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最古老的朝代是夏朝?不是,此朝代存在一千多年,比夏朝还早

中国最古老的朝代是夏朝?不是,此朝代存在一千多年,比夏朝还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983 更新时间:2023/12/26 4:42:34

资料显示,“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都知道,华夏历史起于炎黄,沉淀千年,延续至今。从上古五帝时期的“公天下”,到沿袭千年的“家天下”,部落向朝代的转变,这是历史的选择,建朝立制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夏朝是中国的官方史书认证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是,因至今没有夏朝时期的文字出土,相关记载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部分史学家对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的说法持有不同的看法。据现存史料记载,夏禹传位于他的儿子夏,这一做法改变了原有的部落禅让制。

自此,后世沿袭近四千年的“世袭制”初登历史舞台,夏朝始建,天下终变为了“私天下”。夏朝的子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央王室,夏族所囊括的十一支姒姓部落分封各地,他们与王室之间存在着宗法上的血缘关系,相互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夏朝的核心领土。

以上所述,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在《韩非子·显学》中,却出现了“夏两千岁得记载”的记载。据史料与考古学家的推断:夏朝的历史应该是五百余年。如此说来,在夏朝之前,应该还有一个延续了一千五百年的虞朝。

这一结论,推翻了之前史书上所说的“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结论。

虞朝,是在夏朝之前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36世纪初到公元前21世纪初,共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也被后世称为:黄帝王朝、虞舜王朝。而学术界一般将舜虞和唐(尧建立的王朝)并称为“唐虞”。

早在唐尧统治时期,王朝虽然初具雏形,但是,国家体制却没有正式确立。在唐尧初期,国家还是部落联合体,没有具体的制度约束,各部落之间联系比较松散,不利于统一治理。通过长期的摸索,唐尧逐步制定出了一套用于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按政务的不同分任官员,为后世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且,唐尧最为世人称道,是择贤传位于舜的美德,不以天下为私有。舜也没有辜负尧对他的期望,继承王位之后,正式建立了虞朝,定都阳城北部,又称:虞舜王朝。

虞朝继承了唐尧时期所有的政治遗产,在沿用前人政策制度的基础上,舜又掀起了一番新的改革,把“分工任职”这一制度更加具体化。

当时,禹就被任命为司空,统管水土治理;命弃被任命为后稷,管理农业的发展;命契被任命为司徒,负责推行教化··· ···不仅如此,舜还出台了三年一次的政绩考察,以三次考察结果为根据,决定官员的提升与罢免。可以说,这样的举措使得当时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舜以孝著称,而儒家也非常重视孝道,因此,舜特别受儒家的推崇。

孟子就极力推行舜的孝道,道:“舜,人也;我,亦人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舜在位三十九年,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不孝顺,便效仿唐尧,择贤传位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后来,在巡守南方时亡于苍梧之野,葬在了江南的九疑山,称“零陵”。

舜与尧同被推崇为古昔圣王,古人用唐虞来比喻太平盛世。《论语·泰伯》中有:“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有:“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还有《史记·汲郑列传》中:“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虞朝,对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也讲的非常清楚,可惜的是,春秋之后,时局不稳,文献资料也大量散失,自此,与虞朝有关的史料,大多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

而战国之后,所存文献中关于虞朝的记叙,都是经过诸子改造加工过的,没有多少的可信度。

近代时期,辩伪思潮大兴,古史辩派学者索性将虞朝从信史中除去,并把夏朝之前发生的历史,都一概归于神话时代。从而,导致现今大学、中学所通用的历史教科书中,都是以夏朝的建制作为阶级社会的开端,使得虞朝并非朝代的说法深入人心,影响空前。

同时,这也促成了“虞非朝代说”与“虞属原始部落说法”的合一。

其实,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就曾记载:“社稷无常奉······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三后”便是指:虞、夏、商,其中,夏商都是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朝代,而虞与它们同称,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正因为虞朝与夏商没有任何的区别,因此,在西周建朝之后,对他们的后裔也是礼遇有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也有记载:“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三恪”指代:陈、杞、宋,“三恪”都受到周人的礼遇,这就是虞、夏、商三朝历史地位相等的佐证,可见,在西周就已经形成了虞、夏、商三代的概念。

由于,年代实在过于久远,几乎未曾出土过虞朝时期的文物,所以,史学家只能通过史料来推断虞朝存在这一事实。春秋时期,当时的人们对于虞朝的存在是确信不疑的;然而,战国时期,战火不熄,社会动荡不堪,史料典籍被大量烧毁,其中,就包括与虞朝有关的史料,这就使得考古难度便的更大了。

经查最新的永济地方志,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赢杜崧年《续补永济县志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来经天纬地之人,历代层见迭出,昭著史册,目河中为人文之蔽”。既然称说虞帝,可见认为就是一个朝代。笔者也相信,终有一日,夏朝之前的虞朝,这个颠覆性的认知会得到证实,这也将是一次刷新世人对中华历史认知的飞跃。

参考资料:

【《史记·太史公自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韩非子·显学》】

更多文章

  • 西汉、法兰克都是分封制,为何西汉是大一统而法兰克变成多个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汉是分封制吗,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西汉政治制度图

    查理大帝时代的法兰克帝国基本上包含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无论从面积和人口来看都是一个大国。即便是放到现在基本上也可以算欧洲第一大国了,那么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为何变成了如此零散的小国了呢?而汉王朝建立时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才刚刚持续了十几年基础非常薄弱,所以汉朝采取的方式也是分

  • 古代大禹划分九州是如何来的,夏朝领土不大,怎么确定其他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禹时期的夏朝版图,大禹是怎么到夏朝的,大禹划分九州是哪一年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以夏朝当时的水平,根本就无法完全控制这片疆域,那么大禹划分九州这样一个概念,是否有些太超前了呢?根据史书考证来看,夏朝所管辖的范围,应该在今天黄河的下游,然后逐渐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向南最远可以延展到长江流域,不过相比较于这个疆域来看,对比后来我们所熟知的九州划分,不免仍然有

  • 西方如何看待中国的夏朝?也不是全否定,教科书上用了一个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方已经承认夏朝的存在了吗,为什么西方学者不认可夏朝的存在,西方国家对夏朝的评价

    其实在过去很多时候,西方否认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是只有3000年,理由也很简单,作为重要断代历史的夏商周,商周时期都有遗迹残存,但唯独夏朝似乎是没有,也因此西方考古界对中国的夏朝是否存在有很大的疑惑,甚至于否认夏朝的存在,虽然史料之中有所记录,但西方人不一定对此有认可态度。出于民族尊严的考

  • 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却不姓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孔子真的姓孔吗,孔子父亲叫纥怎么读

    [var1]在中国古代姓氏的由来,其实是由于部落和居住地而产生,比如说我们在给人取名字的时候,会根据所居住的地点和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地点的代称给人起一个代号,这种代号就是最早的名字。这种东西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这种变迁始终不能够将一个人的姓氏改掉。但是姓和氏在古代是分开的,氏

  • 吕不韦为何下场凄凉?商人的本性决定,从一开始就注定他要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不韦评价历史,吕不韦一生现状,吕不韦的成功经历

    从吕不韦从政的动机来看,就不纯洁。这是商人的本性决定,商人为了利益,往往不择手段,因此,从一开始就注定吕不韦要失败。[var1]吕不韦的龌龊手段,即使在今天,我们依旧能见到很多商人仿效的影子。吕不韦结交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的手段,就两个,一个是送钱,一个是送美女。吕不韦在赵国国都邯郸认识异人后

  •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两段时期,究竟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和战国是一个时期吗,春秋和战国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是怎么分的

    在这个时期里面,”文人以“视死若轻”为骨,以“遗生行义”为魂,蹈义而死。有人说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周朝天子的统治在这个时代土崩瓦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位又一位的霸主,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实现着自己的宏图大业。[var1]那么春秋和战国在历史上有什么区别呢?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命名来源于《春秋》和《

  • 太子丹对荆轲说的一段话,导致荆轲刺秦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轲刺秦王中怎么表现荆轲的性格,荆轲刺秦王荆轲做了哪些准备,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为啥失败

    ——荆轲《易水歌》提起荆轲,想必世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刺秦王的荆轲。[var1]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嬴政。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燕国水深火热的现状。然而,太子

  • 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公孙衍对秦国的贡献,公孙衍在秦国多久,公孙衍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过大良造可不是管织造的,它是秦国最大的军事长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性质。你也许不知道,在秦国当大官的公孙衍是魏国人。对此,你一定会迷惑不解,魏国人在秦国当大官,是不是有点太“魏奸”了?其实在战国时代,没有什么狭隘的祖国观念,哪里能重用我,哪里能实现我的抱负,展示我的才华,我就为谁效力。[var1

  • 统一前六国对秦国的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灭六国的策略,六国是怎样阻止秦国统一,秦国对抗六国采取的政策

    若夫秦并天下之次第,则不外乎“远交近攻”一语,最先灭韩、魏;东而略定,而后北举赵;赵灭,然后作两军:一北灭燕,一南灭楚;即以灭燕之军,南面袭齐,而六王毕矣。此战法当是兵家素定,非漫然而为之也。[var1]秦待六国如此,而六国当时,初非一无预备也。列强并立,而外交之术出焉。纵横古书作从衡,义同。家者,

  • 齐国与鲁国都是在山东境内,为什么现在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经的齐国与鲁国各管辖哪些地方,齐国灭鲁国典故,山东齐国和鲁国的区别

    地理上,齐国与鲁国分别居于南北,但鲁国居于内陆,齐国则临海;与周王室的关系上,鲁国是周公和周公的嫡子伯禽建立的,而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属于同姓贵族受封,齐国则是由外姓功臣姜子牙建立的。[var1]所以两国建立之初,两国的条件就有所不同,而周王室必然会和鲁国更加亲密。从建立之初就产生的差异使两国产生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