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12 更新时间:2024/1/26 3:48:54

一、琳琅满目的风味小食

朝小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种丰富精美,不论事物是否普通,都要将它打扮的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宋代不仅人爱打扮自己,对食物的装饰也是非上心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了很多“插食”和“插盘”,就是在节庆日时对食物的精美装饰。

插食是在食物上插上鲜花等物用作装饰,插盘就是将食物放在编制的各式各样玩偶上,或是将食材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形状,最能吸引孩子的喜爱。

宋代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美食,因此必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在市集中林立,《梦粱录》中的“面食店”、“分茶酒店”、“荤素从食店”,还有《武林旧事》中的“市食”,都列举了当时盛行于市面上的各式小食。

南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点心”一类:“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仅此一条就能够看出点心在宋代包含甚广,馒头、包子皆在其中。

在宋代,面食是人们较为喜爱的食物之一。每当节庆日时,宋代人都要吃面来庆祝节日,这成为了当时的风俗之一。因此专门出售面食的店铺十分讲究制作的种类花样。在临安的面食店中就有丝鸡面、猪羊和生面等种类供顾客选择。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宋人在美食方面是极其讲究的。

二、严谨的制作与储藏

1、质量上乘的技艺

《东京梦华录》中的“饮食果子”类店铺更是随处可见,宋代贩卖瓜果的店铺被称为果子行。《东京梦华录》中:“至州桥头西大街,乃果子行。”果子行除了贩卖大量的新鲜水果外,还会卖各地生产的果脯,这些果子店铺遍布在大街小巷,很受宋人欢迎。而且宋人对于果脯类小食的做法更是深有研究。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记录了经过雨水洗刷后的果子制作前如去虫的详细作法,“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虫皆出,乃可食之。”可见宋人在小食制作上耗费的心思。

诚斋的章中也提到:“其法不过煮以梅水,去核,捣印为饼,而加以蜜耳。”宋代人在小食的制作上可谓是经验颇多,宋代的小食如此受欢迎,正是由于人们在制作方法上的娴熟、精巧才使得宋代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果子、点心,带动了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促使宋代的小食行业愈发的繁盛。

2、注重小食的新鲜

除了小食品种繁多、制作精湛之外,宋代对食物的储存保鲜方式也很有心得,将食物密封藏于冰内或是放入地窖中都是比较常见的食物储藏方式。而且宋代贩卖食物的店铺中大多备有冰窖,方便顾客在夏天可以吃到新鲜可口的食物。

另外还有专卖冰冻饮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了宋人即使是在夏天也可以吃到冰雪荔枝膏砂糖冰雪这样的冷饮,并且“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表明了冷饮在当时也是极其受人们的喜欢。

宋代都城的饮品店也是遍布在各处,在《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够看到像“饮子”“暑饮子”这样的饮品店随处都是。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了宋代常见的几种饮品:如甘豆糖 、豆儿水等几十种饮品。可见宋代的人们的确是非常会享受生活,人们对于各类小食的热爱,也使宋代的小食种类更加的丰富多彩。

品种繁多也不影响对于质量的保障,对小食质量的追求,促使宋代人们对于食物的制作和放置都相当仔细。《梦粱录》中记载:“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还有的人甚至“增价酬之,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

食材的新鲜是食客们最为看重的。街头巷尾的小食店对于食物的干净卫生也是毫不马虎。《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宋代都城小食店的情况:“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盒器皿,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在当时的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也对小食的卫生以及外表十分讲究,《梦粱录》中有“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可以看出宋代人不仅热爱生活,对于小食的质量上也是严格把关的。

也正是因为宋代店铺都十分负责的对待他们销售的饮食,既是在品质上有所保障,又保证了小食店铺的口碑,因此宋代的人们才会如此热爱这些小食。

三、文化自由的高度体现

1、足不出户享美食

宋代饮食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代饮食的便利“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宋代的经济往来自由,人们的日常活动也不受限制,路边随处可见小食铺子,街头巷尾也有挑着担子往来贩卖小食的商贩,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在店里直接食用或者带走。这种模式倒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异。

人们对于美食的选择有很多,正店、茶坊、食店都是品尝小食的好去处。并且在宋代就已经有了类似于现在的外卖人员,这类人在宋代被称为“闲汉”,他们可以为客人送去他们需要的东西,十分便捷。

在宋代小说《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中就有对这些人的描写:“一个闲汉,一个筐子,一把刀,几块牛肉,送到顾客面前,当面切。”这在宋代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顾客足不出户,就能够品尝到自己想要的美食。

2、特色鲜明的地方菜系

在北宋时,地域辽阔,南北方地区跨度较大,因此南来北往的商人旅客也是络绎不绝,为了满足这些不同地方的客人们的口味需求,便衍生出了富有特色的地方菜系。在宋代都城,南方和北方菜肴的地方风味饭馆也很常见。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寺东门大街,皆是书籍、幞头。寺南即录事巷妓馆。北即小甜水巷,巷内南食店甚盛。”详细描述了不同方位所林立的店铺具有明显的地域区分,方便南来的客人。

同样“北食则矾楼前四家、段家爐物、石逢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说明在宋代时南北饮食就已经存在了鲜明的风格特色。正是因为宋代人十分重视南北方饮食之间的不同点,才会出现专门卖南方食品、北方食品这样不同口味的食店。

可见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南北方人往来交流密切,为方便到北方来的南方人,而建立了诸多具有南方特色的店铺,而且也受到当地北方人的欢迎,成了当时极其受欢迎的特色。

在南方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南方人饮食主要是以米和水产品为重,像“鱼兜子、煎鱼饭”等都是南方人喜爱的。而北方大多为雨水稀薄的旱地,所以以面食肉类为主。

对于宋代的北方人来说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羊肉。从宋太祖开始,宋代皇帝就极其喜爱羊肉。在皇家的爱好影响之下,民间对于羊肉菜式的发展自然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除了各式店铺中繁复多样的羊肉菜外,还有专门售卖羊肉的店铺,光是以羊肉为原料的菜品就有十几种,充分满足了北方人民对于羊肉的喜爱。南北方菜系的全面发展与普及,足以见得宋代人对饮食的认真推动了小食的市场。

宋代人拥有如此完善的小食市场,不仅美食应有尽有,质量还有所保证,自然会被这些小食吸引。宋代的小食行业能够快速崛起也离不开宋代的制度所带来的便利,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的自由共同促进了小食产业的兴盛。

结语

宋代社会风气的淳朴和自由造就了宋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生活习惯,大街小巷令人眼花缭乱的小食铺子也可以看出宋人对待美食的认真。宋代作为市井饮食的盛世,平民化的政策和发达的商业文化都使宋代小食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宋代由上到下对于美食的热爱也使宋代的小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梦粱录》

更多文章

  • 乾隆和朱元璋,都没杜绝贪官污吏,帝国的规章为何与结果背道而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十种手段,朱元璋为什么治不了贪官污吏,传奇皇帝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帝国的构成是一种权力的框架,而只要是权力社会,就不会被提倡腐败,其实不仅是权力社会,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和制度会提倡贪污腐败,无论是民主的、君主的、专制的、共和的,腐败只会导致其走向灭亡。甚至君主专制下的政权要比民主共和的政权,更不能容忍腐败,因为君主专制是权力的体现,一个认为普天之下

  • 精研帝王术的韩非子,为何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非子帝王之术精髓,韩非子个人简介,韩非子主要思想主张及贡献

    去年《大秦赋》热播引发争议,当时就有写写秦帝国的打算,在《南方周末》急就了一篇后,因为事情很多,就搁置了。最近传出消息,这部剧要代表陕西省参加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角逐,又引发了我的兴趣。一部竭力讴歌大秦帝国的影视作品可以没有孟姜女,却绕不过韩非子。在这部颂秦之作中,韩非之死依然是一场扎眼的悲剧。这

  • 黄忠封侯关羽羞恼,诸葛亮感同身受:这是刘备集团盛衰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忠临死前看透了刘备,刘备孙坚黄忠组合,刘备为什么要重用黄忠

    经过一段时间的鏖战之后,诸多先前非常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人纷纷落幕,而三个出身没在第一梯度的人,反而成了赢家,形成了最后分裂的格局。尤其是刘备,之前不过是一个做小买卖的人,最终却建立起了蜀汉。蜀汉的巅峰时期,就连北方的魏国都不敢直面它的锋芒,只可惜,成也关张,败也关张,因为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最终让蜀汉衰

  •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君主投降后魏称王,三国皇帝为什么封魏为侯,蜀灭亡后吴居然投降了吗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精彩的时期,三国鼎立之后刘备,曹操和孙权各占一方,谁也不让谁。他们为了统一天下争斗一生的时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位国军相继离开人世,谁也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相反蛰伏多年的司马懿在曹操去世之后等到了机会,在曹丕的重用下他大放光彩,成为三国后期足智多谋的大咖。经过三代父子的努力

  • 《梦华录》里的“半遮面”原来在象山影视城!宋代三女子的创业故事就在这里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梦华录拍摄地象山,梦华录在哪里拍的,梦华录讲的什么故事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了一个“女子救女子”的故事。汴京歌姬宋引章,轻信富家子弟周舍的甜言蜜语,不顾阻拦嫁给了他。不料,她婚后受到周舍的百般欺凌,无奈之下只能通过书信向好友赵盼儿求救。赵盼儿巧用计谋,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成功将宋引章解救出来。《梦华录》在《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拓展,对

  • 朱棣去探望大臣,看到他的美妾,面红耳赤道:不杀此女,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三大诡异事件,朱棣个人简历,朱棣有几个宠妃

    这些地方满目疮痍,必须尽快恢复生产和劳作,才能使百姓迅速安定下来,否则人心就会思变。朱棣深知这个道理,尽管做了皇帝,但他还是经常出宫查探民间百姓的生活和生产的状况。话说这一日,朱棣带着四个贴身侍卫出宫微服私访,别看只有四个人,但是他们个个武艺高强,以一敌百。几人来到南京城比较繁华的地方,走到一处首饰

  • 崇祯的后代都被斩尽杀绝,清初为何会出现那么多的朱三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三太子之死,朱三照片,朱三太子起兵光复大明

    第一如果崇祯的儿子有了明确的结局,那么,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朱三太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神秘失踪,使得民间对他们产生了太多的推测。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朱三太子在满清社会上有了市场。想想大明早期的靖难之役,恰恰是因为建文帝的失踪,使得当上皇帝的朱棣坐卧不安,这也才有了郑和下西洋。其实,这也是当时反清

  • 徐妙云:30年辅君,创3大纪录,徐达的长女,让朱棣17年不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棣徐妙云真实故事,朱棣和徐妙云关系,朱棣与徐妙云差几岁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能拥有识大体,贤惠的妻子是最大的福气,她们会把家庭打理得有条不紊,使家庭和睦,使男人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事业方面。不仅家庭需要贤德的女人,国家也需要贤德的皇后,只有这样的皇后才能使皇帝没有后顾之忧,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江山社稷中。明成祖朱棣的妻子徐皇后就是一个贤德能干的

  • 同样被称得位不正,为啥朱棣的口碑远逊李世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和李世民谁厉害,朱棣和唐太宗的关系,李世民跟朱棣的关系

    第一,从夺权的法理来看,李世民属于“功臣夺储”,朱棣属于纯粹的“藩王篡位”,性质天差地别。李世民是大唐建国的头号功臣(没有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所有最难啃的骨头,李渊都会让这个儿子出面解决;每每唐军局势不利,都得靠李世民力挽狂澜。刘武周、宋金刚袭击太原时,李元吉弃城逃跑、李渊考虑退守关中,李世民主动

  • 神秘的夏朝是否存在?为何考古找不到证据,无任何资料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考古揭秘,夏朝现在还有考古证据吗,夏朝的历史有无考古证据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先商或者早商,即使确定是先商王朝,二里头政权姓不姓夏也需要证据佐证。商朝的跨度有点大,器物风格的差异并没有大到可以断定不是商朝文物的程度。其次,周人隔了一千年,中间殷商甲骨文却不提这么一个先商广域王权国家的存在,而且夏人后裔是周人自诩的,改祖宗的事充斥历史,也可能夏族确实存在却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