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手握重兵,为何到死都不敢举兵造反?一个原因最关键

蒙恬手握重兵,为何到死都不敢举兵造反?一个原因最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1/25 14:00:54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竟然没能善终。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突然驾崩。都知道,太监赵高向来诡计多端。所以,他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用秦始皇的名义来继续发号施令。之后,他暗中联系了丞相李斯,并与李斯达成了一致意见。

于是,秦始皇的车驾继续向前行走,除了赵高和李斯等寥寥几人外,谁也不知道秦始皇的真正状况。然而,赵高知道隐瞒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便赶紧来到了胡亥面前。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论威望,他根本没法与皇长子扶苏相比。于是,赵高见到胡亥后,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如今陛下已经去世了,但是,消息还没有传出去。所以,现在说话算数的,就是我和丞相。”

胡亥是一个聪明人,他马上听出了赵高话外的意思,那就是通过矫诏的方式,让自己登基为帝。想到自己以后可以当皇帝,胡亥不禁心潮澎湃了起来。他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表示一切任凭赵高和李斯处置。于是,赵高和李斯得到胡亥的同意后,马上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他们认为扶苏和蒙恬定会阻碍胡亥的即位,便假传诏书,勒令两人自尽。

扶苏一直都是一个孝子,他接到诏书后虽然心中不解,但也不敢违抗父皇的意思。于是,他拔出宝剑,哭着想要自尽。当时,蒙恬就在扶苏的身边。与行事冲动的扶苏不同,蒙恬领兵多年,一眼便看出了这份诏书有问题。

他拦住了扶苏,冷静地说:

“公子且慢,我感觉这件事中定有蹊跷。我领着几十万兵士防备匈奴,朝中的很多大臣都诬陷我有不臣之心。可是,陛下却同意让公子来帮我监军。仔细想来,这正是陛下信任公子的缘故啊。既然信任你,那么,怎么会突然下达这种诏书呢?”

宣读诏书的使者是赵高的心腹,他见两人犹豫起来,赶紧催促扶苏和蒙恬按旨意行事。扶苏反复看了看诏书,确认诏书是真的无疑。然后,他悲痛地说:“父皇想要让胡亥来继承皇位,肯定是怀疑我有异心了。我一天不死,父皇就一天放心不下。既然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活着呢?”

说完之后,扶苏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扶苏死后,使者继续催促蒙恬自尽。蒙恬不肯,使者就理直气壮地说:“你犯下的罪过实在是太多了,陛下令你自尽,难道你要抗命吗?”

蒙恬不敢公然违抗皇命,但还是坚持申辩道:“我蒙家三代为陛下效力,怎么就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现在手上有三十万的军队,但我还是不敢叛乱。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敢忘记父亲和祖父对我的教诲啊!”但是,蒙恬的忠心并不能打动赵高的使者,也不能打动赵高。

赵高认为,蒙恬勇武过人,活在世上始终是一个祸患。于是,他不停地劝说胡亥,势必要逼死蒙恬。不久之后,蒙恬也在悲愤中服毒自尽。蒙恬死后,三军将士们痛不欲生,他们将其尸体运到今陕西榆林的绥德,以手为铲,以衣为车,掬土以葬,形成了一个小山丘般大小的巨大墓冢,与扶苏墓遥遥相望。之后,蒙恬含冤而死的真相,直到秦朝灭亡后才大白于世。

于是,感慨蒙恬之死的人有很多,曹操就是一个。

据说,蒙恬临死之前向使者申辩的话,曹操是读一次哭一次。曹操一生杀人无数,很少显露过自己仁慈的一面。他之所以为蒙恬而悲痛,正是因为他和蒙恬有着类似的境遇。曹操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汉臣,吃的是汉室的俸禄。因此,在曹操很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就开始教育他忠心汉室。

这份对汉室的敬重,已经牢牢地刻进了曹操的骨子里。曹操虽然将汉献帝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始终不敢取而代之。如此说来,曹操受到的家庭教育,和蒙恬是何等的相似啊。但是,世人却很少有人能够走进曹操的内心。他们都认为曹操是一个篡夺大汉江山的奸雄,但却忘了他到死也只不过是一个魏王,并没有当皇帝。

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宁可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也不愿向世人解释。但是,当他看到蒙恬的遗言时,实在忍不住了。蒙恬的内心,与自己是何等的想象啊,同样是手握重权,同样是忠于朝廷。所以,曹操在感慨蒙恬冤死的同时,也是在感慨着自己的人生。

其实,不管是蒙恬还是曹操,他们都有各自的无奈,都有各自效忠的政权。但蒙恬与曹操还是不一样的,蒙恬是被残害死的,而曹操虽没有篡权,但却成就了儿子的政权。所以,这一切孰是孰非,都任由世人评论了。

最后,再说一点的就是,若扶苏没有奉诏自尽,而是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几何?

秦朝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蒙恬只有一半虎符,只能做已安排好的边防工作,没有调动部队的权力,调动军队必须要有虎符或皇帝盖了玉玺的指令。秦朝律法严厉,动则就要连坐,士兵要造反就全家死光光。退一万步说扶苏、蒙恬用道理说服士兵起兵,以商鞅的军功授爵制度,这只部队要成了叛军,军队士气顿时下降大半。所以说,就算他们两人起兵造反了,胜算也不是很大。

参考资料: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更多文章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他秦末“第一英雄”称号,可能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如何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项羽一生事迹及评价

    今天,我们仅以项羽为例,从古至今关于项羽的评价分为褒贬两个论调,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论调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每个人的理解都无法同步。有人觉得,项羽入关前屠杀数十万秦卒造下杀孽,入关后火烧咸阳宫和秦陵,害死秦王子婴,这一系列做法都不是英雄所为。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以至众叛亲离。所以

  •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没有诸葛亮刘备能三分天下吗,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刘备如果没诸葛亮能成功吗

    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的惨样刘备从涿州起兵平黄巾叛乱开始,逐渐形成了刘、关、张的创始小团队。由于出身贫寒(除了一个皇叔的称谓啥也没有),所以在群雄并起的时刻只能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依附的诸侯。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寻找机会,刘备的足迹就遍布了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等中原大地。

  • 一个连韩信都不敢轻视的大将军,没有他韩信对抗齐、燕很难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从未带过兵为什么能打胜仗,韩信大战齐燕完整视频,韩信实力最强时期有多强

    他是西汉柏人,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他的爷爷是李牧,即赵国名将。在六国并起的时候,李左车效力于赵王歇,曾经屡立战功,被封为广武君。曾经,他写过一本著名的兵书,名为《广武君略》,并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至理名言,被广为传颂。当年,他与韩信的对抗让其一战成名。在汉三年十月的时候,

  • 为何有人说王莽的死,是因为他的超前思想?看看他的改制举措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莽的历史评价,王莽的人生巅峰时期,王莽怎么改制

    正是这场大火后,皇室历代积累的宝藏全部化为了灰烬,其中包括汉高祖斩蛇剑、孔子穿过的履,还有王莽的头颅等等。孔子履代表儒家的传承,斩蛇剑是皇权的传承,它们被放在具有象征意义武库尚可理解。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会被放在武库呢?而且一放就是近300年!此事,还得从王莽之死说起。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

  • 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却留个口子网开一面?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个人认为,刘邦所扮演的是一个总指挥的角色,韩信扮演的是阵前指挥的角色,至于韩信到底有没有对项羽"网开一面",为大家细细说来。众所周知,在楚汉争霸战争中,刘邦一直是胜少败多,即使在临近大决战也是不例外的。公元前203年,与汉军对峙于广武的楚军已经没有了粮草,而本应该前来驰援的韩信,彭越等人却迟迟没有过

  • 狠辣斩杀吕氏族人,吕后干着急,刘章如此能力,为何没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虚侯刘章和吕后关系,吕后不杀刘章,吕后和刘章谁厉害

    一、大独裁者吕后。刘邦是个有能耐的皇帝,但老婆吕后一点都不比刘邦逊色。开国大臣韩信谋反就是吕后摆平的。所以刘邦死后吕后成了实际上的老大,朝政被她完全把持。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即位就是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温和,是个乖乖虎,一切都听娘的,吕后自然非常满意。可惜汉惠帝刘盈身体不好,23岁就驾崩死了,接着

  • 李斯为何不帮公子扶苏上位,反而帮幼子胡亥呢?最后落个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斯为什么帮胡亥扶苏,胡亥与扶苏是什么关系,扶苏和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驾崩时,李斯的处境即是在“屋檐下”——当时皇帝身边唯一能够继位的儿子,胡亥。李斯可以选择“不低头”吗?当然可以了,但是他不低头的后果,一定非常惨。当时,能够决定大秦帝国命运的人,一共有3个,分别是: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中车府令是个什么官职呢?在古代,车府令乃

  • 关羽的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无人盗掘?原因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的墓有几处,关羽墓地为什么有三个墓,关羽之墓到底在哪

    关二爷,就是关羽。在明清时期,最受欢迎的神仙有三位,一位是财神爷,一位是观音大士,还有一位就是关二爷。关二爷在道家,被称作关帝圣君,乃是道家护法四帅之一;同时还被佛家称为迦蓝菩萨。关二爷几乎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神祗。之所以说他能摸得着、看得见,就是因为关二爷曾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 秦始皇死后,会稽郡守殷通号召项梁反秦,为何反而被项梁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殷通简历,殷通真的反秦么,秦二世和殷通

    项羽杀殷通一事之前,还有另外一件值得寻味的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到会稽,一行人浩浩荡荡好不壮观!所到之处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争相观看秦始皇东巡的盛大场面,这其中就有项羽、项梁叔侄二人。正当众人观得起劲的时候,项羽冷不丁蹦出一句话:“彼可取而代也。”嗯,这句话是说给项梁听的,意思是:三叔,秦始

  • 同是丧亲之痛,刘备与曹操的做法截然不同,最终结局也是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和曹操是什么关系,刘备和曹操的真实历史,刘备和曹操的对话

    刘备的这一决定是建立在冷静的心态之上吗?不是。此时,他完全被自己悲伤和愤怒的心态所控制。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神人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