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宰相裴炎,因写“青鹅”二字被杀,百官不解,武则天:拆开念

唐朝宰相裴炎,因写“青鹅”二字被杀,百官不解,武则天:拆开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5:56:28

01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靠着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顺利夺取了李唐的江山,可由于她是唯一以女性身份称帝的人,因此她的政权一开始并不稳定。

李唐王朝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有着一定的实力,底下还有众多的藩王,这就让武后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朝内外反对她称帝的人确实很多。

为了能解决这些威胁自己的人,武后就选择大力提拔酷吏,利用这些人来惩罚那些反对自己的人,她在位的时候,杀掉了众多的王公贵族,朝中大臣也死了不少。

其中裴炎的死,对于政局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裴炎出身名门,后来也得到了高宗的重用,由于他博学多才,因此在高宗去世的时候,就专门让他来辅佐太子。

可没想到,裴炎希望能掌握大权,他与李显就发生了冲突,因此他就选择与武后合作,联手废掉了李显,这件事让裴炎得到了武后的信任。

后来他还是受到了武后的猜忌,在徐敬业起兵之后,裴炎被牵扯进来,最终也被皇帝给杀掉,他的死亡,让朝中就失去了能牵制武后的人,这也让武则天在后面能顺利称帝。

02

有关裴炎的死亡,其实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有一件事就非常有名,当初裴炎写了“青鹅”两个字,这封信是送给徐敬业的,没想到被皇帝得到,武则天看到这封信之后,就选择把他给杀掉。

而文武百官并不了解这封信的内容,至于青鹅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没几个人能猜得出来,那么武则天为何就单单靠着这两个字,就把裴炎给杀掉了呢?

其实这两个字是利用了拆字法来解读,‘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连起来,裴炎就打算要在十二月份城中配合徐敬业的军队起事。

当然,这件事其实是虚构出来的,它是来自唐朝的笔记小说,而正史里面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况且裴炎的身份非常特殊,要杀他这么一位顾命大臣,不是靠着拆字就能处理掉的。

那么裴炎为何会被杀掉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他心里反对武后称帝,虽然他跟着武后一起废掉了李显,那是因为当时武后还是国家的太后,因此他与太后合作,可以牢牢控制住皇帝,这样自己就能掌握大权,毕竟武后一个女人,是没办法正式主导朝堂的。

可她要当皇帝就不一样了,那就顺理成章接管朝堂,武后心里确实有这个意思,可裴炎这个时候就反对她,不仅坚决要求武后把政权还给皇帝,还借着徐敬业起兵的事情,趁机给武后施压,他的这种做法,除了激怒武后外,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因此他最终被武后杀掉。

03

裴炎与李显的争夺,我们可以理解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历来的这些辅政大臣,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与新皇帝存在着一些冲突,虽说君臣有别,但这个辅政的界限不是非常清晰,因此很多人就有越轨的情况。

唐朝的宰相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像当初长孙无忌这些人,都能逼得唐高宗不得不低头,那么裴炎等人,自然就能给皇帝施加更多的压力。

可他们本质的利益,与李唐政权是一样的,因此这些人在反皇帝的同时,也会继续维护李唐的政权。裴炎会闹出这么一段故事,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他与徐敬业之间,也有可能是有过一些联系。

别的不说,单单是他在徐敬业起兵反叛之后,没有坚决撇清自己,反而还趁着这次的动乱,让武后尽早把政权交出来,说他没有问题的话,估计谁都不会相信的。

因此武后杀他,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裴炎的死亡牵连了不少人,像程务挺这类的名将,也由于他的事情被牵连进来,最终被武后给杀掉。

当然,很多所谓的罪名,还是后来加在裴炎这些人身上的,他们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但罪名真不见得就会这么大,说到底,这些人与武后不是一条心,他们并不像武三思这类的,坚决拥护武后的政权,因此才能得到武后的支持。

留着裴炎、程务挺这些人在,只会让武后称帝受到更多的阻碍,这些人除了是李唐的臣子外,也都是一些勋贵名门出身。

04

武后就不太一样了,她的家世相对来说比较一般,她要想继续掌权,就必须要做好平衡,比如想办法增加一些寒门出身的人,靠着提拔这些人,来对抗朝中这些门阀子弟。

裴炎是属于这些门阀中的代表,他被武后打压也很正常,随着裴炎的死亡,武后也加快了自己称帝的步伐,如果徐敬业起兵能造成极大的压力,那么武后或许会考虑还政的事情,裴炎等人也有可能不被杀掉,他对于形势的判断还是有明显的误差。

当初徐敬业起兵,声势确实很大,可双方的实力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裴炎应该观望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出选择,他就是太着急了,要是能有些耐心,也不至于死得太早。

裴炎虽然有着不错的文才,可他的政治嗅觉确实太差了,高宗选他作为辅政的人,确实是选错了,朝中也确实没几个可以信赖的人了,大部分都依附武则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了解国家兴亡的原因,看史书,我依然选择推荐《资治通鉴》!

作为一部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读者可谓是获益良多,既能了解历史,也能学习书中的管理能力、从政经略以及安身立命只能。

购买链接:书不贵,提升知识含量,从《资治通鉴》开始!

更多文章

  • 郗鉴:挑王羲之当女婿,儒士转型草头王,东晋王朝的一代大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郗鉴挑选的就是王羲之,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成语——东床快婿。郗鉴之所以出名,可绝不仅仅因为无心插柳创造了这个成语,他可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治世能臣。"楼船万计,兵倍王室,处其利而无其心者,周公其人也。"当利位平衡被打破时,剧烈的动荡便应运而生,直至利位再次一致,事物才会在新的平衡状态下继续运行,事物这样,

  • 拯救晚明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藩王掌兵,但却硬生生被崇祯给否决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挽救明朝的最佳方法,崇祯藩王,崇祯有什么办法重振大明

    面对这紧急异常的状况,明朝朝野十分震惊,京师紧急全城戒严。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估计很气愤,这和袁崇焕平台诏对才过去多久,还说什么五年复辽,结果现在却打到自己屁股眼上了,你说他能不气吗?但气归气,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好在当时明朝王庭的权威,信任度还在。听闻京师被围,各地勤王兵马纷纷调转马头,奔赴京师勤王。

  •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惟庸是怎样死的正史,明初胡惟庸事件,历史上胡惟庸谋反了吗

    被一群蚊子叮死,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爽”死之法了。朱元璋之所以会如此杀死胡惟庸,期间,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胡惟庸生前最害怕就是“痒”,每当他身体某处痒时,就会拼命地挠,有时候挠的两手滴血,仍旧没有停止,反而加倍地挠。知道自己的爱卿有这一“隐疾”,朱元璋的恻隐之心瞬起,便赐了他一柄玉如意——玉质的

  • 明朝的首辅是否就是宰相?可千万别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首辅相当于宰相吗,明朝最有成就的8大首辅,明朝一共多少位内阁首辅

    打个比方说,一个省的长官,清朝称巡抚,汉末则叫州牧,清朝巡抚权力远不如东汉末年的州牧。但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一省最高长官不叫州牧,权力远不如当年的州牧,就说清朝没有省级最高长官了吧?毕竟巡抚和州牧的职务名和权力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都是代中央管理一省要务的最高长官。明朝首辅和宰相的关系,也

  •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归义军”是怎么消亡的?从唐末乱局谈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救归义军,沙州归义军简介,忠唐归义军为何消失成谜

    关于归义军,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张议潮鼎盛时期,其地盘基本涵盖了河陇地区(现在的甘肃省),将整个河西走廊完全打通。所以实际上,张仪潮应该担任河西节度使,在凉州坐镇才合适。并且张议潮也一直对内自称为河西节度使,河陇百姓们也是这么称呼他的。但由于唐朝不信任归义军,对张仪潮这支从吐蕃人手里独立出来的新势力也

  • 18亿的阳明滩大桥一年就塌,宋朝千年大桥却至今仍在,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阳明滩大桥修了几年,阳明滩大桥历史,阳明滩大桥是谁建的

    最近 “后浪“很火,很多后起之秀成为了新时代的榜样,昭示着国家与民族的光明未来。”后浪“出自《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这句诗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进步,也是超越。01这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一个道理,历史似乎一直在证明:后人胜于前人。虽

  • 一代战神杨业,在宋朝为何得不到重用?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杨业是今天哪里人,宋朝名将杨业现状,杨业投降宋朝后的下场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初年,辽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曾数次南侵,而杨家满门忠将,为保大宋江山,誓死抗辽,威名远扬。此外,杨老令公杨业更是战功显赫,得到了宋太宗的大加封赏和重用。然而,演义终归是演义,从来都是虚实参半,对史实有虚构和夸张的成份,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史实。历史上,杨业是大宋名副其实的名将

  • 大一统王朝有标准可以界定吗?北宋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算不算大一统时代,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吗,北宋属不属于大一统

    秦朝以后的两汉是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毫无疑问,秦汉治国思想上的差别这个不是问题。难道法家治国有什么不对吗?汉朝早期还是黄老的道家治国呢,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延续了下来。咱们虽然称唐朝以后的这几十年为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说是五个朝代。但是这个中原的小朝廷加上由原来藩镇衍变而来的十国共同

  • 他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用,居然所向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十大武将排名,成吉思汗时期著名的武将,成吉思汗的谋士有哪些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团都没有文化,可为何当时的很多大文人都心甘情愿去辅佐他呢?比如儒家文化领军人物耶律楚材,会制造文字的乃蛮部丞相塔塔统阿等,都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第一个去辅佐成吉思汗的文人,他的才学并未被发挥出来。他虽然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

  •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虽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在正史中,并无提及太祖南巡南唐的文字,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野史。抛开故事内容中的法术、妖书等充斥着玄幻色彩的元素,故事本身仅剩一段太祖平定南唐的主线。在真实的历史中,太祖起初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征服南唐。在平定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