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吕后一言,惊醒刘邦,果断杀掉此人,消除最大后患百家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4/2/4 1:33:01

(说历史的女人——第1123期)

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登基帝位,不久迁都长安,大汉帝业基本定矣。

但西汉与其后的诸多朝代不同,西汉之后,皇帝集权基本稳固,而西汉之前的政治体制仍在摸索之中,秦之前为诸侯、战国,秦虽一统,建立了集权制,但正因诸侯国的根深蒂固,并未实现脱胎换骨的一统,才导致了秦末起义的烽火一起,诸侯国多半以故国之名全部复活。后经十数年之战乱,又被刘邦一统,但此时的政局依然风云变幻。

各战将功臣,都渴望被封国,做一方老大。刘邦为了满足功臣之心愿,只能遵从。但他内心是不情愿的,他可不想秦亡的模式在他手里上演。所以他表面封王封诸侯,其内心的不安却是时刻都存在。故此,先封王满足功臣心愿,实则也是有安抚和麻痹的用意。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刘邦就开始了自己的诛杀功臣之举,结果此风一开,各异姓王皆敬惧不安,要么主动造反,要么被动造反,要么没造反,也被“莫须有”之罪名处死。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淮阴侯韩信,根据史载的情况来看,韩信并未造反之意,甚至在幕僚蒯通谏言造反的时候,他也没有造反,结果被吕后骗进长乐宫秘密处死。究其原因,无非是韩信功高震主,让刘邦吕后夫妻感到不安,不除之不足以睡安稳而已。

然在解决异姓王、稳固江山一事上,可以说刘邦和吕后的功劳各一半。直接造反的,由刘邦带兵去平叛,尚未来得及造反或者必须除掉的异姓王,基本都由吕后给收拾了。所以,可见吕后的手段,甚至比刘邦更高一筹。在处理彭越一事上,就足见高低。

韩信等被收拾后,彭越确实是感到了“兔死狐悲”之不安,但是不安归不安,彭越还是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甚至在比较亲近的武将扈辄劝他起兵造反的时候,彭越也没有采取行动。

可是这个情况,却很快被刘邦知道,原本就对功臣提心吊胆的刘邦,哪里有时间考虑,立即就带兵围剿了过去。结果彭越等于没有任何行动反抗,就被抓捕。

刘邦把彭越的官爵废除,降为庶人,发配蜀地。

就这样,战功赫赫的功臣彭越,就踏上赴蜀之路,彭越内心的委屈肯定特大,毕竟功劳很大,也没有造反举动,却落个如此结局。

如果事情如此发展,结果一定是未知的。

但事情的发展,因为吕后出现了另外的变化。

在吕后回城的路上,恰逢被流放的彭越。

彭越见吕后,大倒苦水,诉说委屈,最后他请求吕后,是否可以把他流放到老家山东昌邑。

吕后听完,满口答应彭越,并且还把彭越带回了京城。

回来之后,吕后立即去见刘邦,问起有关彭越之事。

吕后:“我回城路遇彭越,就把彭越和他的家人都给带回来了。”

刘邦不解:“为什么啊?”

吕后反问:“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刘邦说:“我把他流放蜀地,让他死在那里,这样就可以除掉后顾之忧了嘛。”

吕后轻轻一笑:“你知道什么叫放虎归山吗?彭越可不是一般囚徒,他战功赫赫,近似韩信,因为无论他在哪里,其才干和功劳,都有着足够强大的号召力,如今你把他流放蜀地,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则鞭长莫及,而对于四方对我们不满的人或心怀野心的人,则必然是一面旗帜,他们必然前去追随归附。再加上,蜀地原本就是一块宝地,有自立之本,加上易守难攻,一旦彭越聚众自立,到时候恐怕想除掉都没那么容易了。”

吕后一言,一下惊醒刘邦,赶紧果断杀掉此人,算是消除了最大后患。

吕后这一席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非常有见地,因为以彭越的勇武和影响,真是到了川蜀之地,想闹出点事情,还是很容易的。刘邦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在佩服老婆高见之余,干脆让吕后处理彭越一事。

吕后办理这种事,轻车熟路,前有收拾韩信之经验,如今收拾待宰之彭越岂不容易?无非是找一个理由,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而已。所以,吕后安排人找到彭越之门客,以利诱谈判之,结果彭越门客见老板都倒了,还拥护个什么啊,立即就按照吕后方面的意思举报彭越图谋造反已久。

如此,罪名坐实。古今,无论何时,造反都是死罪。

有了罪名,也有了人证,那么就安排廷尉王恬对此事上奏并说出(已定)处理意见,表面上看是奏给朝廷,实际上不过是把这个事摆到明处,让朝臣看:大家眼睛都擦亮点,杀彭越,是因为彭越造反了!

这样做,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堵住议论的口;

第二个作用是杀鸡儆猴、警钟长鸣。

聪明的朝臣,都会会意的,然后就要学会放下功臣身段、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可怜彭越还在狱中傻傻等着吕后的改判诏书,希望能够在老家服刑、甚至舒服一点老死,然结果等来的却是“诛三族”之结局。

《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载曰:

“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彭越被杀,其族被诛,封王已死,又无后人继承,封国自然撤除。

结语:彭越,这位中国史上游击战战术的鼻祖人物,一生劳苦功高,尤其是在刘邦建立大汉的过程中,其战功极高——比如楚汉之战,后来史家发现如果没有彭越在后方打游击,毁掉了项羽的粮草补给线,同时不断骚扰项羽后方以保护汉军的正面力量,造成项羽两面受敌,正面的韩信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在垓下消灭战神项羽。

所以有一句话对彭越评价极其公平:论军事才干,彭越不如韩信,但论实际功绩,彭越不输韩信。

难怪后来准备造反的英布说:“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由此可见,彭越仅次于韩信的地位和影响力。

只是一代悍将,落得如此惨局,着实令人唏嘘。

(文/说历史的女人·不胜寒)

参考资料:《史记·彭越列传》

更多文章

  •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计,到底还是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的死葬经过,诸葛亮死前为什么葬在定军山,诸葛亮下葬的真实故事

    这么厉害的人死后自然不愿意让人知道其陵墓的位置。像曹操死时为掩人耳目就动用了七十二口棺材。毕竟他自己身为盗墓界的鼻祖,没少干挖别人坟墓的缺德事,所以死后不仅要求一切从简还搞出七十二口棺材迷惑众人视线,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别人挖出来鞭尸。按照诸葛亮先生生前的起居习惯,自然希望死后也不被人打扰。在给刘

  • 英雄亦有后悔处,曹操一生最大败笔是什么?临终前他含恨吐露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一生最后悔的3件事,曹操最后悔的三个细节,曹操的一生三个败笔

    人生没有后悔药来吃,无论是怎么样的人,在选出一个选择之后,如果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的话,恐怕都会在心中暗自后悔,要是当时不这么干,不选择这条路就好了。这一点,无论是一般人,还是英雄人物,别无二致。对曹操而言,他一生之中做过的错事不少,但是在他的人生之中,唯一一个让他在死前都感到后悔的事,是什么呢?在《

  • 西汉权术计谋的高手——陈平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一家人照片,陈平讲历史上最阴险的谋士,眉山剑客陈平个人资料

    现在就给大家讲讲陈平计策到底有多毒。别看刘邦在楚汉争霸中占了上风得了天下,可一开始刘邦混得很惨,刘邦起兵之前就是个小混混,一没有资历,而没有财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得力干将。而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家底殷实,有名望有资历,也有号召力。所以项羽身边能人很多,人才济济。尤其是项羽的谋士范增更是足智多谋,智慧超群

  • 曹操杀华佗,华佗冤不冤?曹操:医德差,医术又超前,不杀你杀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佗死后曹操杀华佗的真正原因,曹操杀了华佗后又活了多少年,正史上曹操到底杀没杀华佗

    三国的历史当中,除了谋臣武将的职业之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那便是医者大夫这个行当。古代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可是出名的大夫并不多见。前有神农尝百草,后有妙手回春之华佗。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夫,曾替关公刮骨疗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大夫。但就是这位神医,在纵横三国医场多年之后。在给曹操看病的过程中,

  • 刘备只有区区3万兵马,却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打败刘璋全过程,刘备以什么理由回过头来打刘璋,刘备如何战胜刘璋

    三国的纷纷扰扰,都要从东汉末年的宦官乱政说起。真正导致纷乱不止的,主要还是李淮和郭汜上演的京都之乱。汉献帝无奈逃出了京都,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战局的另一方,同样是汉室后裔的刘玄德,依旧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他的人生目标逐渐变得清晰了许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战略目

  • 在白门楼,吕布见到刘备后,赶紧求情,刘备为何选择了落井下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白门楼斩吕布对不对,吕布让刘备求情刘备怎么说的,吕布和刘备的矛盾纠葛

    乱世之中为了保身,投靠对家甚至仇家的将领多不胜数。但即便是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经常换主这种事还是不太道德的,一次可以找个借口,但是三番两次的话,难免会落人口实。虽然古人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可想要不被天下人诟病,就必须有一个忠义的前提。比如说庞德这位,在自己投靠了曹操之后,为了避免

  • 刘备动不动为手下人封侯,但却唯独忘了这个人,难道是他故意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为什么不封侯,刘备一生中失去的三个大将,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真的忠于汉室吗

    身为帝王,臣子有功就得论功行赏。纵观中国历代统治者,成就霸业者,皆善用加官进爵这种手段笼络人心。譬如:西蜀刘备就没少用这个法宝,他前后给张飞、赵云、马超等多位将领封了侯,却独独留下了关羽。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备手下被封侯的人不在少数,前有张飞据水断桥,刘备将其封为了新亭侯。后有黄忠斩夏侯渊之功

  • 刘表坐拥荆襄九郡,为何不趁官渡之战的机会举兵袭击曹操后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是怎样占领荆襄的,刘表怎么评价荆襄九郡,刘表死后曹操攻打荆州的事情

    作为八骏之一的刘表,单人匹马定荆州岂是好相与的;坐拥富庶荆襄九郡处于四战之地,不知道多少豪杰曾今打过荆州的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坐稳荆州牧岂能是佛系之主?所以无论是史书上是否记载,刘表肯定打过曹操的主意。那么官渡之战这么好的机会,刘表没有趁机偷袭是在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攻击距离远从荆州出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是如何解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黄绢,黄绢是什么人物,曹操割须弃袍故事介绍

    屈原就不用说了,咱们先说说伍子胥。楚平王的时候,秦国和楚国和亲,秦国公主孟赢,和亲的对象本来是太子建,哪知道却被楚平王看好,楚平王偷梁换柱取了孟赢,并将太子建逼走,伍子胥的老爸伍奢,因为是太子建的老师,也因此被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公子光当上吴王,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作为回报,让他带兵攻打楚国,

  • 秦始皇做兵马俑寓意何在?并不仅是去“极乐世界”,还有其他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的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秦始皇兵马俑的意义所在,秦始皇兵马俑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所以直到秦始皇在沙丘宫病逝,陵墓都没有修建完成,修建秦始皇陵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据悉,当初动用了七十万人修建此墓。虽然,此信息没有被完全证实,但足以看出秦始皇为修建陵墓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谓是耗时,耗力,又耗钱。陵墓之所以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完美!秦始皇对于陵墓的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