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靠此一战,唐朝军队让日本千年不敢进犯!

靠此一战,唐朝军队让日本千年不敢进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4/2/6 12:30:18

白江,亦称白村江,是朝鲜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锦江)入海处的一条支流。663年8月在这里爆发了中日历史上的首次交战,这就是“白江口之战”。 这场战役以日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导火索: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

这场战争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争斗。自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上就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为了利益而混战不休。起初,新罗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但随着高句丽势力南侵,新罗转而与百济结盟对付高句丽。新罗与百济又因为争夺南部的加耶地区爆发冲突。6世纪中叶,百济与高句丽争夺汉江流域,反而被新罗所占据。到7世纪中后期,朝鲜半岛上的争斗更加激烈了。

与此同时,日本国也开始对朝鲜半岛进行势力扩张,它联合高句丽和百济打压新罗。后来的日本大化新政府也继承了这一政策。新罗则采取了与唐朝结盟的策略以对抗来自三国的威胁。

唐朝初年朝鲜三国都遣使与唐朝友好往来。642年, 高句丽大将盖苏文发动政变, 杀害了与唐通好的高句丽王高建武及群臣百余人,“手弑其王, 断为数段弃沟中”,另立王侄高藏为王,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盖苏文凶暴专制,“国人甚苦之”。盖苏文还联合百济进攻新罗。643年新罗遣使赴唐救援,唐太宗派使节赴高句丽调停,盖苏文不但拒绝了唐朝的劝告,还扣押了唐朝随后派来的使者。唐太宗大怒,于645年亲率大军东征高句丽,初进克捷,后阻安市,未攻灭高句丽。649年,本欲再发兵攻灭高句丽的唐太宗突然病故,唐朝不得已从高句丽撤兵。而高句丽与百济在唐朝进军期间并未停止进攻新罗,又连夺其十余城。

序幕:唐军平定百济

唐朝从高句丽撤兵后,盖苏文日益骄横,因见唐朝出兵高句丽失败,又支持百济出兵攻打新罗。新罗王向唐朝求救,唐高宗决定发兵东征。他接受过去隋炀帝和唐太宗东征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孤军深入, 补给不足, 终难成功,因此改变作战方略,首先在朝鲜半岛上找到立足点,以造成对高句丽的南北夹击之势。此即“欲灭高(句)丽,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的方略。

660年,唐高宗以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新罗武烈王子金仁问为神丘道行军副总管,率领水陆军10万自城山(今山东荣成)由海路出发进军百济,新罗武烈王闻讯之后率兵5万与唐军会师。唐、新联军在熊津口(今锦江入海口)登陆,击溃百济军,直逼百济都城泗沘。百济王义慈战败出降。唐分其地,置五都督府,“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留下大将刘仁愿率领1万唐军留守泗沘,苏定方则押解众多俘虏归唐。至此,百济平定。

唐军大胜日本

唐军平定百济后,对其控制并不牢固。661年3月百济旧将福信与僧人道琛据周留反叛,进围泗沘唐军刘仁愿部。唐高宗急令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率兵救援,解除了包围,福信退守任存城。福信从日本迎回百济故王子扶余丰而立之, 并于662年10月派使节赴日本求援。

此时正在与唐军激战的高句丽唯恐百济灭亡会使本国遭到唐朝与新罗的南北夹击,也于662年3月遣使赴日,敦促日本迅速出兵。经历了大化革新的日本,国力得到了增强, 绝不甘心由于百济的灭亡而失去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早在662年6月,日本天智天皇就诏命已先期进抵半岛的军队发起进攻。将领上毛野稚子等率兵2.7万人进攻新罗,夺取沙鼻歧、奴江二城,威胁唐、新二军的联系通道。663年8月, 日本又派卢原君率军万余渡海前往白江口。

^白江口交战示意图

得知日本出兵百济的唐高宗,也于663年5月诏命右尉卫孙仁师率唐军7000人渡海增援百济唐军,唐军士气大振。大将刘仁轨与诸将计议, 认为:“周留, 贼之巢穴, 群凶所据, 除恶务本, 须拔其源。若克周留, 则诸城自下。”遂制订了水陆两路进攻周留城的计划。一路在唐将刘仁愿、孙仁师及新罗王的率领下,由陆路进击周留,在陆上三面围困周留之敌;一路在刘仁轨的率领下,由水路前往白江口,在水上阻断周留之敌的外逃之路。

刘仁愿、孙仁师及新罗王所率唐、新陆军进抵周留外围,不久就攻克周留外围诸城,唯有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唐、新联军围攻数日不克。与此同时,刘仁轨、杜爽及扶余隆率领的唐、新水军7000余人分乘170艘战船亦进抵周留外围,停泊在白江口之上,并列队严阵以待。

8月27日,日本与百济水军1万余人乘400多艘战船抵达白江口,白江口之战爆发。日本与百济水军经过简单布阵率先冲向唐、新水军阵地。由于唐军船皆是艨艟巨舰,舰大坚利于防守,而日军船多是舢板小舰,船小薄弱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经接触,日本与百济水军立刻便处于下风,“不利而退”,慌忙退回。唐、新水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调整阵容坚守。

翌日,双方水军继续鏖战。日本与百济水军叫嚣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争先恐后冲向唐、新水军。唐、新水军用战斗力强大但机动不便的楼船居中迎敌, 以战斗力强又机动灵活的斗舰从左右两翼出击迎敌,包抄合击,将其夹击于中间, 使其不得回旋。接着凭借船高厚舰,自上而下发射火箭,日本与百济水军舰船纷纷中火燃烧,一时之间“烟焰涨天, 海水皆赤”。

日本与百济水军虽然也向唐新水军舰船发射火箭,但其水军船高舰厚,即使一处着火,也可以随即扑灭。眼见发射火箭亦无作用,日本与百济水军顿时慌乱,有的舰船与唐、新水军巨舰相撞沉没,有的舰船与己方船舰相撞,军士死伤无数。日本与百济水军统帅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日本与百济水军大败。白江口之战以唐军付出微小的代价而全胜告终。后来百济周留守军投降,百济叛军被平定。

^日本人还是比较客观,他们的纪录片承认这场战争的惨败

唐军白江口之战的胜利,彻底消灭了百济的残存势力,有利地遏制了日本向朝鲜半岛的势力扩张,并为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而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使得日本统治集团遭到沉重打击,他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加大国内改革步伐,同时改善与大唐的关系,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唐朝强奸案很少?5个原因道明真相,第4个原因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忠奸的故事,唐朝的死刑流刑徒刑之间的关系,唐朝大奸是谁

    据说唐朝时期治安非常好,使得鲜有强奸案件发生,这事是真的吗?人们都说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时代是大唐,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说已经是非常开放的了,各种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素质普遍提高,一片歌舞升平的境况。那么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唐朝强奸案是否真的很少发生。受害对象,自古以来多数是女性为受害者,中国拥

  • 武则天与李世民12年没有子女,嫁给李治却生了6个?真相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对李世民和李治的态度,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武则天跟李世民是啥关系

    这在当时全唐朝的人都不敢说是李世民的问题,所以把问题推到武则天身上,然而打脸的是,武则天嫁给李冶后,没过多少年她就给男方剩下了6个儿女,这其中究竟是原因呢?难道真的是唐太宗有生理障碍吗?武则天身为中国古代的知名女皇帝,生前事迹一直饱受非议。关于她的上位之路,更是被人关注,不可否认的是唐太宗是武则天的

  • 圈子派别斗争——牛李党争,压垮大唐的最后稻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后,朝政混乱,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逐渐丧失,藩镇割据严重。中央内部权力交替争斗也未曾停止。宦官专政,党派纷争,正如一个个蛀虫一般啃食着唐帝国。持续四十余年,贯穿三朝,无论在时间和影响方面牛李党争都是不得不令人关注的,故而我们从牛李党争入手试图了解那一时期的政局。牛李党争过程牛李党争即是指以牛僧

  • 李世民一生2大错:忽视一个该杀之美人,误伤一个该信之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死前的三个秘密,李世民一生的三个败笔,李世民一生有多可怕

    作为李渊的次子,原本并没有机会继承皇帝位,但其凭借过人的功劳、极深的心机,最终不仅制造了自己无可替代的影响力,而且一狠心发动了一场千古罕见的政变:杀兄长太子李建成,逼老父李渊及早退位。以此手段,李世民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如今客观地回看历史,李世民发动宣武门政变,论手段确实有点残忍,但

  • 泰国最富态公主亮相!体重接近200斤仍惊艳,网友:现实版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九世泰王普密蓬是当时世界最多才多艺的国王,英俊潇洒又位高权重,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泰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大国。本期小编为大家解读的主人公,是泰国公主西里帕·朱他蓬。最近泰国最富态公主亮相,体重接近200斤仍惊艳,难怪被网友称作现实版杨贵妃。普密蓬一生只迎娶了诗丽吉一位王后,膝下

  • 唐朝宰相裴炎,因写“青鹅”二字被杀,百官不解,武则天: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宰相裴炎真因青娥而被杀吗,唐裴炎,武则天秘史裴炎被斩

    01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靠着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顺利夺取了李唐的江山,可由于她是唯一以女性身份称帝的人,因此她的政权一开始并不稳定。李唐王朝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有着一定的实力,底下还有众多的藩王,这就让武后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朝内外反对她称帝的人确实很多。为了能解决这些威胁自己的人,武后就

  • 郗鉴:挑王羲之当女婿,儒士转型草头王,东晋王朝的一代大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郗鉴挑选的就是王羲之,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成语——东床快婿。郗鉴之所以出名,可绝不仅仅因为无心插柳创造了这个成语,他可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治世能臣。"楼船万计,兵倍王室,处其利而无其心者,周公其人也。"当利位平衡被打破时,剧烈的动荡便应运而生,直至利位再次一致,事物才会在新的平衡状态下继续运行,事物这样,

  • 拯救晚明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藩王掌兵,但却硬生生被崇祯给否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挽救明朝的最佳方法,崇祯藩王,崇祯有什么办法重振大明

    面对这紧急异常的状况,明朝朝野十分震惊,京师紧急全城戒严。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估计很气愤,这和袁崇焕平台诏对才过去多久,还说什么五年复辽,结果现在却打到自己屁股眼上了,你说他能不气吗?但气归气,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好在当时明朝王庭的权威,信任度还在。听闻京师被围,各地勤王兵马纷纷调转马头,奔赴京师勤王。

  •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惟庸是怎样死的正史,明初胡惟庸事件,历史上胡惟庸谋反了吗

    被一群蚊子叮死,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爽”死之法了。朱元璋之所以会如此杀死胡惟庸,期间,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胡惟庸生前最害怕就是“痒”,每当他身体某处痒时,就会拼命地挠,有时候挠的两手滴血,仍旧没有停止,反而加倍地挠。知道自己的爱卿有这一“隐疾”,朱元璋的恻隐之心瞬起,便赐了他一柄玉如意——玉质的

  • 明朝的首辅是否就是宰相?可千万别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首辅相当于宰相吗,明朝最有成就的8大首辅,明朝一共多少位内阁首辅

    打个比方说,一个省的长官,清朝称巡抚,汉末则叫州牧,清朝巡抚权力远不如东汉末年的州牧。但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一省最高长官不叫州牧,权力远不如当年的州牧,就说清朝没有省级最高长官了吧?毕竟巡抚和州牧的职务名和权力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都是代中央管理一省要务的最高长官。明朝首辅和宰相的关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