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人们便会想到那个封建腐朽愚昧的年代,可清朝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人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各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就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继位,虽然在“康乾盛世”四个字中没有雍正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也为为康乾盛世的推动,出了不少力气,算得上明君。雍正在康熙去世前为人毫无槽点,可偏偏在康熙去世后,雍正连夜就将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处死,引得外人遐想纷纷,雍正是否心里有鬼?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
康熙十四年,康熙立二皇子为皇太子,当时二皇子年仅两岁,根本不懂的父皇用意。二皇子在长大过程中,由于身份问题,总是受到一群人巴结,渐渐的,心态逐渐放肆,对于朝廷禁忌也开始不重视起来,竟然干出结党私营之事。要知道一个朝廷崩溃的前兆,正是结党私营。
于是康熙二话不说就下令废掉二皇子。其他皇子见到太子之位空缺,纷纷陷入争夺当中,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便是大皇子。大皇子一直不受待见,要不然康熙也不会跳过他立二皇子为太子,所以大皇子只能通过支持其他皇子,来给自己谋取一条光明之路。
在一干皇子中,只有八皇子与大皇子关系最好,于是大皇子就向康熙推荐八皇子,还说可以帮忙除掉二皇子。怪不得康熙不喜欢大皇子,这种对兄弟都如此狠毒的人,哪一个父亲会喜欢呢。于是康熙更加讨厌大皇子,连带着八皇子都一同厌恶起来,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除了大皇子以外,其他皇子也在这个时候花招频出,看得康熙感慨万分,看来看去,原来这些皇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又再次立二皇子为太子。其他皇子见状纷纷傻眼,好在二皇子不吸取教训,当太子之后继续结党私营,被康熙发现,随后又被废。这次,二皇子是凉的偷偷的,再也没机会了。
二皇子彻底被废的消息传出,其他皇子纷纷抱团,逐渐形成两个大党派,分别是以四阿哥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党派,例如三爷党等,但都翻不起什么风浪。后来康熙去世后,隆科多宣布遗诏,四皇子胤禛继位,为雍正皇帝。
雷霆手段
雍正继位并非偶然,很多人以为雍正对权势无欲望,因此受到康熙宠爱,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一开始雍正没有参与九子夺嫡当中去,是因为他太过聪明,他打算隔岸观火,等到太子党个八爷党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候再来个渔翁得利,岂不美哉。
而康熙看在眼里,还以为四皇子对权势没有兴趣,反而对他大家赞赏。除此之外,雍正还利用隔代亲的心理,把儿子巧妙安排于康熙见面,康熙看到可爱的小孙孙,爱屋及乌之下对于雍正更加信任。雍正正是靠着这些手段,走向了成功。
康熙驾崩,雍正上台后,性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与之前那个“不好名利”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他先是采用雷霆手段扼杀掉八爷党全部人员,来了个秋后算账,随后改变立储制度,从公开立储转变为秘密立储,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来一次九子夺嫡。
除了几位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皇兄,朝廷之上不少朝臣都被雍正以雷霆手段的方式清除,纷纷换上了自己信任的人,这些人当中,甚至包括跟随了康熙六十年的太监赵昌。雍正的做法令人诟病,替换朝中大臣尚且可以理解,太监赵昌又不负责国家大事,把他杀掉,岂不是说明雍正心中有鬼?
人们对此猜测纷纷,有人认为康熙的死说不定是雍正所为,这一切被赵昌得知,因此赵昌才不得不死,还有人说赵昌知道雍正能继位是因为遗诏被更改,总之说什么的都有。那么真想到底如何?难道雍正心里真的有鬼吗?
合理猜测
真相如何已经无人可知,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只能进行合理猜测。雍正大概率就是心里有鬼,说不定他的皇位,并非采用正当方式获得,篡改遗诏也不无可能。原因有三,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雍正前期受到康熙青睐,是因为他装作对权势不感兴趣,这就使得他不能光明正大投入到结党私营中去。因此,后来与他争斗的八爷党和十四爷党,比起他来说,势力更加强大,人数至少多了一倍,这样的势力差距,不足以让雍正获胜。
其次,雍正继位的遗诏,是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的,而隆科多,早就是雍正的支持者了。此时的八爷党远在西北,这就给雍正篡改遗诏提供了方便,而且八爷党成员不在,遗诏真假根本没人能看出来,也不会有人较真,等到八爷党回过头来,早就尘埃落地。
最后,修改诏书这件事,似乎在雍正身上还有后遗症发生。雍正即位后,立马把公开立储转变为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将诏书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自己手里也预备一份,等到皇帝驾崩后,御前大臣将两份进行对照,如果两份诏书一样就宣布遗诏。这看起来不就是康熙遗诏被篡改的后遗症吗?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出,雍正杀掉赵昌确实心里有鬼,以上三个原因便是证据。
反之,如果他心里没鬼,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一个陪伴了父亲六十年的老太监,不看僧面看佛面,父亲身边的红人,雍正有什么理由将其杀害?难道不应该为表对先皇的尊敬,连带着尊敬赵昌吗?对此,你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