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国六公爵的死,几人正常,几人意外 朱元璋是否有杀功臣之嫌

开国六公爵的死,几人正常,几人意外 朱元璋是否有杀功臣之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4/1/21 1:28:25

俗话说:逆境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在元末农民起义纷纷的动荡时期,各路英豪汇集人马,为了推翻元朝的暴政,也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奖品——皇位,而在疆场驰骋。经过多轮角逐,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出而告终。朱元璋的胜利是在他本人指挥有方,手下武将出力、文人出谋的情况得到的,那么在他位登九五之后,自然就需要封赏这些开国功臣。

朱元璋位登九五

朱元璋的手笔着实不小,一出手就封出去了六个一等功臣,即“开国六公爵”。按照排名先后顺序,依次是: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除了这六位公爵之外,还有其他数十名侯爵、伯爵。在这六公爵中,足有五人是武将出身,这也可以理解,征讨天下中,武将的出力自然是最多的。但是根据前朝之鉴,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就来了一次“杯酒释兵权”做法,通过和平手段,比较温和的处理了手下武将。那么这一次朱元璋能善待自己手下的六位开国一等功臣吗?

朱元璋登基后封赏功臣

历史上关于朱元璋处理开国功臣的说法,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条在民间传播的非常广,就是“庆功楼事件”。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庆祝手下文武大臣协助他位登九五,于是就在南京一处建立了一个阁楼。一天,他邀请了所有的功臣前往此楼会宴,在之前他早早的命令士兵在楼下埋藏了火药和炸药。对于这一次请客吃饭,刘基却早早的看出了不祥之兆,因此在吃饭时留了个心眼,他因为在朱元璋的身边坐着,就把朱元璋衣服的衣角压在自己身下。朱元璋看到大家都喝醉后,就起身离开,这时刘基察觉到了,就紧随朱元璋下楼。在朱元璋走后,此楼随即倒在了一片火海之中,死去的文武大臣和侍女宦官数不胜数。

对于这个民间传说,其可信度自然是相当的低,先不说别人,就说这六位公爵,首先在各个史料中记载: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被杀、徐达病死、李文忠病死、冯胜因私见藩王被赐死、邓愈病死、常茂病死。有史料为证,这一民间说法自然不攻自破。其次朱元璋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天下仍然处于动乱之中,北方的蒙古蠢蠢欲动、四川云南之地尚未收复,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自然不会蠢到大事未成,就拿功臣开刀吧。

朱元璋赐庆功宴,但并非庆功楼

那么为何有朱元璋杀功臣一说?就来看看这六位公爵的死因。

李善长因为涉及到胡惟庸的谋反一案,在案发后没有被处死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诛杀功臣的。但是之后李善长却向汤和借兵修房子,被汤和污蔑成了谋反,不得已之下,朱元璋杀掉了李善长。冯胜本来也可以没事,但是他却私下和藩王会面,给人落下了一个结交藩王、意欲不轨的罪名,这样朱元璋是断然不会放过他的。

李善长因涉嫌谋反被处死

那么剩下的四位公爵则都是病死的,虽然他们中有人在人生最后也掀起了一些波澜,但最终没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徐达之死有一说法是,徐达病后不能吃鹅,但是朱元璋偏偏赐他吃鹅,最后徐达含恨而死。这一说法完全没有依据,因为徐达本人是一个知进退的人,他从来不出风头,而且他和朱元璋也是亲家,朱棣的老婆就是徐达之女。所以朱元璋实在没有理由杀掉徐达,就算有想法也不必出此落人口舌的下策。

魏国公徐达率军征战

李文忠曾经三次上书劝谏朱元璋,一是劝其不要征讨日本;二是提醒不要过度依靠宦官;三是在胡惟庸案中劝他不要牵扯过多人。前两次朱元璋没有理会李文忠,但是在第三次,朱元璋认为李文忠管得太宽了,要杀掉他。幸好马皇后及时出面,李文忠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削去职务,软禁在家,几年后李文忠病死。

常茂则是因为在纳降蒙古一事中做事欠妥,被贬职到广西龙州,随后对外宣称病死,实则没有。到龙州后,却夺了地土司一职,而真正的地土司继承人赵宗寿因为怨恨,就上报朱元璋说常茂没死。朱元璋听后很是气愤,就要向龙州派兵,这时赵宗寿却感到后怕,于是亲自前往南京说明常茂已死,朱元璋这才作罢。而之后,常茂就隐居到了山西,多年后病逝。

郑国公常茂阵前冲锋

所以从“开国六公爵”的结局来看,朱元璋是不会乱杀功臣的,只要你不胡来、不恃功自傲,就没有性命之忧。不过一旦发现功臣有谋逆迹象,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是死路一条。而那些记载朱元璋肆意诛杀功臣的史料,则是对朱元璋的抹黑做法。

更多文章

  • 髡刑是把全身的毛剃光,有侮辱性,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为何对亲儿子处以髡刑,朱元璋最残忍刑罚,朱元璋最残暴刑法

    鲁王朱檀可谓万千宠爱,系于一身。洪武16年(1383年),鲁王朱檀14岁的时候,奉命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16岁到山东兖州就藩(也就是去往自己的封地)。朱元璋非常疼爱这个儿子,在株潭临走之前,还特意交代要好好治理封地的百姓;并且让朱檀的舅舅武定侯郭英亲自护送朱檀去兖州。谁知道离开京城到了封地之后,好孩

  • 张居正: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名相,一生毁誉参半却续命明朝半个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与历代名相的能力比较知乎,张居正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名相,张居正是名相吗

    张居正:有利民生计,无惭良辅臣 以前学历史时就知道有个“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实行的改革之法,在那“造反皆有理,改革即进步”的时代,张居正自然是一正面形象,但却又好像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形象之正不如范仲淹,改革之举远逊王安石,总是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意味。张居正被有些人称为明朝第一宰相,但历史上对他总

  • 故事:北宋盗墓贼遭遇什么离奇事件?什么诱使他们违背誓言找到那个神秘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盗墓人员照片大全,北宋灭亡后盗墓,盗墓贼历史故事

    盗墓摸金,发家致富?前些年,网络上流行盗墓小说,一时间盗墓掘坟似乎变得很高大上!其实,在历朝历代,盗墓掘坟都是遭人切齿痛恨的行当,偶有发财的人,也大都不得善终。这里讲一个大宋盗墓贼的离奇故事,以资警示。混混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杭州人朱某依靠盗墓发家致富。在他周围聚集了六七个志同道合的混混,每逢月黑风高

  • 水浒传这2人,是名将之后,1人假大空另1人是临时演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关系图,水浒传30位人物介绍,水浒传所有人物生平简历

    大刀关胜是个脸谱化的人物,假大空大刀关胜,一出场,已经32岁了,当时还是个下级军官。宋江带兵攻打大名府。梁中书连吃败仗,有人才举荐了大刀关胜。关胜简直是关公再世:面如重枣,美髯飘飘。武器装备,都跟关公的一样,青龙偃月刀,赤兔马。《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交代:关公被杀,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

  • 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代之,为何连国名都懒得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田氏如何篡夺齐国,田氏和姜子牙的后代,田氏怎样占领齐国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一脉绝嗣。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而在近三百年前,田氏从陈国奔齐,始有齐国田氏;百年经营以后成为齐国朝堂的一方势力,并联合其他几支齐国的贵族消灭当时权力最大的庆氏,又取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氏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

  • 我国历史从夏朝距今就4千年,为何说上下五千年?剩下千年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从夏朝开始的历史,夏朝历史讲解简短,真实历史上的夏朝

    而夏朝的历史虽然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普遍认为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截止到如今,也才只有4000多年的历史,剩下的一千年又去哪里了呢?我们先来看看历史的而这个定义是什么,“通过调查获得的知识”,但是在分析史前社会的时候,特定文化共有的故事因为没有外部来源确凿的证据,通常会被归类于文化遗产或者传

  • 中国最古老的朝代是夏朝?不是,此朝代存在一千多年,比夏朝还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夏朝是中国最早的朝代吗,中国古代有夏朝这个朝代吗,中国最早的夏朝在哪里

    资料显示,“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都知道,华夏历史起于炎黄,沉淀千年,延续至今。从上古五帝时期的“公天下”,到沿袭千年的“家天下”,部落向朝代的转变,这是历史的选择,建朝立制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夏朝是中国的官方史书认证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是,因至今没有

  • 西汉、法兰克都是分封制,为何西汉是大一统而法兰克变成多个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汉是分封制吗,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西汉政治制度图

    查理大帝时代的法兰克帝国基本上包含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无论从面积和人口来看都是一个大国。即便是放到现在基本上也可以算欧洲第一大国了,那么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为何变成了如此零散的小国了呢?而汉王朝建立时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才刚刚持续了十几年基础非常薄弱,所以汉朝采取的方式也是分

  • 古代大禹划分九州是如何来的,夏朝领土不大,怎么确定其他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禹时期的夏朝版图,大禹是怎么到夏朝的,大禹划分九州是哪一年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以夏朝当时的水平,根本就无法完全控制这片疆域,那么大禹划分九州这样一个概念,是否有些太超前了呢?根据史书考证来看,夏朝所管辖的范围,应该在今天黄河的下游,然后逐渐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向南最远可以延展到长江流域,不过相比较于这个疆域来看,对比后来我们所熟知的九州划分,不免仍然有

  • 西方如何看待中国的夏朝?也不是全否定,教科书上用了一个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方已经承认夏朝的存在了吗,为什么西方学者不认可夏朝的存在,西方国家对夏朝的评价

    其实在过去很多时候,西方否认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是只有3000年,理由也很简单,作为重要断代历史的夏商周,商周时期都有遗迹残存,但唯独夏朝似乎是没有,也因此西方考古界对中国的夏朝是否存在有很大的疑惑,甚至于否认夏朝的存在,虽然史料之中有所记录,但西方人不一定对此有认可态度。出于民族尊严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