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这么一点,孙家政权在初始阶段是和其他的诸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曹魏那里,曹操是唯一的主公。在蜀汉那里,刘备是大家的大哥。哪怕是早早灭亡的袁术,人家称帝下面的臣子都是无人反对的。我们转过眼再看一看孙吴这边,大家会突然发现,孙家尤其是在孙策和孙权初期,他们对于下属是没有绝对的权威的。造成这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队伍太杂了,类似于一个大公司,他的股东很多,并且每一个股权都很重。我们看孙策到死的时候,都只是一个太守的职位。那这支队伍里,堂兄弟是太守,舅舅是太守,自己认得哥们周瑜是太守,新投诚的还是太守。一个太守有多大的能力,能让一群太守叫他主公呢?我看称作盟主比较合适。
那这么看来,其中之一的原因就很明显了。孙策怕自己死后后嗣羸弱,压不住这些太守大佬。当时汉末,外戚专权导致的教训汉室已经吃过很多亏了。弟弟虽然不如儿子亲,但把位子让给他,孙氏一族的命运更加容易得到保障一些。我们可以看史料记载: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十九岁的孙权继位,孙策的母亲吴夫人都要担心江东基业不保,更何况年纪更小的孙子辈呢?
我们再看第二个原因,是周瑜的支持。我们先看一段史料: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孙策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江东的所有兵马几乎都在这位大都督的手里,按理说他和孙策从小连襟的关系,周瑜更应该支持孙策的儿子上位才是。带兵奔丧,哪怕自己想要坐那个位置都是一句话的事,可是他没有。甚至在大家都礼节从简的情况下,他率先行了臣子的礼节。我们可以说这是他因为对孙策的兄弟情,让他对孙策的遗言好好的执行。但更有可能的是,周瑜也发现了孙权身上独特的魅力,他相信在孙权的领导下东吴能够走出不同的一条路来。实际上,不管是孙策还是周瑜,他们的眼光都没有错。孙权走的比他们都要远。
最后一点,我觉得也是孙策作为一个父亲的私心。汉室就在眼前,幼童继位,他们会面对什么,我想孙策心里是清楚的。即使继位了,有这么多能耐不小的叔叔们辅政,但这又安全吗?我们可以想想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留下了一堆叔叔帮他看守边疆,结果呢?所以孙策没有这么选择,他的儿子孙绍也顺利的长大了,这一点,弟弟孙权也没有让哥哥失望。
曹操在战舰上遥望孙权的时候,感叹的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绝非虚言,孙权安定江东,平定山越,稳定内政,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也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不得不说,孙策周瑜的眼光着实毒辣。对于孙权继位江东,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