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对于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历史影响。因为,这场叛乱虽然被唐王朝平定,但“盛唐气象”却也随着叛乱的结束,而彻底远去。可即便如此,唐王朝却并没有因为这场叛乱,而彻底的崩塌。在这之后,唐王朝又延续了140多年的时间,直到“黄巢起义”发生后,唐王朝才彻底的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那么,唐王朝为何没有毁于“安史之乱”,而是毁于黄巢之手?
首先,唐王朝所以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彻底崩塌,同民心归唐有很大关系。安禄山发动的这场叛乱,显然没有得到民间的广泛响应。在安史叛军向长安极速行进的时候,叛军的后方,颜真卿在河北诸郡组织的民间兵力,已经达到了20万人之众。而在叛乱的末期,郭子仪收复长安之后,唐玄宗在长安城中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在当时民众的心中,他们并不认为“安史之乱”的发生,是因为玄宗本人的原因。
由此可见,这场唐王朝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虽然给予了唐王朝以极大的震撼。但是,却并没有动摇唐王朝的统治基础,面对安史叛乱,民众则更希望唐王朝能够快速的平叛。这样的情况,到了唐朝末年则完全扭转了过来,藩镇之祸与宦官之乱使得唐王朝一切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无法得到实施。而吏治、土地兼并等情况,也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态势。以至于,黄巢振臂一呼,民间百姓应者如云。
虽然,“黄巢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这场起义运动的背后,所展现的则是民间矛盾的一个总爆发。“贞观之风”的丢失,使得唐王朝最终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而这场叛乱过后,唐王朝的国力遭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巢起义”结束后仅20年的时间,唐王朝便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则是五代十国的大乱局。
当然,将这一切都归结于民心得失,明显有些偏僻。唐朝所以没有被“安史之乱”打垮,在于叛乱结束后,并没有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当时,唐王朝在局势的掌控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在“黄巢起义”后,唐王朝则彻底的失去了驾驭群雄的能力,各镇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造成这样的情况,在于唐朝的直辖部队神策军,在平叛过程中,一败涂地。而神策军的余部,完全被各地藩镇势力所吸收,唐朝也因此失去了驾驭各地藩镇节度使的能力。而在这持续数年变乱中,唐朝各大藩镇之间,往往也趁乱互相征伐,扩大自己的辖区。以至于,在“黄巢起义”后,唐朝皇帝完全成为了“周天子”,同时唐朝皇帝也完全沦为了依靠藩镇节度使,才能维持统治的存在。
历史就是这样,“安史之乱”并没有摧毁唐王朝,因为唐朝根基尚在。同时,唐朝皇帝也拥有制衡各地节度使的力量。而到了晚唐时期,随着“贞观之风”的一去不返,最终酿成了“黄巢起义”的大祸。而在这场起义被平定后,群雄失驭的情况,彻底的将唐王朝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