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灭亡,就是一个例子。公元1209年,西夏向蒙古人投降时,在蒙古人获得大量金银财宝、布匹和女人的时候,成吉思汗却向西夏索要两物,让西夏从此陷入困境中。
成吉思汗索要的这两物是什么?我们得从西夏的富庶开始说起:
西夏这个王朝虽然如昙花一现,不过,它也有辉煌的时候。在其实力最为鼎盛时期,敢与宋朝、辽国较量,并依托丝绸之路,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非常富庶的王朝。
西夏的富庶,是几代统治者不断经营的结果。
一是在外交上,采取了委曲求全的策略。
十一世纪初,党项人李元昊在对北宋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后,审时度势地建立了西夏。西夏的面积不大,仅仅只有今天的宁夏、陕西北部和甘肃西部,加上其土地大部分都是一些荒漠山地,因此,谁也没把西夏放在眼中。
李元昊见好就收,建立西夏后,立即就向周围强大的国家俯首称臣,比如,辽国强大的时候,就依附辽国,金国强大的时候,就向金国俯首称臣。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让西夏有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
二是贸易繁荣。
西夏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很薄弱,但由于是丝绸之路的要道,贸易十分繁荣,吸引了大量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经商。
在商贸来往中,西夏的物流、餐饮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富庶的生活,也让西夏的统治者们逐渐奢靡,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忽视了军事力量的发展。
在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时候,西夏的常备兵力仅仅只有6至7万左右。他这点兵力,和周围的国家相比,微不足道。成吉思汗的兵力是13万左右,金国的兵力有30万左右。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西夏虽然富庶,却常年对军需的投入不足,武器陈旧,士兵缺乏操练。这也为后来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埋下了伏笔。
领袖之所以称为领袖,就是他们的目光总是与众不同,成吉思汗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人物。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混乱的草原秩序得到调整,整个草原都处于和平状态,不过,成吉思汗却看到了危机。金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的霸主,一直将草原上的部落作为自己的附属,显然不想看到成吉思汗一枝独秀,独占草原。也就是说,如果成吉思汗不去攻打金国,那么,金国迟早都会攻打他。成吉思汗的祖先被金国所杀就是一个教训。
与其让敌人先来攻打自己,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考虑下,成吉思汗将攻打的目标放在西夏身上。一是西夏是金国的附属国,攻打西夏可以试探金国的反应;二是西夏和金国一样,是一个正规建制的国家。在此之前,从成吉思汗攻打的国家或部落,都不是完全定居国家,因此,攻打西夏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
西夏就这样成了成吉思汗的牺牲品。在经过多次试探后,成吉思汗于公元1209年秋,攻打到了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
蒙古人虽然未能攻下中兴府,但西夏的皇帝已经被吓破胆了,向成吉思汗俯首称臣。
在索要财物的时候,成吉思汗并不要金银财宝,却索要两物:马匹和骆驼。
蒙古人打仗就是为了财物,可成吉思汗为何仅仅要这些牲口呢?并不是成吉思汗对牲口情有独钟,他目光长远,从此让西夏陷入困境中。
在古代的战争中,能否取得战争的先机,速度占据绝对优势,而速度需要战马来支撑。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能纵横欧亚大陆,就是靠战马。
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几乎将整个西夏的战马全部夺走,也就等于解除西夏的武装力量了。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地方,成吉思汗最为厉害的手段,是将中兴府里的所有骆驼牵走。
骆驼是西夏运输货物的工具,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就是靠骆驼来运输。西夏没有了骆驼,其贸易就无法开展,直接导致西夏的经济一落千丈,再也无法恢复实力了。
成吉思汗对待西夏的方式,是他驾驭敌人的一种方式,他不仅要让敌人在军事力量上无法和他抗衡,也要让其在短期内,甚至更为长远的时间内无法恢复经济和军事力量。
我们在了解成吉思汗的时候,不要只看他杀伐的一面,也要看他谋断的一面,尤其是对敌人的驾驭程度,非常铁血,也非常有效。如果你对成吉思汗的故事同样感兴趣,建议看看《成吉思汗:要驭天下,必先驭人》,该书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成吉思汗。
购买方式简单,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即可订阅、试读,如果符合你的胃口,就可以购买了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