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官告老还乡,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清官告老还乡,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55 更新时间:2023/12/14 7:35:33

首先,元朝统治时期,官吏十分贪纵,这股不正之风同样影响了明朝初年的政治运转。

其次,明朝刚刚设立,面临着百废待兴和人才短缺等问题。

朱元璋为了重整纲常法纪,不惜动用重典治吏。尤其是对待贪污的官员,朱元璋常常使用手段极其残忍的野蛮刑罚。此外,朱元璋有时候会不顾全大臣体面,随意折辱廷臣朝士。

有一位明朝清官回老家时,在路上被召回。最后,被朱元璋施以宫刑,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朱元璋

严厉的明太祖

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出生于贫困的农家,幼年曾体会过举步维艰的生活。为了生计,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后来,接连不断的天灾使得父母兄弟接连死去。

朱元璋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家寡人”。后来,他为了活着去做了和尚。一番阴差阳错之后,朱元璋当了兵。他跟着军队南征北战,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

朱元璋出身贫寒,经历过人世间的冷暖。

他亲眼见过老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压榨,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极其厌恶腐败和贪官。他在建立大明朝时,曾立志将大明朝建成一个没有贪官的王朝。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污吏,颁布了一系列十分苛刻的法令。一旦官员贪污超过一定数量,就要经受残酷的刑法。比如剥皮、枭首示众等。

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可谓相当残酷,按理说官员们都不敢贪污才对。可是,事实上许多法令在实施时并不是很理想。

一直以来,俸禄都是历代官员收入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是,不同朝代官员的俸禄待遇不同。

明朝自设立以来,官员的俸禄一直以低薪著称。

朱元璋剧照

明朝最有名的清官海瑞生前官至督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官衔,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长。按理说海瑞的俸禄并不少,每月有62石禄米。

不过,经过“折色”之后,海瑞每月实际能拿到手的只有禄米1石、银12两多和宝钞412贯。折算下来的话每月只有4石米左右。

如果翻开《明史》,能常常看见官员无钱下葬或者欠下债务无力偿还的例子。

由此可见,不是明朝官员们贪得无厌,而是明朝在位臣子的俸禄真的不高。如果一位明朝的官员十分清廉,一分钱都不会贪,那么他的日子会过得十分辛苦。

清官曾秉正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做通政司。通政司的职能有点与现在的信访局类似。通政司的官员主要负责奏章和臣子、百姓等人密封申诉等事项。

通政司的长官称作通政使,级别为正三品。与六部侍郎同级,换做现在的级别相当于副部级

。当时,通政司成立之后,首位通政使的名字叫做曾秉正。此人曾经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和陕西参政等职务。

朱元璋之所以选曾秉正作为第一任通政使,正是看中了他为人正直。一直以来,朱元璋对待臣子十分严厉。可是,面对曾秉正时,朱元璋却十分敬重他。

朱元璋剧照

纵览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曾秉正是少有的一位清官。不过,他的仕途可谓跌宕起伏。虽然他为官时非常清廉,却因为谏言被罢了官。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回老家的途中被朱元璋派人抓了回来。

最后,曾秉正被施以极刑,结局十分凄惨。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从小就十分有才。当时明朝刚刚建立,朝廷急需人才。

明朝为了广纳贤才,便要求各州府朝廷举荐人才。正是通过这个渠道,曾秉正就被举荐了上去。最初,他被授予海州学正一职。

朱元璋

因为海州与南昌之间路途遥远,曾秉正也曾犹豫过是否要去做官。不过,在拳拳报国心的指引下,他最终还是走马上任了。

洪武九年,明朝出现异常天象。

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天象,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召集一众臣子商讨,想广泛听取意见。当时的曾秉正虽然官职不高,依然参与了讨论。

1376年11月7日,曾秉正上奏朱元璋。在他的这份奏折里,曾秉正提到那些不服管教的胡虏就是导致天空出现不祥之兆的原因之一。

此外,曾秉正的奏章引经据典,还赞许了朱元璋“治国有方”,这一点令朱元璋十分高兴。经过一系列提拔,曾秉正便坐上了第一任通政使的位子。

曾秉正为人刚正不阿,说话一直直来直往,不喜欢绕弯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个性,他在朝中得罪了许多官员。曾秉正不仅对待一众官员直来直往,向朱元璋谏言时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朱元璋为了广听臣子的言论,对待谏言一般采取的都是鼓励态度。不过,也有一些谏言遭到了朱元璋的斥责。后来,朱元璋在位久了之后,便生出了多疑和傲慢的心理。

朱元璋对于谏言者的态度与初期有了很大不同。因此,也造成了许多因为谏言而引发的悲剧。

起初,朱元璋对曾秉正的一些较为直白的谏言保持了隐忍的态度。可是,曾秉正一直不断直白的谏言,时间久了之后,终于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完一封曾秉正的奏折之后大怒,随即便罢免了曾秉正的官职。

朱元璋要求曾秉正回老家反省错误。按理说曾秉正应该感到高兴,毕竟朱元璋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并未伤他分毫。

可是,曾秉正却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剧照

卖女凑路费令龙颜大怒

原来,曾秉正为官多年一直两袖清风。再加上明朝俸禄本就不多,所以他手上并没有太多的钱。如今朱元璋要他回老家反省,可是,曾秉正却凑不出回老家的路费。

再加上他多年为官,一直刚正不阿,几乎不与其他官员交往。也正是因为如此,曾秉正不仅在官场得罪了不少人,也几乎没什么朋友。即使面对没有盘缠的窘境,依然没人愿意接济他。

曾秉正一边要领旨回老家,一边还要承受无可奈的经济压力。即便如此,他也没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最后,曾秉正被逼得急了,只能将自己四岁的女儿卖了,勉强凑了一些钱。

按理说,卖女凑路费这件事是曾秉正的家事,应该是无人知晓的。

可是,好巧不巧的是,曾秉正卖女儿这件事居然被他从前的政敌知道了。政敌正好想借机生事、落井下石,随后便将此时上书给了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字典里,明廷给所有官员发放的俸禄都足以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以朱元璋为例,当年自己生活那么艰难,最后都活下来了。

如今,朝廷给曾秉正发的每月35石俸禄,还能让日子过不下去吗?他认为曾秉正是在作秀才把女儿给卖了的。

朱元璋实在想不到,平日里曾秉正满口仁义道德,居然私下如此行事?简直是伪君子!甚至是欺君之罪!

原本朱元璋心中就攒了许多怒火,他又想起曾经曾秉正过于直白的谏言,更是怒火中烧。

朱元璋越想越气,后来,他派人将曾秉正抓回了南京。

可怜曾秉正卖女儿筹得了路费,却在快到家门的时候被抓回京师。朱元璋下令,对曾秉正处以腐刑。所谓腐刑,就是宫刑。曾秉正遭受如此奇耻大辱之后,最终不知所踪,可谓相当唏嘘。

朱元璋

作为父亲来说,无论如何贫困都不能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卖掉。在这一点上来说,曾秉正确实是做错了。

可是,明朝堂堂正三品的朝廷命官,居然穷得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没有,难道不是进一步说明明朝初年的俸禄太少了吗?

曾秉正除了每月俸禄作为收入,一没有贪污腐败,二没有额外积蓄,难道不能证明此人为官清廉吗?

朱元璋处理曾秉正这件事上,并没有自检、自省、自谴,反而对清官处以极刑,未免过于残忍。不知道朱元璋的做法会伤了多少像曾秉正一般的清官的心?

朱元璋

可怜曾秉正清廉一生,依然没能抵挡住小人的谏言。其实,与其说是朱元璋“杀死”了曾秉正,不如说是明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杀”了他。

曾秉正是正三品官衔,可是工资依然很低。不仅如此,清官领到的钱还不保值。朱元璋在位时,明朝官员的俸禄都是发放的大明宝钞。即便曾秉正手中有积蓄,无非是一些大明宝钞罢了。

可是,大明百姓并不认大明宝钞,只认真金白银。总而言之,在朱元璋眼中,曾秉正不仅暴虐成性、苛责百姓,还泯灭人性、有悖人伦。

但换个角度来说,明朝初期只有这样的重刑才能稳定朝纲,但也因为过于严苛的刑罚导致了很多冤假错案。

曾秉正悲剧的种子早在他入朝为官的那一刻,已经被埋下了。毕竟“伴君如伴虎”。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赶忙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人们便会想到那个封建腐朽愚昧的年代,可清朝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人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各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继位,虽然在“康乾盛世”四个字中没有雍正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也为为康乾盛世的推动

  • 和珅赈灾时在粥里放沙子, 得乾隆赞赏, 数百年后被世界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为什么往粥里撒沙子,和珅为什么不能丢沙子,和珅在赈灾粥里放沙是不是真的

    其实和珅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他童年过得很悲惨,父母早亡,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相继去世,和珅为了活下去,曾经沿街要过饭,后来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和珅如此爱钱,跟他悲惨的童年不无关系。和珅不但善于处理各项朝廷事物,但凡是乾隆交给他的事情,他一准早早置办妥当,有一年,城内发生了灾荒,百姓饿殍

  • 看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就知道甲午海战为何赢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解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能打过日本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视频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可惜曾经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在黄海海战中一败涂地,失败的原因当然包括清政府的腐朽、李鸿章企图避战自保,又或是北洋水师制定的战术失败。但绝不是因为北洋水师官兵贪生怕死,相反,此战中北洋水师全体官兵都表现得十分英

  • 身前怼天怼地对空气,死后只身去拜祭,诸葛亮给周瑜吊孝的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死后诸葛亮为啥还敢去吊孝,诸葛亮为周瑜吊孝说了哪些话,孔明吊孝周瑜完整版

    在周瑜死后,东吴君臣上下不免悲痛交加,对诸葛亮更是恨之入骨,甚至很多曾经的周瑜亲信都要为周瑜报仇,势必要杀掉诸葛亮,而就在这时,蜀汉方面传来消息说诸葛亮要前来吊孝,当时刘备是全力劝阻,诸葛亮却也是全力要一意孤行前去吊孝。那么诸葛亮明知道东吴群臣对他虎视眈眈,恨不得吃了它才好,为什么他还是要去给周瑜吊

  • 三国时期,结局最凄惨的四位猛将,姜维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姜维有多厉害,三国人物姜维著名事件,蜀国猛将姜维高清照片

    导语:三国这乱长达100年的乱世中虽然上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也活跃了无数名将。他们或天下无双,或忠义无双,或神勇无双,或威震敌胆,但生在乱世也是他们的不幸,战死沙场已经是最高的选择了。但在当时有这么四位猛将,死的最为凄惨,姜维更是名列榜首,这些人都有谁呢?第四

  • 曹魏五子良将的不同死法:一个羞死四个中箭,其中一个死因至今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五子良将之首是于禁还是张辽,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答案: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排序,是张辽第一,但于禁却是五人中最早受封四方将军并假节的大将,他统领七军三万人驰援襄樊的时候,地位曾仅次于诸夏侯曹。于禁晚节不保,谥号“厉侯”也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 汉宣帝刘病已后宫佳丽三千,为何抵不过一个死去多年的许平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平君的女儿,汉宣帝真的爱许平君吗,刘病已怎样评价汉宣帝

    自古传统文化中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也有人发达了就变脸,就像“考公热”背后的许多调侃,如“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认为自己高贵了,原本的配偶就不再配得上自己,这种现象好像慢慢变得普遍,甚至总给人一种错觉——见异思迁、富贵变脸好像是正常的,专心和专情才是罕见的。可是普遍了

  • 孙权的儿子被关羽以虎女焉能嫁犬子所拒绝:那虎女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的妹妹离开刘备后又嫁给了谁,孙权的七个夫人结局,孙权他有过哪些事迹

    都说虎将无犬子,一代武圣关羽曾被孙权提过亲,想要让他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是关羽果断拒绝了,认为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那么最后关羽的女儿嫁给谁了呢? 武圣关羽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文圣孔子,武圣关羽”的称号,从中足以看出关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一时之间天

  • 魏晋之后,史书上不能提司马懿,否则不是有人被杀,就是有人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人物谈司马懿,司马懿正史记载,司马懿在魏晋南北朝中实力如何

    论名将风采,关羽和张飞是最著名的万人敌,以至于后世不断碰瓷这两人。尤其让人发笑的是西晋,都达到了“关羽、张飞遍地走”的程度。如苻飞、邓羌等,至少有五六位,都号称“关张之流”,但问题是有几人,听说过他们?尤其是关羽,最后还一屁股坐在武圣宝座,跟文圣孔子平级。无论是谁,服也好,不服也罢,反正关羽应该是最

  • 大秦最后的名将,亡陈胜、破项梁,手握40万大军仍难阻王朝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秦二十大武将排名,大秦将领有哪些,刘邦与陈胜的反秦之路

    然而这些名将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或过早亡逝,或隐居田园,或被奸臣所害,所以在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揭竿而起时,秦国甚至出现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最终,章邯扛起大任,率领苏角、王离等年轻一代将领出征,灭陈胜、破项梁,手握40万大军在巨鹿和项羽对峙,手中掌控着大秦最后的希望,但最后仍难阻止王朝的崩坍,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