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为何一定要除掉肃顺?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为何一定要除掉肃顺?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2/2 7:45:53

但是,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为何一定要除掉肃顺呢?

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就连咸丰皇帝健在的时候,也无法调和。这也导致肃顺后来无路可退。

慈禧身处后宫,而肃顺是朝中大臣,两人何来的矛盾?事情还真有一些复杂。

肃顺是郑亲端华的弟弟,是皇室成员,在道光时期,肃顺就混得非常不错。

从肃顺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道光时期,就是朝廷的重点培养人才,是散秩大臣、奉宸苑卿、三等辅国将军,负责管理紫禁城的侍卫以及紫禁城外的护军。

能负责皇宫安全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肃顺有胆有识,能任事,也敢任事,正是如此,道光皇帝驾崩后,将其作为重臣留给了咸丰皇帝。

肃顺深得咸丰皇帝器重,就在咸丰皇帝刚刚登基的第一年,肃顺就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最终,让他成为一代权臣。

由于肃顺有魄力,做事雷厉风行,而且,手段狠毒,加上咸丰皇帝对他十分信任,让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对他十分忌惮。

正是咸丰皇帝的信任,让肃顺的胆子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他和慈禧产生了冲突。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即将攻入圆明园前,一直在圆明园办公的咸丰皇帝惊慌失措,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此时的慈禧还是懿贵妃(为了方便理解,后面均称慈禧),由于生了咸丰皇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后,慈禧的地位很高,她和自己的儿子,以及皇后(慈安)都得以前往热河伴驾。

作为咸丰皇帝的贵妃,慈禧此时却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她认为,洋人都打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此时不应该离开,而是应该回到京城坐镇指挥,将洋人赶走。因此,她竭力劝阻咸丰皇帝留在京城。

慈禧的想法很纯朴,也很有理由。她认为,如果皇帝都逃跑了,那么,那些在前线抵抗的将士,以及京城的老百姓都会对皇上失望。

可是,清朝的武器落后,军队没有丝毫战斗力,根本不是洋人的对手。慈禧的这个想法,不仅遭到咸丰皇帝的呵斥,也遭到以肃顺为首的大臣们的指责。

肃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皇帝安全了,就能和洋人周旋,力挽狂澜。但事实上,咸丰皇帝不仅没有力挽狂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除了圆明园被一把大火烧毁外,还赔款割地,令人十分心疼。

正是这一次,让肃顺对慈禧没有什么好印象。

慈禧和肃顺的真正冲突,是到了热河后。

清朝迫于压力,答应了英法联军的所有条件后,英法联军撤军,此时,咸丰皇帝本应该回到京城主持工作,但是,这个自从登基以来,就面对连年战乱局面的皇帝,却颓废起来,他找了各种借口,迟迟不肯离开热河,每日都沉醉在莺歌燕舞中,以麻醉自己。

但是,从京城转来的大堆奏折,不能不处理。此时的咸丰皇帝,身体急剧下降,他索性将奏折交给慈禧,让她代为批阅。

在热河伴驾的不是还有皇后(慈安)吗?为何是慈禧代咸丰皇帝批阅奏折呢?

慈安性格文雅,对政治根本不感兴趣,而且,是一个没有任何主见的女人。咸丰皇帝虽然常常就朝中的一些大事咨询慈安,但是,她恪守后宫不干涉内政的祖训,并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慈禧不同,她懂满汉文字,遇到事情很有主见,甚至有些奏折到了她手中后,就独断专权批阅出去了。

咸丰皇帝乐得清闲,放任慈禧处理政务。而这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

在热河避暑山庄,肃顺的权力更大,他此时的身份很多,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

我们来看看肃顺此时的职务,他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御前大臣、侍卫内大臣、都统。也就是说,不仅皇帝的安危由他说了算,朝中的大事,他也要参与。

肃顺对慈禧把持朝政很是不满,理由也很充分。按照清朝的祖制规定,如果皇帝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亲自批阅奏折的时候,应该由内阁、军机大臣代为批阅。

清朝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定下的这个规矩有一定道理,让内阁、军机大臣代为处理朝政,并不能由单独某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是集体意见,这就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出现,也会减少失误。

而且,在热河避暑山庄,跟随咸丰皇帝的有景寿等五位军机大臣,完全可以代咸丰皇帝处理政务。可是,他却偏偏让慈禧拥有这样的权力。

肃顺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劝咸丰皇帝不要专宠慈禧,并提了两个建议:

一是除掉慈禧,永绝后患,避免后宫干政;二是留下遗诏,如果咸丰一旦出现不测,必须让慈禧殉葬。

肃顺的这两条建议都非常狠毒,每一条都要了慈禧的性命。慈禧得知肃顺的建议后,内心十分害怕,也对肃顺十分痛恨,在宫中互不相容,她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咸丰皇帝都无法调和。

当时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此时的慈禧非常年轻,仅仅只有26岁,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出她内心的恐惧。

但是,咸丰皇帝并没有病糊涂,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淳还年幼无知,如果没有了父亲,绝不能让她失去母亲。因此,对肃顺的这个建议不予采纳。

从此以后,慈禧对肃顺就开始恨之入骨,而肃顺也对慈禧不满。咸丰皇帝驾崩后,肃顺成了八大顾命大臣之首,这让慈禧的内心更是恐惧到了极点。

最终,慈禧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想办法联合恭亲王,将肃顺除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慈禧身为一个女人,她也有很多无奈,为了挽救自己,她也必须奋力一搏了。可以说,正是肃顺的压力,成就了慈禧的显赫。

参考资料:《清史稿》、《慈禧传》、《清文宗咸丰传》。

更多文章

  • 宴会上朱元璋给开国功臣夹菜,结束后功臣回家,马上杀了2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杀功臣名单,朱元璋烧死开国功臣,明朝皇帝朱元璋杀功臣

    令当时满朝上下皆心惊胆战。而这些人之中就有一位曾经的开国功臣傅有德,当时明朝另一位大将军名为蓝玉,也是开国功臣,但最终被诛九族。且为了杀一儆百,落了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这一惨案可谓是给傅有德敲响了警钟。而随后他被召回京城更是心惊胆战,心想这一次恐怕要轮到自己了。进京之后他谨小慎微,生怕皇帝找到杀他的理

  • 锦衣卫实力强大,在明朝危机之时,崇祯为何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锦衣卫为什么不救崇祯,崇祯为何裁撤锦衣卫,崇祯对锦衣卫的影响

    锦衣卫是朱元璋时期就已经设立的一个组织,那个时期尽管朱元璋已经当上了皇帝,可他毕竟是从硝烟中走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他对谁都没有绝对的信任,因此,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的权力很大,不仅能够巡查缉捕,甚至还能够先斩后奏,这样一来,朱元璋就能够更加的巩固自己的地位,加强自身的统治。只不过在朱元璋时期的锦

  • 宋真宗和万历是昏君吗?白白挥霍一千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太宗和宋真宗究竟算不算昏君,万历算不算昏君,万历皇帝与宋仁宗的关系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按理说每个朝代的初期,一般都不会有昏君的,秦二世和杨广例外,朝代初期的皇帝和大臣,一般都会守成。客观上说,真宗和萧太后订下了澶渊之盟,的确给辽宋两国带来了几十上百年的和平发展,避免了生灵涂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但是澶渊之盟真不值得宋朝拿出来大张旗鼓地吹嘘夸耀,因为毕竟是

  • 龙袍是帝王的专属象征,为什么到了宋朝,皇帝不穿龙纹袍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皇帝龙袍是红色还是黄色,宋朝龙袍的颜色,韩国人眼中的宋朝皇帝龙袍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是权力的集大成者,是天下的掌舵人,是尊贵的皇室贵族,是万人敬仰的天子。我们时常翻开史书,也总能观到历史中许多皇帝的雄姿,他们高高在上,一呼百应、指点江山的气概从史书中扑面而来。不少皇帝的赞美之词溢于史中,尤其是开国皇帝,他们贵为天子,是神派来掌管人间的贵人,他们总与天之异象挂钩,

  • 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算是大一统王朝吗,宋朝真的没有大一统吗,宋朝统治的时间轴

    大家对于北宋时期的这个国家有着诸多的意见,首先就认为它连北京和大同这两个地方都没有统治过,怎么敢对外宣称自己是一个大一统王朝?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有着现实因素,还是说它自己的一种自黑或者自吹的方式呢?相信提起这些大一统王朝,大家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秦朝。秦朝的确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一统,它不仅使得整个中

  • 龙袍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为什么宋朝的龙袍,没有龙纹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龙袍与明朝龙袍的区别,宋朝皇帝龙袍是红色还是黄色,宋代皇帝的龙袍

    宋朝龙纹的“消失”的原因,要从龙袍的起源开始。龙可谓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由各个动物的一部分拼凑而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是九五之尊,是万物之首,是天地之间最高贵的存在。 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标榜自己是真龙天子,将这龙绣在自己的衣服上,以此来表明自己是这万民之首,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最早龙袍的出现

  • 赵丽蓉老师说的司马光砸缸是真是假?马未都老师说:那可能是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丽蓉司马光视频,赵丽蓉司马光砸缸段子,司马光砸缸马未都是在变相认错吗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刚正不阿,做事刻苦努力,一直被视为莘莘学子的楷模,我们对司马光的了解,大都不是源于《资治通鉴》,而是来源于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多数还要拜赵丽蓉老师所赐),大家都很佩服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聪明的品格。"司马光砸缸

  • 俺巴孩汗曾被金朝处决,金灭亡时,受到了来自蒙古军队的残忍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蒙宋联军灭金有多残忍,蒙古和南宋联手灭金之战,金朝与蒙古的对抗

    狼就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就是草原狼的化身,蒙古人的首领成吉思汗更以嗜血如命、杀人如麻而著称。老子英雄儿好汉,有其爷必有其孙,铁木真的种子忽必烈、这位元朝的开国皇帝最擅长的也是四个字:屠城、灭族。蒙元统治者的血性和残忍,人类历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公元1274年夏天,忽必烈大举伐宋。蒙古大军继续其残暴

  • 矛盾的蟋蟀皇帝朱瞻基:既开创了太平盛世,又充当了王朝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所有盛世都没有朱瞻基开创的盛世厉害,因为别的皇帝都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搞出来了,唯独朱瞻基的盛世是玩出来的。朱瞻基是个蟋蟀皇帝,对蟋蟀情有独钟,不但重金购买稀有品种,而且还亲自观察蟋蟀习性,成为养蟋蟀的专家,其蟋蟀方面的知识和成就一点也不亚于南宋的政治家贾似道。有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朱瞻基治国就到

  • 明朝小女子6岁入宫,17岁封妃,因预产期推后,被关进别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宫妃殉葬,明朝宫女出宫年龄,明朝女子几岁入宫

    古代的皇帝非常重视接班人的文化教育,打小就聘请名师对皇储进行权术和厚黑学传授,让他们个个治大国如烹小鲜,玩弄文武百官于股掌之中。说白了就是培养说瞎话不眨眼,杀众生不抖手的宫斗人才。可是由于朱元璋不重视岗前培训,聘请的师傅也不过关,大明江山的接班人不是吃仙丹的高手,就是做木匠的奇才,或者是游戏大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