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看到杨贵妃真实体重后,女孩们都笑不出来了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看到杨贵妃真实体重后,女孩们都笑不出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26 更新时间:2023/12/17 21:27:06

在生活中形容美女时,会用到“燕瘦环肥”这个成语,这里的燕,是指历史四大美女之一的赵飞燕,瘦的很漂亮;而环肥就是指杨玉环,就是杨贵妃。传说中杨贵妃很胖,但胖的很好看,位列四大美女之一。那杨贵妃真实的体重是多少?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还美么?知道杨贵妃真实体重的女孩都笑不出来了。

唐代真的以胖为美么

现在我们看到的历史观点,都宣称唐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而寻根溯源,大多是来源于唐代的艺术品,比如唐代的彩戏人偶像,和人物画像。画中的唐代的人物,多以宽袍大袖,仕女们多细眼圆脸,身材丰腴,体态充盈,看起来雍容华贵,厚重端庄。男性人物肚大腰圆,体形硕大,看起来威武健壮。正是因为这些,多数历史学家给唐代的审美定义为“胖”。

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艺术品的描绘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进行艺术演绎,演绎的方式就是夸张,那代表了艺术家们追求美好的愿望。唐代的人物体态多用宽大松弛来表达,特别是贵族男女,多是看起来胖胖。这其实应该说,唐代对人物的定位是“端庄”。

端庄的形象就一定是圆润宽大,中国古来的审美也是以曲形线条为最美标准,来源于“天圆地方”的价值观。圆的为上,所以在人物绘画上,多用曲形线条来表达,这是一个民族对美的共知。

比如我们现在对美女的形容,仍用“鹅蛋脸、柳叶眉、三秋月的脸色、杏核眼”等来形容,这些审美都是以曲形线条为基础,也就是圆形。所以准确的来说,唐代其实是以圆形为美,而每一个圆形,看起来都好像肥肥硕硕一样,并不能说唐胖就是以胖为美。

这就像我们说方脸好看,还是圆脸好看一样,但在体重一样的情况下,圆脸的怎么看起来都比方脸的显胖,这是视觉直观。

杨贵妃到底多重

从史料以及出土的献里,没有对杨贵妃体重的记录。所以,杨贵妃真实的体重是无从知晓的。但通过一些现存的资料和诗词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带你认识一个与传说不一样的杨贵妃。

首先,杨贵妃应该是胡汉血统下的混血儿,有汉族的血统也有胡族的血统,所以身高不会太矮,从描写杨贵妃跳舞时的诗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从这两句里,代入我们看一个高挑的美人,穿着宽松的舞衣跳舞,仿佛仙女一样,飘飘欲飞的场景。

所以杨贵妃身高不会低于165厘米,放到今天165厘米,绝对也不是个矮个子,再加上胡汉混血的基因。估计杨贵妃的身高会在168厘米左右,不然不会跳出飘飘欲仙的感觉。

而去形容杨贵妃容貌的诗句里这样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身瑶台月下逢”。这里李白用云、花、露华、玉、和月几个元素来形容杨贵妃,而李白也是历史上真正见过杨贵妃又留下诗句的诗人。所以李白的描写应该较为真实。

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元素中想象出杨贵妃一定是个珠圆玉润的美女,应该是圆脸和丰腴的身材,皮肤白晢。这样的形象,理解起来好像是胖一样,其实就是看起来不瘦,不是骨感的美,像羊脂美玉一样,每一寸曲线都是圆润的。这样推论,杨贵妃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就是110-120斤的体重。

杨贵妃放到今天算美女么

不可否认,根据以上分析,杨贵妃放到今天也是身材高挑、圆润可爱的纯欲系少女。有许多文章里总否定这个观点,说杨贵妃放到今天就是一个胖子,还画出许多漫画来嘲讽。

其实在每一个时代的审美,都不会以丑为美,我们今天看到的人们对美的标准,基础都是由古代人对美标准的传承,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美的标准中,各朝各代不断的优化,不断的丰富,才有了我们对美的评定标准。除了“骨感美”还有“丰腴美”等多种审美标准。

像今天说流行骨感美,女人们都刻意地追求瘦的感觉。这种审美观念大概起源于欧美审美标准对我们的影响。这也得益于视觉艺术的发展。在视觉成像,拍成照片,一个瘦的人拍出来要比丰满的人更好看些,这个不可否认。

而在我们中国眼中,对圆圆的小女生,还是觉得比瘦地皮包骨头更好看些。所以,杨贵妃的形象放到当下,也是顶级大美女。

不过如果是现在的女孩,你告诉她连杨贵妃的体重都接近120斤。在你110斤内的体重,还要节食减肥时,这些女孩们估计笑不出来。真的把杨贵妃的体重标准作为当下女孩们对美的理解,我想这些女孩们都会疯。

所以在每一个时代都出现代表人物时,像汉代的赵飞燕,唐代的杨贵妃。她们的美,是为了丰富美的标准,比如赵飞燕的娇小瘦弱,到杨贵妃的大气端庄,都很美。

结语

只要是健康的,自然的,美丽的标准,在哪个时候都是流行的,都不会过时。活出精彩的人生,也不单凭几个美丽的标准来定义的。美丽的标准,也只是给人的生活中带来更多的自信与喜悦。所以,可以不用太过纠结,是胖的美,还是瘦的美,自然健康,给生活带来多姿多彩,就算是最流行的美,最优质的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发明1种职业, 成古代女人噩梦, 如今的女人争先恐后去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发明的一种职业,李世民的用人之术,历史上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历朝历代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故事,翻开每一页近代中国历史,每一页都是屈辱、战败、割地、赔款。但是这不能抹灭中国古时候的辉煌,比如说唐朝,当时要说世界第一的国家,绝对是非大唐莫属。因为唐朝的强大一度渲染到欧洲等较远的国家,也让各国商人争先恐后的来中国进

  • 武则天为何能活到81岁高龄?她有个生理优势,现代女性很难拥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身体肯定吃不消,肯定就熬坏了身体,因此寿命也不会很长。那么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还能活得这样长久,还是让人有些诧异的。在古代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很落后,能活到像他这个年龄的还是很难见的。武则天怕付出的精力和心血都比普通人多得多,所以休息时间也非常少。那他是怎么活到81岁的呢?首先还是因为他的家世背景很好

  • 战国四公子中谁最厉害?当属春申君无疑,因为他儿子做了楚国的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春申君和楚国王室的关系,战国楚国春申君

    战国时期有四大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皆在当时名噪一声,他们牢牢把持着本国的朝政,以致臣民只知有君,不知有王。所以就君臣之礼而言,这些旧贵族的公子哥也并不能被称之为君子,当然信陵君或许是个例外,这里暂不表。[var1]就政治体系而言,这些养数千门客的贵

  • 毛遂:那个敢用剑威胁楚王的人,结局却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毛遂威胁楚王,毛遂和楚王什么关系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流传着很多从历史事件中演变出来的成语,毛遂自荐就是其中一个啦,而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毛遂也就成了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啦。虽然我们对毛遂自荐的故事很熟知,可是你知道毛遂最后的结局吗?说起来可是很让人为之欷吁呢![var1]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如楚国求救

  • 齐国的稷下学宫,在齐国统治时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稷下学宫为什么叫稷下,齐国稷下学宫灭亡原因,齐国真的有稷下学宫吗

    [var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稷下学宫是古代官学的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它的产生又促进了私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西周官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被打破,由此私学兴起,并影响和推动了当时诸侯各国公室养士用士制度的发展。齐国富有收揽贤士的光荣传统,田齐夺取政权后,随着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扩大

  • 为什么蜀国和吴国不以联合外族或外来势力的方式来抗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塞北民族中,最初能威胁华北的是乌桓,但乌桓在曹操的征讨下,已经全然瓦解,再也无法威胁华北。此后只有鲜卑足以强大到威胁中原帝国的北方边防,但自曹魏初年至西晋末年之前,统一塞北的鲜卑领袖轲比能被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刺死后,鲜卑便走向分裂,而各部鲜卑俱未能形成有力的联盟,以威胁华北。[var1]

  • 为什么刘备得到蜀地后,不把荆州还给吴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为什么要归还荆州,吴国为什么有荆州,刘备吴国关系

    一、主要还是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先站稳荆州,再取益州,等待中原有变,委一上将由荆州取洛阳,刘备由汉中取长安,两京一定,中原传檄可定![var1]三、刘备与孙权皆枭雄也,表面上和平共存,相互联盟共抗北方,实际是暗潮汹涌,讹虞我诈!刘备采拖延政策,一方面与孙权虚与委蛇,一方面忙着处理新占领的益州与北方汉

  • 他用胸脯为刘备挡箭,他一出手让魏国两大将1死1逃,诸葛亮最服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帮刘备打赢了哪些仗,诸葛亮帮刘备打胜仗的故事,诸葛亮与刘备的战役

    [var1]蜀汉的人才储备库中,除了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和关张赵马黄六人,其实还有很多。有一人智勇双全,智谋不输诸葛亮,勇气不输赵子龙,敢用胸膛给刘备挡箭,就是知名度不高。话说在刘备攻取西川之前,智囊团的主要骨干是诸葛亮,用兵理政,里里外外都靠诸葛亮。但西川到手之后,蜀汉的上层分工体制发生过重大调整。

  • 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拯救明朝,却输给了孙太后母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皇帝朱祁钰简介,朱祁钰个人简历,明代宗朱祁钰历史评价

    【奉书叔祖岷王楩曰:兹者大兄皇帝亲征虏寇,命侄孙居守京师,不幸大驾为奸臣所误,留陷虏庭。圣母皇太后欲慰安人心,已立皇庶子见深为皇太子,命侄孙代总国政。皇亲公侯、驸马、伯及在廷文武群臣,复以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合辞上请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移命侄孙君临天下,又遇指挥岳谦

  • 鲜有人知:大明王朝创造的8个世界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那就是“铁血王朝”,自建国皇帝朱元璋起,一直到明末帝崇祯止,历任皇帝都遵循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尤其是崇祯帝,更是在国破家亡之时,自缢煤山,誓死与国共存亡,铮铮铁骨风范,让后人敬佩不已。除了铁血之外,明朝还有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