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一生三大错误,错杀一人,错托一人,错信一人

刘禅一生三大错误,错杀一人,错托一人,错信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76 更新时间:2024/2/4 8:14:17

错杀一人

在“五虎上将”相继离世之后,蜀汉能独当一面的只有魏延、姜维两人而已,而姜维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所收服的降将,因此要说蜀汉后期老牌的名将只有魏延、赵云两人,但赵云年事已高已没有当年的风采。在刘备在世之时,魏延一直受到了重用,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曹魏一直秋毫无犯。

在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为先锋大将。但因为和长史杨仪的不和,最后被杨仪安排的魏延所杀。魏延之死,刘禅有责任吗?有很大的责任。杨仪、魏延两人谁想谋反,刘禅拿不定主意,但最后认为魏延谋反的嫌疑比较大,所以杨仪杀魏延也算是刘禅默认的。然而刘禅忘记了诸葛亮曾生前密奏之事。《三国志》记载:

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

杨仪、魏延两人的矛盾谁都知道,而刘禅通过诸葛亮的密信也可以知道杨仪的为人,很大情况是为了报复魏延,但没有判断能力的刘禅就这样杀害了魏延。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可见魏延没有叛蜀投魏之心只是想杀掉杨仪。就这样刘禅白白损失了一个可以独挡一方的大将,刘禅是不相信刘备的眼光、还是认为诸葛亮所言有失?至于留下的杨仪,因没有得到重任就到处诽谤、怨愤,最终落下了一个自杀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错托一人

在邓芝偷渡阴平突至江油之时,邓艾大军直逼成都。慌了神的刘禅,把蜀汉的命运交给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手中。其实这样做也没错,诸葛亮之名在蜀汉的朝堂根深蒂固,顶着诸葛亮大名的诸葛瞻深受刘禅的重用,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诸葛瞻,但诸葛瞻徒有虚名。对于诸葛瞻的才能诸葛亮最为清楚,诸葛亮认为诸葛瞻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刘禅把蜀汉的希望托付了诸葛瞻,但诸葛瞻的军事能力远远不及诸葛亮,在绵竹之战一而再,再而三错失良机,最终诸葛父子双双战死。邓艾大军直逼成都,刘禅无奈选择出城投降。其实当时刘禅有更好的选择就是任用黄崇,黄崇是名将黄权之子又是尚书郎,有资格也有能力领军作战。在战场上黄崇知道如何激励士兵、如何占取有利的地理位置,单凭这两点就是诸葛瞻无法做到。

错信一人

刘禅最为信任的人是谁?若诸葛亮在世可能是诸葛亮,在诸葛亮离世之后那么刘禅最为信任的肯定是黄皓了。刘禅有多信任黄皓呢?对于黄皓的信任,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能比。刘禅的弟弟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就在刘禅的耳边说刘永的坏话,以至于刘永长达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三国志》记载:

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

其次,作为蜀汉后期唯一的大将姜维也不敢招惹黄皓。姜维看不惯黄皓把弄朝政,就奏刘禅希望处死黄皓,刘禅一听就命黄皓给姜维谢罪,意思希望姜维能饶过黄皓。但姜维在成都呆了一段时间发现黄皓的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非常的庞大,唯恐黄皓对自己不利,只能请命前往沓中屯田,不敢回都。

刘禅这么信任黄皓,黄皓给刘禅带来了什么?鬼神。公元263年,钟会在关中治兵,姜维感到魏国要开始大肆进攻蜀汉了,于是上书给刘禅,希望刘禅能派将士镇守蜀汉的关隘之处。黄皓一番鬼神操作之后,告诉刘禅大军不会来,可以继续享乐,刘禅一听非常的高兴,也就没让姜维的担心放在心上。面对准备不足的蜀军,钟会毫不费力地拿下了汉中,要知道汉中是刘备几乎拼光了家底才打下来的,就这样被刘禅白白的丢失。蜀军准备不足,只能在剑阁形成防御之势。可惜邓艾绕过姜维必经成都,刘禅最为信任的人让刘禅投降,是何其的悲哉!

综上所述,刘禅错杀的人是魏延,魏延作为后期顶级的大将,不受刘禅的信任,被刘禅所杀。本来就人才凋零的蜀汉又少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刘禅错托之人是诸葛瞻,只想到了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但诸葛瞻的真实才能是如何呢?刘禅错信的人是黄皓,东汉之乱在于宦官,汉室灭亡没多久,刘禅又走向了老路。这些最终是由刘禅买单,从一国之君,成为阶下之囚,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骂名!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更多文章

  • 若孙权真的可以达到诸葛亮说的要求,诸葛亮会留下来辅佐孙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会为孙权效力吗,诸葛亮和孙权的才能比较

    当时张昭非常欣赏诸葛亮的才华,因此他向自己的主公孙权推荐了诸葛亮,并希望诸葛亮能够留下来,与自己一起辅佐孙权,然而诸葛亮却直接决绝了张昭的邀请,他称自己之所以不愿意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孙权虽然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主公,但他只能让自己做个贤人,而不能给予自己足够的信任与权力,因此自己是不会留下来的。那假

  • 他乃河北名将,在三国后期是无敌的存在,却被司马懿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被司马懿杀的将领,三国时期司马懿是被谁绞杀的,三国时期司马懿麾下有什么名将

    在三国时期,诞生了数十位牛逼的武将,知名的诸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许褚、马超等。除了这些知名的战将外,三国还有一个武将也很出众,但不过其为人是相当的低调,所以并不是为世人所熟知。但若论战功而言,他也是实实在在的打了很多硬仗,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追随曹操攻乌桓

  • 他是汉朝里的匈奴人,救汉武帝于危难之中,最后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打败匈奴后匈奴人去了哪里,汉武帝封侯一览表,汉武帝抵御匈奴的名将

    一、行刺行动自从太子刘据去世了之后,汉武帝对此事也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于是就命人去彻底详查一下太子去世背后的困惑,还将生前陷害了太子的人全都抓起来一并处刑了。随后汉武帝还将江充的一整个宗族的人集体灭了,也把江充的其他党羽一举歼灭了。汉武帝接连不断的动作,让一些也参与了其中但还没有被发现的人都感受到了

  • 关羽、张飞、马超、魏延、诸葛亮、赵云、黄忠谁守荆州胜算 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超黄忠魏延谁厉害,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关羽马超黄忠魏延哪个厉害

    一:诸葛亮。诸葛亮,资源丰富,尽责,谨慎行事,治理国家的能力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当您被刘备三顾茅庐邀请时,刘备将为刘备制定职业规划。如果诸葛亮镇守荆州,首先诸葛亮不会破坏吴蜀联盟,并将加强吴蜀联盟。其次诸葛亮要小心,你不会急于发射樊城。然而,刘备虽然这个名字就像一个云,但重要的顾问仍然缺乏,特别

  • 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后,下场如何?刘备一生不愿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的两个女儿下场,刘备与曹操,生擒刘备完整视频

    刘备是一个在三国乱世的黑暗年代中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在他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便是未能完成光复汉室的理想,除此之外最令他感到遗憾的便是未能在战乱中保护自己的妻女家人。提起刘备的后代,人们总是第一个想起才能平庸又留下乐不思蜀这样的笑料的刘禅,但其实刘备除了刘禅之外,还有

  • 同为顶级谋士,为何诸葛亮流芳百世,司马懿却臭名远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司马懿谁的智慧更高一点,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活得更久

    但到了后世,这两位亦敌亦友的顶级谋士,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说起司马懿,不少人痛骂他是野心家,是一个特别忍耐的阴险小人,实在是臭名远扬。但说起诸葛亮,却是一路繁花相送,被无数人誉为是忠臣的楷模,可谓是流芳千古。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下场?一、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效应自古以来,英

  • 刘备占据刘表和刘璋的地盘,算伪君子吗?看他待人的情况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刘表刘璋的关系,刘备只会欺负刘表刘璋,刘备占领四川是怎么安置刘璋的

    事实上,刘备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政治家,对于刘备而言,发展壮大,最终兴复汉室才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当时荆州被曹操占据后,刘备与孙权联手将曹操击败,并逐渐收复荆州的失地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刘琦在世时,刘备让刘琦为荆州刺史,知道刘琦去世后,刘备才在孙权的举荐下成为了荆州刺史,因此在占据荆州的问题上,刘备没有

  • 魏延是三国名列前茅的名将,为何提出看似不靠谱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能成功吗,司马懿也赞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史上真实的三国人物魏延

    导语:蜀汉早期的名将不少,比如五虎上将堪称那个时期的顶级存在,刘备也因为有了他们才可以建立霸业。但随着一批人相继去世,蜀汉当场迎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诸葛亮北伐时想找一个可以实施作战计划的得力战将都没有,以至于一直和魏军展开拉锯战,白白消耗了蜀汉为数不多的资源。当时有这么一个插曲,魏延和诸葛亮提出“子

  • 在我国历史上,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离不开这三件神兵利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一统六国简介,秦国一统六国有多强大,秦国是怎样一统六国的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在战国七雄的年代,他先后打败其他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而且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大一统国家,成为了历史上的始皇帝,所以称之为秦始皇,而在这战国七雄中,当时的秦国的实力是在这七个国家中属于实力较弱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在后期先后打败六国呢?可能有人会说,秦国在自己

  • 战国后期,赵国武有廉颇、李牧文有蔺相如,赵国缘何还会被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国名将廉颇和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实力有多强,战国后期的赵国实力如何

    读过《史记》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诸战当中,唯有赵国最难打,原因很简单,当时赵文王文韬武略,知人善任,并有大将廉颇护国,而且他作战指挥沉着冷静,以至于秦国吃了很多次败仗,所以秦国在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屡次受阻。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国赵孝成王执政以来,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知道,秦国灭赵前后,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