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有名将的存在,战争才更加精彩,也更加有看点。不过,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在同一时代,相互敌对双方的许多名将却没有机会展开巅峰对决,以致让后人浮想联翩。那么,如果这些名将能够相互对决的话,结果会是如何呢?其中秦朝的蒙恬、汉朝的韩信均榜上有名。
第一对——蒙恬VS项羽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一同讨伐暴秦,其中实力最大的当属西楚霸王项羽。那么,如果秦国第一猛将蒙恬不死于赵高之手,两者展开对决的话,谁会胜利呢?项羽的武力值非同一般,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王离、李由、章邯均不是他对手;彭城战役中,亲率3万精锐骑兵吊打刘邦56万大军,差点将其活捉。蒙恬的武力值如何呢?率领秦兵三十余万,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后人称之为中华第一名将。双方实力均很强,但考虑到蒙恬手中握有三十万精兵,而且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兵,估计项羽不是对手。如果战争发生在河北巨鹿,估计项羽会提前自剜而死了。
第二对——韩信VS冒顿单于
汉高祖刘邦曾经问韩信一问题,说我俩谁带兵打仗比较厉害,韩信回答到:皇上只适合带十万大军,我则是多多益善!确实,刘邦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很一般,对项羽屡战屡败,对匈奴就更不用说,直接被包围在山西白登山,差点被俘虏了!刘邦之所以最终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靠的是“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那么,如果刘邦派韩信北征匈奴,对阵草原第一骑士冒顿单于的话,结果何如呢?就军事指挥水平而言,韩信应该略胜冒顿单于,但所部骑兵不多,机动性不强,而这正是匈奴的长处。所以,综合实力相当,谁能获得胜利,得看战场环境!如果是在边境作战,就韩信的智慧而言,不可能被围困在白登山,双方相持不下,但西汉后勤占优,匈奴自动撤退。如果是深入匈奴境内作战,估计韩信会难逃一死。
第三对——赵匡胤VS耶律休哥
在五代十国这乱世时代,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否则他的“黄袍加身”怎会实现得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土皇帝怎会被消灭干净!同一时期,辽朝一名将横空出世,他就是经常吊打宋军,迫使宋太宗在高粱河战败后骑着驴车逃跑的耶律休哥。此人究竟有多厉害,看看宋朝屡次北征均被他摁在地上摩擦的情景便知道了!那么,如果赵匡胤不死于“烛影斧声”之变故,而是由他亲率大军去收复燕云十六州,与辽朝名将耶律休哥大战于高粱河的话,谁会胜利?就两位的军事能力而言,不相上下,均为各自阵营中的一哥;就两国的综合实力而言,宋朝占优,但辽朝以骑兵为主,且汉化很深,也善于守城。所以,高粱河战役的结果是,宋太祖无功而返,耶律休哥不敢追击。
第四对——徐达VS察罕帖木儿。
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昔日称雄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一触即溃,毫无抵抗之力。不过,由名将察罕帖木儿训练出来的骑兵则不容小嘘,丝毫不亚于成吉思汗时代的勇士。要知道,包括刘福通在内的北方各路义军都是被他消灭的;朱元璋实力弱小之时,还派遣使者向其示好,表示自己只是保境安民,没有反抗元朝皇帝之意。那么,如果不是被奸人所害,察罕贴木儿带着义子王保保与大明第一名将徐达、常遇春进行决战的话,一定会非常精彩。如果是镇守大都,徐达、常遇春北伐也成功,因为元朝内讧,察罕帖木儿使不上劲。如果是在长城决战,双方精锐尽出,徐达估计不可能直捣太原,而是双方对峙,察罕帖木儿因后勤跟不上,撤回蒙古草原。如果是在漠北展开巅峰对决,徐达知道察罕帖木儿用兵如神,必不敢轻敌冒进,在小有斩获之时,因后勤问题,撤回长城驻防。
第五对——李如松VS努尔哈赤
自从宣布“七大恨”起兵以来,努尔哈赤少有败绩,可算是满清第一名将吧!不过,若是万历朝后期第一猛将,主持两次“大征”并获得全胜的李如松不因叛徒出卖而死,由他来剿灭努尔哈赤,结果如何呢?答案就两种。第一、曾经是李成梁家奴的努尔哈赤畏惧李如松,不起兵挑战,继续为大明守边,两者还是战友。第二、努尔哈赤铤而走险,李如松不会像杨镐犯傻,而是待到春天到来之时,慢慢收拾努尔哈赤,将其活捉归案!原因很简单,李如松不是一般的名将,况且大明的国力还很强大。此外,努尔哈赤只是运气比较好,起兵时没有遇到实力相当的对手,所以实际军事水平如何,很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