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驾崩后与唐高宗合葬一墓,即为今天的乾陵。该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北边的梁山之上,离海拔高约千米,面积约几十公里,据说埋在下面的乾陵布局精巧,空间庞大,陪葬品数之不尽,地宫壁画均是一些带着唐朝浓郁风格的人景物、礼仪、盛典场面等等,而且非常的有考究价值。然而如此庞大的皇家陵墓,在防盗设计方面自然会更重视,相处当年武则天请来两位风水道士帮忙修墓,他们就是“推背图”的创造者李淳风跟袁天罡。
李淳风跟袁天罡在唐朝是非常有名的玄学之士,其懂命理会测风水星相,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跟三国的诸葛亮和明朝的刘伯温有着很多共同点。这两位大师在接到武则天的旨意后,就参与了修建乾陵的设计工作,并且运用自己掌握的阴阳五行、风水遁甲等知识设计出精巧严密的机关。当时唐朝的机关技术较为发达,有令人避之不及的诸葛连弩还有墨家理念的机关、铜人毒箭、水银、石沙等机关陷阱,因此李淳风两人可能就将这些机关全设计到了武则天的地宫里去了。
乾陵机关严密,但里面的陪葬品价值连城,同样吸引着各朝代盗墓贼的盗掘。历史上有过一次对乾陵被盗记载,说的是在五代十国年间,有一个叫温韬的官员,他早年当过节度使,人脉极广,手下众多,其所管理的地域就包含陕西在内,于是温韬就打起了先朝皇陵的主意。
起先,温韬带着人马把一座陵墓被盗抢一空,然后一发不收拾,陆陆续续的盗挖18座先朝皇家陵墓,把里面的全部珍宝占为己有,温韬获得巨大财富后变得越加疯狂膨胀,接着以部分财产化为军姿扩展军队,当时在陕西境内,只要是被温韬看上的陵墓统统难逃其魔掌,可是唯独武则天的乾陵没有被盗。
难道说温韬敬仰武则天?这是不存在的,据说温韬此人是一个莽夫,心无半点墨水,应该不会有这种高尚情操,其不敢盗乾陵的原因主要是跟机关与怪现象有关系。据记载,温韬曾三次发动大批人力想挖开乾陵,然而刚动土,原来晴朗的天空突然就阴云必布,顷刻间就雷电交加,刮起大风下起倾盆大雨,此时准备盗墓的人吓得脸色铁青纷纷退了回来。
然而财迷心窍的温韬偏偏不信这个邪,另挑一个晴天再次命手下砸开了一个盗洞,这次天空虽然没有异变,但进去的盗墓者跟突然消失一样没有一个人出来,遇到此等怪事,温韬还是不服气,继续叫一支队伍钻入乾陵寻人,可惜这支队伍最后也人能出来,温韬经过三番五次的失败之后,可能才意识到乾陵的机关是如此恐怖,最终只能服气放弃了继续盗取乾陵的想法。后来,历代的百姓就以温韬的事例,以口耳相传,把乾陵地宫的重重机关添油加醋说得神上加神,最终使得一些盗墓贼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