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张昭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因此他向自己的主公孙权推荐了诸葛亮,并希望诸葛亮能够留下来,与自己一起辅佐孙权,然而诸葛亮却直接决绝了张昭的邀请,他称自己之所以不愿意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孙权虽然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主公,但他只能让自己做个贤人,而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信任与权力,因此自己是不会留下来的。那假如孙权真的能够答应诸葛亮的条件,给予诸葛亮足够的信任与权力,那诸葛亮会不会考虑留在江东呢?
事实上,无奈孙权答应了诸葛亮怎么样的要求,诸葛亮都不会留在江东的,毕竟谋臣与主公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符号化的,正因如此,“贤”不会是给诸葛亮官做,而“尽”自然也就不是给诸葛亮大官做这么简单了。虽说放在一般的君臣关系中,这样的理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与态度来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尽”,在于他给了诸葛亮丞相之位,同时录尚书事,假节,并在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这雨曹操相比,诸葛亮就差一个魏公了,但刘备毕竟不是汉献帝,能够给予诸葛亮如此大的权力,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不仅如此,刘备还给予过诸葛亮治三郡的权力,甚至在临终时将整个蜀汉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而孙权虽然也是一方诸侯,但受限于格局与眼光,以及当时东吴的情况,即便他再有心放权给诸葛亮,他也没办法这么做,因此诸葛亮不会投东吴。
笔者认为,刘备给予诸葛亮的除了权力,更多的是信任,而这点是孙权永远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